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治"/>
秦莉芝 崔忠良?
【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腦梗死患者應用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本次實驗對象全部選自本院2018年7月~2020年5月之間收治的50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按照隨機表法分為每組250例對照組和實驗組,使用10 mg瑞舒伐他汀治療的為對照組,使用20 mg瑞舒伐他汀治療的為實驗組,分析比較兩種用藥劑量對患者的影響。結果 實驗組和對照組的NIHSS評分、Barthel指數(shù)、LDL-C、TG和TC水平,治療前實驗組和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進行比較,實驗組更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00%,對照組為1.6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急性腦梗死患者應用大劑量的瑞舒伐他汀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多種臨床癥狀,確保用藥安全性。
【關鍵詞】瑞舒伐他汀;急性腦梗死;安全性
腦梗死屬于腦血管疾病之一,存有較高的殘疾率、死亡率和發(fā)病率,主要是動脈粥樣硬化所致,嚴重損傷患者身心健康。臨床針對此種疾病常使用他汀類藥物治療,其中使用頻率較高的為瑞舒伐他汀,此種藥物效果好且不良反應少。有臨床研究顯示,不同藥物用量所得的效果存有一定差異。因此本次針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應用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和安全性展開了研究,同時將本院2018年7月~2020年5月之間收治的50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納入本次研究對象。具體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實驗對象全部選自本院2018年7月~2020年5月之間收治的50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按照隨機表法分為每組250例對照組和實驗組。入組標準:患者全部和疾病相關標準相符,經(jīng)相關臨床檢查全部確診?;颊吆图覍俸炗喼橥鈺?,院內倫理委員會批準本研究。排除標準:對本次實驗藥物過敏患者,肝、腎功能嚴重衰竭患者。其中實驗組141例男患,109例女患,年齡49~74歲,年齡均值為(61.5±3.6)歲,發(fā)病時間為6~25 h,平均發(fā)病時間為(15.2±1.8)h;對照組149例男患,105例女患,年齡51~74歲,年齡均值為(62.3±3.2)歲,發(fā)病時間為5~25 h,平均發(fā)病時間為(14.9±1.5)h。以上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開展改善腦微循環(huán)、抗血小板聚集、穩(wěn)定血糖、維持血壓、控制顱內壓等常規(guī)治療,使用10 mL舒血寧注射液,每天1次,每次0.1 g。對照組患者使用10 mg瑞舒伐他汀鈣片,進行治療,每天1次;實驗組患者使用20 mg瑞舒伐他汀鈣片治療,每天一次,均在晚餐后服用。
1.3 觀察指標和評價指標
對患者神經(jīng)缺損情況使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1],滿分45分,分值越低缺損情況越輕;使用Barthel指數(shù)對患者日常生活活動功能進行評價,共計100分,分值越低能力越差。記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包括LDL-C、TG和TC。記錄患者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此次選擇統(tǒng)計軟件SPSS 21.0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n(%)]代表計數(shù)資料,用x2檢驗;(x±s)代表計量資料,用t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結 果
2.1 500例患者治療前后的NIHSS評分和Barthel指數(shù)
實驗組治療前NIHSS評分為(18.12±2.04)分,治療后(5.45±1.23)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063,P=0.288);對照組治療前評分為(17.87±3.11)分,治療后(9.69±0.89)分;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063,P=0.288)。實驗組治療前Barthel指數(shù)為(65.25±3.74),治療后(80.21±3.24),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823,P=0.065);對照組治療前評分為(65.74±1.87),治療后(76.69±1.51);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5.570,P=0.000)。
2.2 對比500例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
在LDL-C、TG和TC水平上,實驗組和對照組治療前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3 對比500例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實驗組皮膚瘙癢2例,血尿素氮升高2例,便秘1例,總發(fā)生率為2.00%;對照組皮膚瘙癢1例,血尿素氮升高1例,便秘2例,總發(fā)生率為1.60%;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0.113,P=0.737)。
3 討 論
臨床中急性腦梗死常開展溶栓治療,再通閉塞血管,以有效緩解神經(jīng)缺損情況,但是此種治療方式對時間窗要求極高,還需配合相應藥物進行治療,以改善患者預后質量。治療該疾病的有效藥物之一為他汀類藥物,可降低LDL-C和TC,并能夠起到抗血小板凝聚、抗氧化、抗炎功效。其中瑞舒伐他汀用于急性腦梗死的治療效果顯著,屬于二級預防藥物,可改善內皮細胞功能、抑制炎性反應,進而穩(wěn)定并抑制斑塊的產(chǎn)生,阻止斑塊脫落[2]。瑞舒伐他汀是他汀類的第三代“代表人物”,在調節(jié)血脂、抗炎和穩(wěn)定斑塊方面有很大作用,在心血管疾病的預防方面發(fā)揮的作用非常大,已經(jīng)成為心腦血管疾病的基石用藥,對HMG-COA還原酶有效抑制,減少內源性膽固醇的產(chǎn)生,減少膽固醇含量,對血管內膜和腦膜起到保護作用。通過瑞舒伐他汀進行治療,逆轉和延緩頸動脈粥樣硬化以穩(wěn)定斑塊。
在本次實驗中,使用10 mg瑞舒伐他汀治療的為對照組,使用20 mg瑞舒伐他汀治療的為實驗組,結果顯示,治療前實驗組的NIHSS評分和Barthel指數(shù)和對照組進行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實驗組的LDL-C、TG和TC水平和對照組進行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用藥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上,實驗組為2.00%,對照組為1.60%,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就說明使用大劑量瑞舒伐他汀治療的效果優(yōu)于小劑量,有效保護患者神經(jīng)功能,調節(jié)血脂水平,提升患者生活活動能力。此外適當增加藥物使用劑量不僅不會增加不良反應,還可確保治療療效,為患者的疾病治療提供了有力保障,臨床治療過程中可以多加采用和推廣。
總而言之,急性腦梗死患者應用大劑量的瑞舒伐他汀治療,有利于提升臨床治療效果,改善神經(jīng)功能缺損情況,減少臨床用藥不良反應。
參考文獻
[1] 李 真,李 偉,陳 琦,等.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觀察[J].中國藥房,2017,28(14):1948-1951.
[2] 趙 滿,賈玉娜,張霞霞.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療效及對炎癥指標的影響[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7,15(10):1229-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