范佳
“老師,我家孩子表現怎么樣?”工作以來,這句話聽了無數遍,很多家長都會以這一句開啟與教師的互動,雖然這并不是個好的話題——問題太大,沒有抓手。剛工作的時候,我對這句話可以說是怕得要命,其威力如同一顆小炸彈,會把我震得懵掉,一天中關于這個孩子的無數個片段閃過,但又都很模糊,一時間拎不出來什么有意義的內容,只好給出“挺好的”“今天表現不錯”等沒有太多意義甚至是有些敷衍的回答。說完后心里就開始敲小鼓:“家長會不會認為我不關注他們家孩子呀?!薄敖裉扃麋髯隽艘粋€小風車呢,怎么就忘了說?!薄鞍パ剑裉鞓窐犯∨笥褤屃送婢?,都打了起來……”于是,就這么惴惴不安著,更加害怕跟家長的交流。
怎么辦?也不能總是這樣啊。于是,為了應付“我家孩子怎么樣”這句話,我開始每天努力記錄孩子在一天中的“瞬間”。我還特意準備了小本本,在中午時間對著幼兒的名冊一個個記錄。有特別需要交流的“問題項”和“驚喜項”就有重點地記,沒有的話就記錄當下主題活動或者家長比較關注的點。一段時間以后,我發(fā)現每個幼兒的形象在我的腦海中特別清晰,對他們在每個領域的發(fā)展也能基本有數了。
我幡然醒悟,這句我極不喜歡的話,居然成了督促我每日觀察孩子的動力,讓我越來越了解每個孩子。
就這樣,每天的觀察和記錄搭起了我和家長交流的橋梁,慢慢地,交流次數越多,人也越自信、越敢表達,也能輕松應答“我家孩子表現怎么樣”的問題了。但不久,我又開始底氣不足了,因為我發(fā)現家長不光想知道孩子的表現,更想得到專業(yè)的育兒指導。于是,我又開啟了另一番努力,翻閱專業(yè)圖書和文件、向有經驗的教師求助、在各種網絡平臺查找資料等等,盡力給出專業(yè)性的建議。漸漸地,我與家長的溝通越來越順暢,孩子發(fā)展也越來越順利。
那句讓我極度害怕的“我家孩子表現怎么樣”就是我工作的推動力,讓我從由一個害怕跟家長交流的“小白”逐漸蛻變成一個“熟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