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晶
摘要:舞臺設計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其體現出容括性、含復性、兼收并蓄性的特點,隨著戲劇藝術的不斷發(fā)展,舞臺設計也要不斷進行傳承、創(chuàng)新,才能更好的滿足戲劇藝術的表現需求。多媒體技術為舞臺設計帶來了一種全新的形式與手段,使得傳統(tǒng)意義上的舞臺設計邊界模糊化,通過聲、光、影等元素的融合,從時空、劇情等方面完善戲劇表達,提升觀眾的審美體驗,打開一個更廣闊的媒體視野,從而提高戲劇的表現力、感染力及傳播力。文章主要針對現代舞臺設計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進行研究。
關鍵詞:舞臺設計;多媒體技術;技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20)13-0001-02
從某種意義上講,舞臺設計是導演舞臺假定性語匯的補充,其主要功能是服務于戲劇作品的主題、意境、形象、意象、內容等;多媒體技術是指組合兩種及以上媒體的人機交互式信息交流與傳播媒體,在現代舞臺設計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人們呈現出一個嶄新的視覺空間,且隨著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其逐漸成為舞臺設計的潮流。
1.現代舞臺設計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的內涵
多媒體技術是以計算機硬件、軟件設備為基礎,結合聽覺、視覺的媒體技術,并結合圖形、視頻、文字、語言、音樂、音響等通過視聽覺媒體技術使得眾多元素產生某種邏輯性,最終達到創(chuàng)造藝術、提升受眾審美體驗的目的。而在舞臺設計中應用多媒體技術是將影像、虛擬實景、音效等戲劇相關的元素在劇情的指導下進行有機結合,以滿足受眾越來越高的審美需求,可以說多媒體技術賦予了舞臺藝術新的內涵,更是技術與藝術的和諧碰撞出的全新視聽圖景。由此可見,在現代舞臺設計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就是利用計算機的交互功能實現文本、圖像、視頻、音頻等多媒體信息的邏輯性連接,因此其具備交互性、實時性、集成性的特點。其集成性表現在不同的媒體設備可協同應用,基本上包含了現階段計算機領域內最新的硬件技術及軟件技術;實時性則是指操作人員是通過向多媒體設備發(fā)送操作指令實現對舞臺現場的實時控制,以達到設計效果;交互性則是指基于多媒體技術中信息接受者具有主動選擇性及控制性,人與機器、人與人、人與人與機器之間可實現多方互動,使得信息接受者產生身臨其境之感。
2.多媒體技術應用于現代舞臺設計的優(yōu)勢
相比傳統(tǒng)的舞臺布景技術,多媒體技術在現代舞臺設計中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豐富舞臺表演的表現力。
傳統(tǒng)的舞臺布景多為靜態(tài),多媒體技術則可以在真實的劇情中融入動態(tài)背景,比如風吹草動可以將“草”的動態(tài)表現出來,可以更好的渲染整個節(jié)目的節(jié)奏及氛圍。舞臺設計中需要應用書法元素,傳統(tǒng)舞臺布景僅能展示出形態(tài)作品,而多媒體技術則可以將書法作品的形成過程一筆一劃的展示出來,觀眾通過抑揚頓挫的筆法可以更加深刻的體會到書法藝術的精髓。再比如春晚的雜技節(jié)目《花式籃球》中,雖然其背景僅是不同姿勢的動態(tài)人物剪影,但是看似簡單,卻將整個節(jié)目的氛圍推向高潮,使得雜技表演突破了傳統(tǒng)的表現形式,時代感更加突出。
2.2可將電影語言融入舞臺設計。
多媒體技術可以實現非線性敘事處理,無論時間跨度多大均可通過多媒體技術無縫轉換,因此在現代舞臺設計中應用多媒體可以將非線性敘事融入其中,比如倒敘、插敘等敘述方式,更換舞臺背景即可直觀的展示時間的轉換。應用多媒體背景還實現了電影蒙太奇與舞臺設計的結合,如技巧轉場、連貫式轉場等分割方式,均可通過多媒體技術應用于舞臺的背景轉場,大大提高了舞臺場景轉換的自然性、合理性、連貫性及流暢性。并且多媒體技術豐富了舞臺背景的形式,傳統(tǒng)舞臺背景中不可能出現的大海、太空、沙漠、草原等,均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人搬上舞臺,更好的烘托戲劇作品的主題。比如北京舞蹈學院音樂劇系排演的音樂劇《最后一槍》,其整體結構是由五個相對獨立的故事串聯起來的,故事的基本框架是五個士兵的亡靈對自身生前故事的回憶與追訪,劇中采用大量的倒敘手法,由于該音樂劇包括五個獨立的故事,故牽涉到的人物、場景都十分復雜。而應用電影蒙太奇組合與剪輯,將每組人物的生前背景、故事發(fā)展立體直觀的表現在影視背景上,最終形成了回憶與現實互相串聯的獨特結構。
