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男,李登榜
(甘肅省地礦局第三地質礦產(chǎn)勘查院,甘肅 蘭州 730050)
拉古河金礦地處西秦嶺褶皺帶的北部斷褶帶與中部裂陷槽之間的過渡部位,位于夏河-合作金、銅成礦帶西段。礦區(qū)內出露地層為三疊紀砂板巖,巖性組合單一,且區(qū)內巖漿活動頻繁,侵入巖以燕山晚期的中酸性侵入巖為主,大部分為一些巖株、巖枝和小巖體,局部形成規(guī)模較大巖體[1]。
通過在礦區(qū)開展1:1萬土壤測量,基本查明了土壤測量覆蓋區(qū)域元素的分布及富集規(guī)律,圈定了單元素異常143處,Au異常15處,圈定了綜合異常6處。
根據(jù)拉古河金礦元素豐度估計值(X)與西秦嶺地區(qū)三疊紀地層中相應元素均值(Xc)的比值X/Xc(表1),將元素分為以下背景場元素[2]。
區(qū)域高背景(X/Xc≥1.3)元素:Au、As、Sb、Pb、Mo、Bi。
區(qū)域正常背景(1.0≤X/Xc<1.3)元素:Cu、Zn、Sn、Ag、W。
區(qū)域低背景(X/Xc<1.0)元素:Hg。
由此可見,拉古河礦區(qū)內的Au、As、Sb含量明顯要比西秦嶺地區(qū)三疊紀地層元素背景值高,分別是三疊紀地層元素背景值的5.8倍、8.9倍、6.8倍,是礦區(qū)內有利成礦元素。而Cu、Zn、Sn、Ag、W含量與三疊紀地層元素背景值相當,Hg含量明顯低于地層背景值。
表1 元素參數(shù)特征統(tǒng)計表
表2 工作區(qū)主要因子特征值特征表
在12種元素相關矩陣的基礎上進行因子分析,截取各因子特征根較大(>0.6)、累計貢獻率達80%作為主要因子,同時剔除無意義的單元素因子最終得到3個因子,F(xiàn)1因子由Au、As、Hg組成,F(xiàn)2因子由Cu、Zn組成,F(xiàn)3因子由Pb、Ag組成,其余因子均為無意義的單元素因子。前3個因子特征值、主要載荷元素及其載荷值見表2。
F1因子,占總體方差的29.58%,由Au、As、Hg組成,為中低溫熱液活動元素,正高值域空間主要沿著區(qū)內北西向斷裂分布,在花崗閃長斑巖接觸帶及內部均有分布;負高值域空間主要分布于礦區(qū)板巖內[3]??傮w反映了板巖中Au、As、Hg虧損,斷裂、巖體附近富集的特征,暗示了成礦熱液的來源與花崗閃長斑巖密切相關,受斷裂構造控制。
圖1 工作區(qū)因子得分圖
拉古河金礦土壤測量共圈定了以Au為主的綜合異常6處。其中HT2綜合異常位于礦區(qū)東側的花崗閃長斑巖的出露部位,該異常有3個Au異常,3個Hg異常,2個As異常,各單元素異常呈不規(guī)則狀,長軸方向近北西向,西部未閉合,且具有異常襯度高,規(guī)模大,套合好的特點。異常主元素為Au,Au最高為3.5×10-6。Au、As濃集中心明顯,所有元素均具有外、中、內帶。該異常與北西向斷裂構造、花崗閃長斑巖密切相關[4]。推測該異常主要由北西向斷裂構造疊加侵入巖引起的,導致該綜合異常西側異常圍繞巖體展布,形態(tài)接近橢圓形,在該綜合異常東側,異常明顯受巖體影響較小,主要受斷裂構造控制,呈北西向條帶狀展布。該綜合異常具有較好的找礦前景。
HT1、HT3、HT4、HT5、HT6綜合異常均沿著F1深大斷裂展布,在花崗閃長斑巖和斷裂構造的交匯部位異常規(guī)模相對較大。
拉古河金礦開展的1:1萬土壤測量成果表明:
(1)Au、As、Sb是拉古河金礦的有利成礦元素。Cu、Zn、Sn、Ag、W為背景元素,Hg為低背景元素。
(2)元素的組合特征和相關性顯示,Au與Sb的相關性較差,與輝銻礦發(fā)育Au品位較低的宏觀現(xiàn)象相吻合,暗示了Sb與Au的成礦期具有一定的差異。
(3)元素分布特征總體反映了板巖中Au、As、Hg虧損,斷裂、巖體附近富集的特征,反映了成礦熱液的來源與
圖2 拉古河金礦地質礦產(chǎn)草圖
F2因子占總體方差的13%,由Cu、Zn元素組成,為中低溫熱液元素,正高值域空間主要分布于花崗閃長斑巖內外接觸帶、板巖內以及北西向構造發(fā)育部位;負高值域空間主要分布于礦區(qū)西北部的砂巖夾板巖地層中。
F3因子占總體方差的10.41%,由Pb、Ag元素組成,正高值域空間主要沿著斷裂帶分布,其次在礦區(qū)西部砂巖中也有分布。負高值域空間主要分布于板巖內,反應了板巖中Pb、Ag虧損,斷裂附近富集的特征。
元素的組合特征和相關性顯示,Au與Sb的相關性較差,與輝銻礦發(fā)育Au品位較低的宏觀現(xiàn)象相吻合,暗示了Sb與Au的成礦期具有一定的差異?;◢忛W長斑巖密切相關,受斷裂構造控制的特點。
(4)圈定的綜合異常中,HT2異常具有較好的找礦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