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珍
摘? 要: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核心素養(yǎng)” 成為課程改革的高頻用詞。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認知能力、法治意識、政治歸宿感以及公共參與能力。公共參與是其他三種核心素養(yǎng)的落腳點。如何讓思想政治學科公共參與素養(yǎng)落地生根?我認為抓好課前調查、課堂活動、課后延伸三環(huán)節(jié)是關鍵。
關鍵詞:三環(huán)節(jié);公共參與素養(yǎng);課堂活動;課后延伸
隨著新課標的頒布、新教材的即將實施,思想政治課堂教學轉型已迫在眉睫。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核心素養(yǎng)”成為課程改革的高頻用詞。如何把學科核心素養(yǎng)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課堂、落地生根是我們每個政治老師要思考的問題。公共參與是其他核心素養(yǎng)的落腳點。我認為抓好課前調查、課堂活動、課后延伸三環(huán)節(jié),能更好地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培養(yǎng)學生的公共參與意識,促進思想政治學科公共參與素養(yǎng)落地生根。下面我以“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的教學歷程談談思想政治課堂如何落實三環(huán)節(jié)。
1、課前調查,走近社會
我國公民的公共參與,是公民主動有序參與公共事務和國家治理,承擔公共責任,維護公共利益,踐行公共精神的意愿與能力,成為有擔當的中國公民。在講授《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之前,我讓學生設計調查問卷,采訪在校學生、親朋好友,了解身邊的人的消費狀況,從而對消費觀念有初步的了解,也有利于促進學生反思自己現有的消費觀。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前調查和有趣的課堂導入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整節(jié)課做好鋪墊。學生課前深入社會的調查實踐,培養(yǎng)了學生接觸社會,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公共參與素養(yǎng),逐步養(yǎng)成關注社會的習慣和意識。
教師布置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前,要讓學生明確調查什么?為何調查? 預設調查中出現什么困難?調查問卷和問題如何生成?學習小組如何分工?整理和分析資料的過程和成果如何呈現等等。學生在社會調查中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就是能力提升的過程,就是公共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過程。
2、課堂活動,學以致用
課堂是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主陣地。我在課堂設計方面,以學生真實生活情景為起點,把學科知識還原于生活場景,實現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的有機結合。在分析消費心理利與弊的時候,我設計了一個活動: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本班班服,要求學生從班服的定價、面料、顏色、圖案、環(huán)保、今年流行因素等方面進行推銷,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理解消費心理。學生在探究中,互相交流看法,從學生回答看得出,他們能很好地抓住學生群體的消費心理,也捕捉到學生群體中存在錯誤的消費觀,關注到學生追求個性和追潮流,也關注產品的質量,這個活動讓全班同學都參與其中,激發(fā)學生興趣,讓枯燥的知識活起來,也讓學生站在消費者與商家之間角色思考問題,更好地實現知識與生活的結合,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為學生走向社會從事工作后如何迎合消費者需求有初步了解。
在講消費原則的時候,我選取本土素材,結合《清遠綠色生活十二條》,學生通過手抄報、從宿舍生活、教室、出行等方面思考如何踐行節(jié)能、綠色、環(huán)保理念,引導學生關注本地實際,引導學生從意識層面上升到實際行動,踐行綠色生活原則。
在設置課堂活動時,我們注意幾點:第一,選取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興趣或提升能力的活動,讓學生有話說、愿參與;第二,課堂活動要服務于教學目標,避免流于花哨的形式,缺乏有效性。
3、課后延伸,落地生根
有效的課后作業(yè),能充分利用課外資源,有效地鞏固和補充課堂知識。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巧妙地布置課后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也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更好地挖掘學生的潛能。
我通過布置課后活動,把教學延伸到家庭、學校、社會,讓學生通過課后搜集、整理、篩選資料,從而關注和思考社會現象。課堂上,我要求學生以“做理智的消費者”為主題,每個小組完成一份雙十一理性購物倡議書,并發(fā)到自己微信朋友圈,積極向親朋戚友宣傳正確的消費觀,喚醒身邊的剁手黨,讓更多的人加入到理性消費行列。
政治學科課后延伸形式可以多樣化,如人物訪談、參與志愿活動、職業(yè)體驗等等,把舞臺從課堂、學校搬到社會,從模擬、演練,到真正的公共參與,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展示和提升學生的能力與公共參與素養(yǎng)。
公共參與素養(yǎng)是思想政治學科的四大核心素養(yǎng)之一,學生公共參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我們把課前調查、課堂活動和課外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走近社會以培養(yǎng)公共參與意識;設計課堂活動以提高公共參與能力;課后延伸,讓學生學以致用,讓公共參與素養(yǎng)落地生根。
參考文獻
[1]? 陳式華主編,《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中學思想政治教學》,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 馬炳帥:《培育公共參與素養(yǎng)的實踐與思考》(《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9年第01期)
[3]? 馬超:《公共參與素養(yǎng)提升的三進階》(《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