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妍 張 鈿
北京市昌平區(qū)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心內二科,北京 100096
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UA)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或糜爛,伴有不同程度的表面血栓形成,血管痙攣及遠端血管栓塞所導致的一組臨床癥狀,合稱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脈綜合征。兩者的治療原則基本相同,都是抗凝、抗血小板、抗心肌缺血,而不溶栓(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要溶栓或急診介入)[1-3]。由于心肌梗死診斷的金標準“心肌酶譜”尚不適用,心電圖缺乏特異性等特點,如何制定相應的治療策略,降低患者的不良事件,改善患者的預后,成為臨床研究的一個關注點[4-6]。本研究選擇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研究了其臨床診斷和治療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同意。入選標準:(1)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確診為括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2)12導聯(lián)ECG結果顯示相鄰兩導聯(lián)ST段下移≥0.2 mV;(3)入院時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痛、胸悶癥狀;(4)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2)冠狀動脈搭橋術后、急性心包炎;(3)心電圖ST抬高或出現(xiàn)病理性Q波;(4)合并嚴重感染、肝腎功能不全、惡性腫瘤者。(5)研究者認為不適合試驗的患者。觀察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52~75歲,平均(60.8±3.2)歲,低中高危險度患者分別為28例,14例和8例;對照組男25例,女25例,年齡50~74歲,平均(59.1±3.8)歲,低中高危險度患者分別為27例,13例和1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療檢查:超聲心動圖、心電圖、血管造影,根據檢查結果,對受試者按照危險程度分為三級:低度: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心絞痛,檢查結果一切正常;中度:心絞痛持續(xù)時間在≤20min;高度:心絞痛持續(xù)時間>20min。
對照組給予患者阿司匹林(廣東九明制藥有限公司,H44020838,規(guī)格:0.5g)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規(guī)格:2mL:1.25萬單位,常州千紅生化制藥有限公司,H32022088)治療,低度:劑量為75mg/d;中度:劑量為100mg/d;高度:劑量為300mg,然后逐漸遞減至100mg/d,療程均為10d。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氯吡格雷(規(guī)格:75mg/片,深圳信立泰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H20120035),劑量 75mg/次,1 次 /d,療程均為 10d。
療效評價指標:顯效,臨床癥狀得到顯著改善,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80%以上,心電圖檢查結果恢復至正常水平;有效,臨床癥狀有所好轉,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50%以上,心電圖檢查結果有明顯的改善;無效,臨床癥狀無任何變化,病情更加嚴重[3-4]。記錄治療前后cTnT、aPTT和血小板聚集水平變化情況。記錄治療前后心絞痛改善情況:Ⅰ級:一切正常;Ⅱ級:情緒波動會導致心絞痛;Ⅲ級:稍微運動會導致心絞痛、Ⅳ級:輕度活動會導致劇烈的心絞痛[3-4]。
應用SPSS17.0統(tǒng)計分析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 [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有效率為9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有效率比較[n(%)]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cTnT、aPTT和血小板聚集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cTnT和血小板聚集水平均降低、aPTT水平均升高,與治療前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cTnT和血小板聚集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的aPTT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cTnT、aPTT和血小板聚集的變化情況比較(x ± s)
表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心絞痛改善情況比較[n(%)]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心絞痛狀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心絞痛改善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是由于冠狀動脈的痙攣或管腔的狹窄,引起的冠脈供血不足,是介于勞累性穩(wěn)定型心絞痛與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間的臨床表現(xiàn),特征是心絞痛癥狀進行性增加,新發(fā)作的休息或夜間性心絞痛或出現(xiàn)心絞痛持續(xù)時間延長[7-8]。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是指具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持續(xù)超過20min,血清心肌壞死標記物濃度升高并有動態(tài)演變,但心電圖不具有典型的ST段抬高,而是表現(xiàn)為ST段正常,壓低等非特征性改變的一類急性心肌梗死[9-11]。根據臨床癥狀對危險程度進行分級診斷,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是提高治療效果、改善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預后的關鍵[12-16]。氯吡格雷本質是一種抗血小板的藥物,主要是為了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稍微低點,防止形成血栓、形成斑塊,降低形成血栓的概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有效率、cTnT、血小板聚集、aPTT水平和心絞痛改善情況,與對照組相比,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研究報道的結果相符[17-20]。通過在臨床治療初期,對患者進行預先分級診斷,進行針對性治療,提高了臨床的治愈率,患者的病情得到了顯著的改善。
綜上所述,通過對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和非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危險程度分級,并采用對應的方法,提高臨床有效率,兩組患者的cTnT、aPTT和血小板聚集水平變化情況以及心絞痛均得到顯著改善,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