2.3可有效降低制作成本。
傳統(tǒng)的舞臺布景多采用實物擺設的方法,需要更換舞臺布景時就要拉上帷幕,不僅實物擺設需要耗費大量道具制作成本,而且更換背景的過程容易打亂節(jié)目的表演節(jié)奏,導致背景設計單調、呆板。而多媒體技術具有實時性、交互性,可以實現舞臺背景的無縫更換,不僅保證了節(jié)目表演的連貫性,而且多媒體視頻、音響資料等可長時間保存,無需花費巨資制作實物道具,大大降低了道具制作及保存成本。因此,現代舞臺設計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可有效降低制作成本。
3.現代舞臺設計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策略
舞臺設計的原則是經過數百年人們反復實踐的結果,即使結合了多媒體技術這類現代科技,也要遵循舞臺設計的一般規(guī)律及基本原則:
3.1舞臺設計的基本原則。
具體而言,舞臺設計過程中要遵循以下幾點原則:首先,展示空間。戲劇表演必須向觀眾展示舞臺上全部空間,哪怕只需要表現一個小角落,也要將這個角落所有的空間展現出來,才可以保證觀眾看到更加開闊的視野,增強舞臺表演效果。其次,要起到調節(jié)舞臺視覺效果的作用。戲劇表演過程中舞臺與觀眾的距離是固定不變的,后排的觀眾由于距離舞臺較完,可能會影響其觀看效果,故要應用舞臺設計中的視覺效果彌補這一不足。最后,基于觀眾的視角進行舞臺設計。由于觀眾與舞臺的距離是固定的,故觀眾的視角也是固定的,因此觀眾在觀看舞臺表演時只能從固定的一個角度來觀看。進行舞臺設計時要基于觀眾的視角進行合理設計,避免以偏概全,照顧到不同角度觀眾的觀看體驗,使得每個觀眾均能看到舞臺上的完整表演。
3.2應用多媒體技術參與角色的構建及劇情的發(fā)展。
舞臺設計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幫助導演將戲劇內涵、舞臺張力更充分的表達出來,營造一個更加廣闊的舞臺時空,深化戲劇的表現力,不僅可以使觀眾感受到耳目一新的視覺體驗,而且可以打破傳統(tǒng)戲劇線性敘事結構的局限性,將非線性敘事手法引入戲劇表演中,豐富了舞臺空間的易變性。人與影像的交互共同參與到空間的形象創(chuàng)造,敘事的真實感更加突出,舞臺設計也可以更完善的呈出現劇情。比如話劇《王家大院》中,故事主線是山西王家大院在兄長王崇仁的帶領下變賣家產,感召晉商捐錢籌糧,在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東華門、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西幸”的情況下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該故事是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因此多媒體在敘事方面的優(yōu)勢得到發(fā)揮。在舞臺設計中,設計師應用黑白膠片展示戰(zhàn)事紛亂、濃煙滾滾的場景,再用移動鏡頭表現出城墻內空無一人的老北京城,營造一個戰(zhàn)亂、凄惶、百姓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氛圍;此外,設計師還應用了快速移動鏡頭,以表現王崇仁由北京一路策馬趕回山西時看到的場景。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得戲劇表演的劇情進展更加合理、連貫,從而更好的引領觀眾進入主題。
3.3應用多媒體技術擴展觀眾的心理空間。
戲劇表演過程中舞臺設計除了向觀眾展示一個現實的舞臺空間外,還會為其設計一個心理空間,而觀眾的心理空間會對其觀看表演的過程產生重要影響。而在現代舞臺設計中應用多媒體技術不僅擴大了戲劇時空的自由度,而且無限擴展了觀眾的心理時空,比如呈現戲劇人物的心理活動,將舞臺空間設計成心理造型空間,引導觀眾更好的理解劇中所表達的抽象、深刻的思想內涵;且多媒體還可將實現演員動作與影像的互動,這個過程中所營造的舞臺空間意象可以使觀眾更加深入的沉浸到戲劇場景中,提升觀眾的心理審美體驗。比如古典舞劇《青竹修雅》中,舞臺設計師就將水墨、詩詞、中國畫、漆畫等中國傳統(tǒng)藝術形式融入到舞臺布景中,舞劇開場以中國古代園林中圓形拱廊橋影像為主,一滴水墨落下、散開,幻化成水墨竹子,并伴有遠山,作品的標題《青竹修雅》以草書的形式出現在水墨畫的正中央,突出作品中題。隨著舞者的翩翩起舞,影像隨著舞者的動作緩緩推進:拱廊、水墨竹林、山水,這些多媒體影像中的元素跟著舞者的運動而活泛起來,影像與舞者的肢體邊界是模糊的,觀眾的代入感更強,即使觀眾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相對淺顯,多媒體技術也可以引導其快速的了解舞劇的主題。
