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爾·維列特尼科夫 蘇嬋云
阿波羅13號成員(從左至右):飛船指揮員吉姆·洛弗爾、指揮艙駕駛員杰克·斯威格特和登月艙駕駛員弗萊德·海斯。
1970年4月11日,阿波羅13號帶著第三次登月的使命飛向太空。這輛飛船分為指揮艙、服務艙和登月艙三個部分。指揮艙,又稱“奧德賽號”,是搭載三人前往月球和返回地球的專座。抵達目的地后,杰克·斯威格特留在指揮艙坐鎮(zhèn),吉姆·洛弗爾和弗萊德·海斯則駕駛登月艙執(zhí)行登月任務。
1970年4月11日,阿波羅13號升空。
飛船內部的洛弗爾
這里是距離地球33萬公里的太空,離他們啟程已過了兩天。斯威格特按照要求啟動氧氣罐和氫氣罐攪拌程序。半分鐘時間,氧氣罐爆出巨響,飛船開始晃動。洛弗爾的第一反應是:肯定又是海斯這小子在搞鬼,他總喜歡搞些小動作來嚇人。
海斯驚慌失措地說:“這次可不是我干的!”
操作臺警報燈亮了。斯威格特發(fā)現,負責給指揮艙所有設備供電的配電系統(tǒng)癱瘓了一個(共兩個配電系統(tǒng))。他們馬上跟休斯頓地面指揮中心取得了聯系。1995年湯姆·漢克斯主演的同名電影《阿波羅13號》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臺詞:“休斯頓,我們有麻煩了?!边@句話,來自1970年的外太空。
服務艙,顧名思義,負責儲存阿羅波13號所需能源——四罐化學狀態(tài)不穩(wěn)定的氧氣和氫氣。儲氣罐連接能源系統(tǒng),保障飛船的水電熱供應?,F在儀表顯示2號氧氣罐沒了,1號氧氣罐的氧氣在快速流失。從飛船的舷窗可以看到一朵白云騰起——那是氣體泄漏的標志。飛船上有三個供電裝置,現在有兩個罷工了。宇航員們面對的不僅僅是登月任務取消的困境,更是如何平安返回地球的生存考驗。
地面指揮中心計算得出返回地球需飛行數天,而所剩氧氣只能維持五個小時——前提是氧氣不再泄漏。如果飛船外殼發(fā)生損壞,人會在極度痛苦中快速死去。就算艙體沒有受損,他們在返回的途中也會因為能源耗盡慢慢死去??傊?,橫豎都是死。此前從來沒有人能從飛船事故中存活下來。
洛弗爾對海斯和斯威格特說:“我們還有一個辦法可以回家,那就是登月艙?!钡孛嬷笓]中心的想法與他們不謀而合。
登月艙又名“寶瓶號”,一直處于關閉狀態(tài),等待它的使命到來。艙體完好無損,有獨立氧氣罐,無疑是一艘完美的“救生艇”。
阿波羅13號構造:1.奧德賽號指揮艙;2.寶瓶號登月艙;3.服務艙
當務之急是先確定飛船的準確坐標,把數據輸入寶瓶號操作系統(tǒng)。如果沒能在奧德賽號能源耗盡之前調出坐標數據,他們將會變成茫茫海上的一葉孤舟。從泄漏的速度來看,他們需要在短短15分鐘內迅速切斷奧德賽號的動力,啟動并轉移到寶瓶號上。損壞的奧德賽號不能扔掉,重返地球還需要它。
地面控制中心估算,啟動寶瓶號的發(fā)動機需要35秒。但是啟動前他們必須更精確地校準飛船的坐標——可以參照某個固定的星體。洛弗爾和海斯把舷窗上的水汽擦去,嘗試觀測星體。但是寶瓶號本身的設計就不同于奧德賽號或服務艙,質量中心嚴重偏移,宇航員需要適應一段時間,加上事故殘片環(huán)繞著飛船,折射太陽的反光,讓人分不出哪個是碎片哪個是星星。洛弗爾臨時手動計算出飛船坐標并經地面控制中心確認無誤后,他們一致決定采用這個演算數據。希望的曙光引領著阿波羅13號開始了漫漫回家路。
二氧化碳過濾器連著臨時制作的轉接頭。
阿波羅13號氧氣罐恒溫器接頭測試完的樣子,這就是事故發(fā)生的原因。
受損的服務艙
寶瓶號里配有二氧化碳過濾器,但只能供兩人維持48小時。4月15日,海斯測出了寶瓶號二氧化碳含量為13毫米汞柱。當這個指標超過15,過濾器就無法負荷。過濾器停止工作,宇航員們就會二氧化碳中毒,出現頭暈、惡心嘔吐等癥狀,甚至死亡。
奧德賽號上的過濾器接口是六邊形的,跟寶瓶號的圓形接口不一樣。宇航員們收到地面控制中心發(fā)來的設計圖紙后,利用飛船里可用的材料:剪刀、膠帶、塑料袋和紙條,做了一個臨時轉接頭,把奧德賽號的過濾器接到寶瓶號上。過濾系統(tǒng)開始運作,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慢慢降低,他們又一次逃離了鬼門關。
1970年4月17日,奧德賽號在水上降落。
