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翠霞
【摘? 要】? 低年級小學生往往缺乏自主意識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在開展學習活動時也并不具備較高的注意力,很容易在教師講解知識的過程中出現(xiàn)溜號或者喪失學習興趣等問題。這些情況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也會影響整體教學進度。在這一前提下,教師就需要結合具體的情況調整教學方法,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維持教學進度以及教學秩序,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效果。
【關鍵詞】? 小學語文;學習興趣;教學策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以調動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引導學生走入語文世界。但如何在教學中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仍舊是教師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低年級小學生不同于其他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的限制,他們并不具備較強的自我管理能力,在課堂上也很容易因情緒影響學習狀態(tài)。而這也是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的一個較大的挑戰(zhàn)。
一、緊扣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趣味情境
眾所周知,低年級小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極差,通常不能保持較長時間的注意力。在課堂上,如果教師從頭到尾只應用一種單一的教學手段,那么對于學生來說整堂課必然會十分難熬。并且,大多數(shù)小學的教學時長都在40~45分鐘,對于一個正常人來說,保持這一段時間的注意力尚有一定難度,更不用說小學生了。針對于這一情況,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將教學重點放在備課方面,多查找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課外延伸內容,引入一些趣味性的小游戲、比賽或者小故事等,將其與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整合,在課堂上合理延伸出這些小環(huán)節(jié),以此來緩解學生在課堂上所產(chǎn)生的疲憊感,也能夠為學生開辟一條新的思考方向,使之能夠在自由活躍的氛圍內了解語文知識,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雖然不具有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但卻具有極強的好奇心,并且對于自己不理解的知識或者情況,他們也會主動詢問。所以,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比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質疑性的教學情景,然后結合教學內容恰當?shù)匾鼋虒W問題,引導學生對其分析探索,進而強化整體的教學質量。
例如,在講解到《吃水不忘挖井人》這一篇文章時,教師可以采用大屏幕演示一些與課文有關的老井圖片,并且展開提問:同學們知道這是哪個地方的水井嗎?教師可以循序漸進,接著創(chuàng)設質疑教學情景:“今天呢,老師就帶大家一起坐坐時光機,去那個時代的瑞金市沙洲壩看一看那口老井,好不好?”“毛主席和戰(zhàn)士們?yōu)槭裁匆o鄉(xiāng)親們挖井呢?”在此,教師也采取了啟發(fā)式教學策略,問題提出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大膽思考,也可以鼓勵學生和自己身邊的同學相互交流。在討論結束后,教師可以采取歸納策略讓學生整理其學到的知識和道理,使之能夠形成較高的學習熱情。
二、拓展教學渠道,調動學生興趣
1.編寫兒歌,調動興趣
小學低年級階段的語文教學難度雖然不高,但涉及的知識點相對較雜,同時,低年級階段的語文學習會對學生后續(xù)的學習產(chǎn)生直接影響。一般來說,拼音、筆畫等基礎性的語文內容都會在小學低年級教學中涉及,如果學生沒有打好良好的基礎,那么在后續(xù)的學習過程中自然會產(chǎn)生較高的學習壓力。所以,教師可以導入一些趣味性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在濃厚的學習興趣中掌握知識并達到牢記狀態(tài)。
例如,在學習“拼音”這一部分的內容時,對于ui以及iu的聲調標注,很多學生都會混淆。所以,教師就可以編一句簡短的小兒歌,比如i、u并排站,聲調往后標。
當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漢字量之后,教師也可以通過兒歌的方式幫助學生區(qū)分這些漢字。例如“一人大,二人天,天字出頭就是夫,夫字兩點夾夾牢,夾字站好來來來”。在朗朗上口的兒歌輔助下,學生能夠明確地區(qū)分不同漢字,也能夠加強學習效果。
2.導入謎語,激發(fā)興趣
小學低年級學生是一個天真爛漫、活潑好動的群體。對一些有創(chuàng)意、新穎并且有趣的活動,他們往往都會產(chǎn)生較為主動的狀態(tài)。所以,教師就可以導入符合這些特征的小游戲——猜謎,以此來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也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當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靜夜思》這首詩時,就可以為學生設計一個謎底為“月亮”的小謎語。“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面圓鏡,有時像把鐮刀。同學們,你們猜猜這是什么呢?”學生對此表現(xiàn)出很強的好奇感,最后教師揭曉謎底就是月亮。當學生正確猜出謎底后,教師可以繼續(xù)進行教學拓展,為學生介紹一些與月亮相關的美麗傳說。比如“嫦娥奔月”“玉兔搗藥”以及“吳剛伐桂”等。通過這一方法,聚焦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對于月亮的了解欲望。此時,教師可以適當引入新課,比如講解李白創(chuàng)作這首詩歌時的故事。通過這一方法,將學生引入教學情境中,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突兀性,奠定良好的教學基調。
3.親身演練,豐富體驗
現(xiàn)在的小學生與以往的小學生不同,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他們會有較為明顯的個人意識,在生活學習中也會強烈地想要得到大人的認可。所以,教師可以適當引入競爭機制,通過比賽以及親身演練的方式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講解《小青蛙》這一首兒歌時,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分別扮演故事中不同的角色。在角色劃分完畢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訓練,然后上臺表演。在表演結束后,臺下的其他小朋友們可以結合臺上表演同學的語氣動作以及表情為他們打分。分數(shù)最高的同學可以獲得教師的獎勵。
除此之外,在講解其他的故事時,教師可以選不同學生上臺表演,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有親身體驗的機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及積極性。
三、尊重學生個體,激發(fā)求知欲望
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教學方法的全面性,不要過于片面或者過于極端。換句話說,教師不僅要從自己的角度入手,同時也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上思考。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課堂位置出現(xiàn)了變化,學生不再是課堂上被動接受知識的群體,而是學習的主體。所以,教師需要讓學生由內而外地產(chǎn)生學習的想法,讓他們能夠樂學。而這些目標實現(xiàn)的首要前提就在于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尊重。
小學生往往具有極高的自尊心,當他們違反課堂紀律或者沒有很好地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時,如果教師對他們訓斥或者挖苦,很容易就會讓學生喪失學習興趣以及學習信心,甚至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而這種傷害是無論如何也抹不掉的。所以,小學低年級教師一定要注意呵護學生的自尊心,多與學生溝通,讓他們感受到來自老師的尊重以及愛護。在這一前提下,很多學生會因此而愛上語文學習,也會為了獲得教師的認可而認真學習。
在課堂中,學生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學習狀態(tài)以及學習能力,對于學生所展現(xiàn)出的這些差異,教師也應該予以尊重,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緩解學生的學習緊張感,使之敢于提問,敢于創(chuàng)新,進而形成濃厚的求知欲望。
綜上所述,對于低年級小學生而言,其整體的學習興趣越濃厚,學習欲望越強烈,其所能夠呈現(xiàn)出的注意力就會越集中,整體的教學質量以及學習效果也才能夠得到保障。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注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拓展教學渠道,予以學生真正的尊重,借此打造活躍的教學氛圍,逐步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欲望,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黃靜.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興趣培養(yǎng)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42):44-45.
[2]吳茂.小學低年級語文興趣培養(yǎng)之我見[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