3.4多媒體的應用要有利于戲劇特質的發(fā)揮。
戲劇強調的是演員與觀眾中感性的、直接的、生動的交流關系,恰恰時人與人之間生動、深刻的交流使得戲劇具有強勁的生命力,其為觀眾帶來了深刻的審美體驗,是一種無可取代的藝術形式。雖然在現代舞臺設計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具有諸多優(yōu)勢,但是其最終都只是戲劇的輔助元素,無法取代戲劇本身的特質。藝術與新技術的結合要以作品的精神追求為最終落腳點,需要對新技術進行合理選擇、沉淀,因此并非所有形式、任何風格的戲劇作品均無限制的適用多媒體技術,如應用不合理反而會直接影響到作品的精神特質。比如《愛情書簡》是百老匯的經典之作,其問世以來被多個國家引進,我國的上海、臺灣地區(qū)也引起該劇?!稅矍闀啞纷瞠毺刂幵谟诎驳吓c梅麗莎的愛情故事是通過讀信的形式表現出來的,整個戲劇除了表演之外,文學語言的魅力為觀眾營造了無限寬闊的想象空間,因此表演過程中演員在舞臺上“讀信”即可引領觀眾細細體會劇中主人公的情感波瀾,通過臺詞深深感受到劇中所傳遞的真情。但是戲劇學院的學生在對《愛情書簡》重新編排時,應用多媒體技術通過片斷化的表演將信的內容直白的呈出于舞臺之上,演員不再讀信,而是時而煽情、時而表面化的表演,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在整部戲劇中不見設計上的精巧,唯見畫蛇添足的尷尬。畢竟劇場并不等同于娛樂場,看戲也并非僅僅滿足于給觀眾一份好奇、驚喜等感官的享受。只有那些具有美感與人性深度的作品,方能提升戲劇的審美品格,從而滿足觀眾心靈中的一份
感動。因此在實際的舞臺設計中要注意,多媒體僅僅是一種輔助技術,切忌喧賓奪主。
4.結語
總之,戲劇藝術是一種多層次、多維度的審美活動,是一種潛在的審美心理交流,這種審美交流是演員及觀眾在視覺審美、心理審美等多個層面的內在整體知覺,其涉及到感覺知覺、想象聯想、情緒情感等多個心理因素。而舞臺設計是戲劇演出中塑造環(huán)境氣氛的重要措施,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豐富了舞臺設計的展現手段,實現了多種藝術形式的和諧交融,技術與藝術動靜結合、互動演繹,使得戲劇舞臺體現出動態(tài)的流動感,使得觀眾感受到舒適、和諧的審美感受及感官體驗,也與人們現代審美理念更加相符,其開創(chuàng)了物質上與美學上的新篇章。當然,舞臺設計人員也要與時俱進,不斷掌握更新的多媒體技術,將其與傳統(tǒng)的舞臺布景設計完美結合,促使人們的審美體驗上升到更高的境界。
參考文獻:
[1]沈沈.淺析多媒體互動技術在舞臺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科技,2013(9).
[2]郭弢.論舞臺設計中多媒體技術的靈活應用[J].赤子,2013(6).
[3]劉海峰.全新視覺的舞臺語言——試論多媒體在舞美設計中的運用[J].劇影月報,2012(6).
[4]閆娜.探析數碼多媒體影像在舞臺美術設計中應用的弊端及解決方式[J].現代裝飾:理論,2013(12).
[5]劉猜.探討移動影像在舞臺美術設計中的應用現狀——以Jared Mezzochi 的作品為例[J].現代裝飾:理論,2015(5).
[6]王芳雷.數字動畫技術在片頭制作和舞臺美術設計中的獨特價值——以2014年央視春晚片頭和舞美影像設計為例[J].美與時代(上),2015(3).
[7]曹慧婷.多媒體技術在舞臺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傳播,2015(14).
[8]王鵬,李淑琴.多媒體技術在舞臺藝術設計中的作用[J].東方文化周刊,2014(14).
[9]吳宇,王坤.新媒體視域下戲劇藝術的傳播與傳承[J].大舞臺,2015(9).
[10]劉海燕,劉洋,曹磊.多媒體對舞臺幻覺藝術的創(chuàng)設與呈現[J].中國戲劇,2016(3).
[11]張君.主題形象消解——現代科技在舞臺美術中的應用及反思[J].上海戲劇,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