調查顯示,第一次爆炸是由一個不合格的氧氣罐配件——恒溫器引起的。恒溫器接頭是1962年設計的,其額定電壓為28伏。然而,阿波羅13號發(fā)射場的電網電壓為65伏。發(fā)射前工程師曾對氧氣罐進行測試,當電壓達到28伏時,恒溫器接頭就出現了問題,氧氣罐溫度瞬間升到500℃,電線的特氟龍絕緣層燒了起來。他們把火撲滅后,這個不穩(wěn)定因素也隨之被掩藏起來,直到兩周后,同樣的火苗在太空中再次騰起。這一次,不僅燒掉了絕緣層和氧氣罐,也燒掉了耗資近4億美元的登月計劃。
寶瓶號的設計可以維持兩個人度過49.5小時,對于返回地球遠遠不夠,更何況現在擠進了三個人。奧德賽號已經關閉,主動力裝置在服務艙內,不知道有沒有損壞,想要全速前進是不可能的。寶瓶號的發(fā)動機原則上只能用于登陸月球,恐怕無法承擔更多的使命。地面控制中心最后給出的方案是讓寶瓶號繞著月球飛行,利用月球引力實現返航。為此,他們必須把寶瓶號的能耗降到最低。
飛船飛行到第98小時的時候再生突變——寶瓶號的四個供電電池,其中一個發(fā)生爆炸,所幸其余三個還在正常工作。最大的危險是由此產生的泄漏讓飛船開始偏離軌道。如果不重新校準,飛船將離地球越來越遠。為節(jié)約能源,他們關閉了飛船的電腦程序,重啟發(fā)動機以校準位置的14秒,都只能通過手表來進行讀數。
寶瓶號的溫度只有三四度。為了節(jié)能,保溫系統(tǒng)被關閉了。飛船上沒有御寒的衣物。指揮艙里的食物也被凍住了。他們無法加熱食物,每天只能分配到180克水。他們不能撒尿,因為排尿系統(tǒng)往飛船外排泄產生的推力會導致飛船偏離軌道。饑寒交迫的宇航員沒多久就生病了,海斯發(fā)起了高燒。
為了進入地球大氣層,宇航員們需要再次回到奧德賽號并重啟它。但誰也不知道奧德賽號能不能完成這個艱巨的使命,因為用于降落的電池電量不足了。
地面控制中心為阿波羅13號的成功返航歡呼。
地面指揮中心指示洛弗爾將寶瓶號的部分電量轉移到奧德賽號,給電池充電。這是一個非常規(guī)決定,因為設計阿波羅13號時,只考慮在必要時把指揮艙的電量轉移給登月艙,這樣反向的操作是從來沒有過的。他們很擔心電池能否承受這樣的操作。所幸經過一番艱辛的操作,他們成功了。
成功返航的阿波羅13號宇航員與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合影。
另一個問題隨之到來:奧德賽號的壓艙物不足45公斤。原來的解決方案是他們從月球上獲取土壤樣本以填艙,登月沒有成功,填艙物自然也沒有了。然而,降落重量是一早就設定好的,他們靈機一動,把寶瓶號上能搬的東西都搬到了奧德賽號,壓艙的問題終于得到解決。
飛行的第109小時,為發(fā)動機提供能源的氦氣罐也裂開了。洛弗爾發(fā)現,受泄漏產生的推力影響,他們必須再一次校準地球和月亮的位置。沒有氦氣,推進器無法使用,他們代之以噴氣穩(wěn)定定位系統(tǒng),但需以最大負荷開足一分鐘,后果就是能源將消耗怠盡。
進入大氣層前,奧德賽號要先后斷開服務艙和寶瓶號。如果沒有發(fā)生事故,笨重的服務艙會通過噴氣穩(wěn)定系統(tǒng)與奧德賽號斷開并拉開安全距離,但現實是噴氣穩(wěn)定系統(tǒng)無法工作了。洛弗爾和海斯想到,他們可以在斷開時控制寶瓶號往反方向移動,從而對奧德賽號產生相應的推力。
斷開寶瓶號和斷開服務艙的開關位置離得很近,長時間精神高度緊張的斯威格特非常擔心自己一不小心錯把載了人的寶瓶號斷開。因為正常情況下是先斷開登月艙再斷開服務艙。為了以防萬一,斯威格特在寶瓶號斷開開關上貼了個小紙條,上面寫著一個大大的“不”字。
隨著服務艙緩緩離去,宇航員們終于看到了表面千瘡百孔的服務艙。氧氣罐和六平米大小的外殼被炸飛,主發(fā)動機嚴重受損。洛弗爾心有余悸地說:“那簡直是支離破碎?。 ?/p>
最后一個離開寶瓶號的洛弗爾帶著難以言喻的情感關閉了艙門。斯威格特終于可以扯掉寫著“不”字的字條,扳動開關,寶瓶號分離。
1970年4月17日,阿波羅13號發(fā)射的第6天。奧德賽號以38000公里的超高速度沖進大氣層。這場生與死的追逐賽到了盡頭,卻還沒有抵達終點。一旦飛船的隔熱層在事故中受損,如果降落傘沒有正常打開……
18時07分,飛船帶著所有人的希望成功地降落在南太平洋海面。美國海軍“硫磺島”號直升機母艦在那里等待迎接三位偉大的宇航員。
洛弗爾對同伴們說:“伙計們,我們到家了?!?/p>
[編譯自俄羅斯《環(huán)球》]
編輯: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