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的臨床急診護理療效。方法 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開展臨床急診護理,比較患者護理干預效果。結果 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30 min癥狀自評表(SCL-90)得分明顯減低,入院30 min后有75例患者Frankl依從量表4級,住院治療7天后總有效率為99.02%。結論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急診護理干預有利于穩(wěn)定患者情緒,提升患者診療護理效果。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臨床急診護理;療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mergency nursing effect of 102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Methods 102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8 to August 2019 were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All patients carried out clinical emergency nursing and compared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Results The scores min symptom checklist(SCL-90)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102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75 patients Frankl compliance scale 4 after 30 min.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Bed emergency nursing intervention is beneficial to stabilize the patient's mood and improve the patient'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nursing effect.
【Key words】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Clinical emergency care;Efficacy
急性心肌梗死的發(fā)生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有關,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后隨著時間的推移冠狀動脈管徑逐漸縮小,甚至完全閉阻,從而影響心肌血液灌注,引發(fā)心肌缺血壞死[1]。本次研究為論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急診護理應用價值,觀察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行臨床急診護理干預患者預后情況。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接受的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男、女分別62例、40例,年齡/平均年齡為:54歲~80歲、(73.12±1.32)歲,病程/平均病程為:0.5h~8.2 h,(4.22±0.32)h。
1.2 病例選擇標準
納入標準:(1)參考萬學紅 盧雪峰主編第九版《診斷學》中急性心肌梗死臨床診斷標準,患者均因驟然心區(qū)疼痛入院,結合患者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確診。(2)患者均首發(fā)急性心肌梗死且患者、患者家屬均獲悉本次研究目的后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1)排除非急性心肌梗死首次發(fā)作患者。(2)排除合并嚴重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患者。(3)排除合并無法正常言語交流患者。
1.3 方法
參與本次研究的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急診護理包括院前急救、急診搶救以及心理護理等內容,(1)院前急救:醫(yī)院急救中心接到報警電話后在3 min中排出120急救車,并在出診過程中與患者聯(lián)系,初步了解患者癥狀,并指導患者家屬行簡單急救處理,并安撫患者家屬情緒。至現(xiàn)場后隨車醫(yī)師判斷患者呼吸道是否發(fā)生阻塞,對于呼吸道梗阻以及呼吸異常的患者及時清除氣道異物并行氣管切開或插管,給藥大流量吸氧以保證患者血氧飽和度在95%以上。對于伴有神志障礙,呼之不應、無脈搏的患者應行心肺復蘇。保證患者在轉運過程中取仰臥位,并及時建立靜脈通道補液以維持機體有效循環(huán)組織灌注,患者舌下含服0.5 mg硝酸甘油,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患者心胸疼痛癥狀未有效緩解,則靜脈滴注5 ug/min~20 ug/min。在急救途中隨車醫(yī)生應與急癥室醫(yī)護人員進行聯(lián)系,對于病情危重的患者囑急診相關醫(yī)護人員做好手術準備。(2)急診搶救:開通綠色通道,在10 min中內完成12導聯(lián)心電圖檢測、體格檢查,并審核溶栓清單、核實患者禁忌癥,并快速檢查患者心肌標志物、凝血功能等常規(guī)檢查,對于需行手術治療的患者在術前行碘過敏測試。(3)心理護理:急診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溝通,向患者介紹臨床成功治愈案例,從而緩解患者焦慮、恐懼、緊張等負面情緒,強調配合臨床急救護理干預的重要性,提升患者依從性。
1.4 觀察指標
(1)觀察比較患者入院10 min以及30 min不同時間段心理情緒變化情況,參考SCL-90量表(五分制)判斷患者負面心理情緒,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負面情緒對患者臨床診療護理的影響越大。
(2)觀察比較患者入院治療30 min后依從性變化情況,參考Frankl判斷患者依從性,1級為拒絕、痛苦,2級為不合作、不情愿,3級為接受但表情冷淡,4級為主動合作并享受。
(3)隨訪比較患者住院7天預后情況,參考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判斷患者預后情況,若患者心區(qū)疼痛消失,NYHA心功能提升2級則表示治療顯效。若患者心區(qū)疼痛明顯緩解,NYHA功能提升1級則表示治療有效。若患者心區(qū)疼痛癥狀以及NYHA功能均未明顯緩解,則表示治療無效??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SPSS 21.0軟件系統(tǒng)處理相關數據,以(x±s)表示的平均值計量數據,均應用t檢驗,P值<0.05表示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患者不同時間段心理情緒變化情況
102例患者入院10 min SCL-90量表得分為3.56±0.21,入院30 min SCL-90量表得分為1.02±0.11,SCL-90量表得分明顯降低,經t值驗證11.203,數據差異明顯,P<0.05。
2.2 患者臨床護理依從性
患者入院治療30 min后Frankl量表1級個體2例(1.96%),2級個體10例(9.80%),3級個體15例(14.71%),4級個體75例(73.53%),4級個體所占比例最高。
2.3 患者住院7天預后情況
有55例治療顯效,有46例治療有效,有1例治療無效,總有效率(99.02%)明顯高于無效率(0.98%)。
3 討 論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突發(fā)胸骨后、心前區(qū)疼痛為典型臨床表現(xiàn),同時患者伴有進行性心電圖變化、血清心肌酶活性明顯高于正常水平,若未及時行有效治療可引發(fā)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2]。急診護理包括院前急救、急診搶救以及心理護理等相關內容,醫(yī)院急救中心根據及時排出120急救車,隨車醫(yī)師初步判定患者病情,并依據患者病情實施對癥處理,可在一定程度上為患者臨床治療贏得時間[3-4]。本次研究中臨床急救護理干預過程中隨車醫(yī)師在接診前與患者家屬聯(lián)系,指導患者行簡單搶救,可防止患者情緒緊張、過度焦慮,減少不良干預的發(fā)生,在接診后于醫(yī)院急診室醫(yī)護人員匯報患者病情,有利于急診室護理人員在接診前做好接診準備,從而縮短患者入院急診護理干預等待時間,有利于提升臨床護理干預有效性。
本次研究顯示102例患者入院30 min后心理情緒狀態(tài)明顯改善,臨床護理依從性高,治療有效率高,綜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急癥護理有較高的臨床實踐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 群.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急診PCI中的應用[J].健康必讀,2019,21(32):34.
[2] 張秀娟.集束化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救治的臨床價值分析[J].健康大視野,2019,11(19):217-218.
[3] 徐 明.臨床護理路徑在急診PCI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9,13(18):108-110.
[4] 常英娥,王萬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診護理中個性化護理的臨床分析[J].養(yǎng)生保健指南,2019,21(3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