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立明
【摘 要】 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注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還應注重學生課堂實踐能力的提高。針對小學數學教學進行改革,應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在相應教學基礎上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本文主要對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進行分析,力爭在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前提下做到相應實踐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 核心素養(yǎng);小學數學;實踐活動
小學數學課堂學習任務相對來說比較輕松,老師應當注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帶領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進行必要的實踐活動,改善過去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新形勢下,應該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這樣有利于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今后的數學教學中,需要找到適合學生自身的教學方法,教會不等于引導,主要以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完成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從而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貼近生活,探索小學數學教學活動
注重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與實際應用的能力。在目前的教育改革形勢下,在小學數學課堂上,需要老師深刻研究數學教學活動的推廣,應用于數學理論知識,既要做到不脫離小學數學教材,又要做到圍繞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小學數學課程相對于其他課程來說比較復雜,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開展一部分課堂實踐活動有利于學生提高數學學習興趣。
核心素養(yǎng)的范疇不僅僅指學生學會簡單的數學知識,更加注重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只有學生有獨立的思維能力,才有可能產生對問題的應用,簡單說就是將能力轉移到自身,并且應用于自己的生活。目前教學的目標把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放在第一位。老師需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第一時間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面對學生的共性難題,組織學生展開小組討論,有助于學生在難題交流過程中產生自己的思想。一個學生解決不了的難題,也許多個學生湊到一起就能很好地解決。老師把課堂還給學生,與學生進行合作交流,有利于實踐教學的開展。
例如,在學習“元、角、分”這一部分內容時,在課堂上可以模擬超市買東西進行教學實踐活動。在學習新知識之前,老師可以提前準備好一些文具和零錢,讓學生結合平常和家長購物的情況,對學習文具進行標價,把一部分零錢分給學生,讓學生一同模擬買東西的場景,同時去判斷商品的價格。對于這樣的教學活動,商品肯定會涉及“元、角、分”。通過學生動手學習,在做好一件事的同時也學到了相應的數學知識,同時訓練了基本生活技能。在學習數學的思維方面、心理方面打消了學生對數學學科的抵觸心理,在教學實踐活動中,老師需要多和與學生進行溝通,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的基本狀況,有利于促進學生的進步。
二、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數學實踐活動的應用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為了更好地拉近學生與數學的關系,利用生活中的實例進行引導,符合相應的教材內容。小學數學課堂進行實踐活動至關重要,所以需要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存在的數學問題,可以帶到課堂上大家一同進行探討。在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有利于改善課堂環(huán)境。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有助于學生學習和生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離不開對課堂氛圍的改造,利用數學知識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和老師共同合作完成,從而拉近與學生的距離。
例如在學習“圓柱的體積”時,小學生在接觸立體圖形時會覺得思維轉換跟不上,這就需要老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實踐活動,利用多媒體找到一些圓柱體的實物,比如生活中小朋友經常吃的蛋糕,這樣做可以很好地引起學生對圓柱體的興趣,并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同時老師也可以開展往圓柱體水杯里倒水的活動,帶領學生自己去完成,有利于學生對圓柱體形成新的認識,方便老師開展關于這節(jié)課的教學。實踐源于生活,生活化教學模式打破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常態(tài)化,有利于轉換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思維方式,同時也促進小學數學教育事業(yè)的重大改變和社會的進步。
三、小學數學活動實踐分析與認知
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不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起到一定積極作用,還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所有數學問題不能總結成一類,老師需要對小學數學活動的實踐分析產生一定的認知,針對不同的問題進行不同的分析。從實際教學的理念出發(fā),回歸課堂,通過實踐解決數學問題。通過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實踐分析,有利于小學數學教學的模式更新,容易讓學生對知識產生新的認知,從而使得數學課堂教學變得更加完整。
首先,在數學教學方面,教學活動的設計一定要注意聯(lián)系實際生活,而不是一味追求傳授知識。有時候復雜的教學實踐活動會適得其反,讓學生對問題產生麻木,失去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其次,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針對全體學生,注重把握整體的課堂氛圍,一步一步地實施引導,避免學生迷失學習方向,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這就需要數學老師進行必要的實踐活動,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去實踐并且完成學習任務。最后,在教學方法上,老師一定要注意活動的邏輯性、準確性,避免考慮不周,對學生的教學產生錯誤。完成以上兩個層次后,相應的課堂教學也進入總結分析層次。教科書上都有課后習題,方便小學生通過做題來鞏固學到的相應知識。在教育新形勢下,教師可以通過選擇一些學生適用的題型,對學生進行全面分析,引導學生獨立完成題目,完成后進行分組討論,不僅可以引發(fā)學生的獨立思考,也可以對教學知識進行延伸學習。
綜上所述,無論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還是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都要圍繞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更好地運用數學知識。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應該是在“聽中學”,而應該在“做中學”。相信通過小學數學老師不斷的探索,改變過去的教學環(huán)境,給學生一個相對自由的學習空間,有利于學生提高綜合素質,去創(chuàng)造更好的發(fā)展機會。
【參考文獻】
[1]涂賢珍.小學數學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23).
[2]方曉云.加強數學實踐活動教學,提高學生綜合素質[J].中國校外教育,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