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勇(南京凱盛開能環(huán)保能源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00)
水泥廠采用爐排爐協(xié)同處理生活垃圾,原生垃圾不需要預處理,垃圾在密閉的貯坑內經過3~7天自然脫水、發(fā)酵后進入爐排爐焚燒,產生的熱煙氣通過管道輸送到水泥窯分解爐繼續(xù)高溫分解,對廠區(qū)環(huán)境沒有影響。同時,垃圾焚燒在爐排爐內進行和熟料煅燒系統(tǒng)相對獨立,減少了協(xié)同項目對水泥生產線的影響因素。爐渣經無害化處理后進入水泥生產線作為原料使用,垃圾滲濾液可回噴入爐,做到廢水、廢氣、廢渣全部處理,實現(xiàn)零排放。
采用爐排爐焚燒生活垃圾,助燃空氣需要加熱到一定溫度。水泥窯協(xié)同項目不同于垃圾發(fā)電項目,無鍋爐蒸汽可用為加熱熱源,助燃空氣的加熱需要采用高溫焚燒煙氣。煙氣空氣預熱器換熱管在高溫煙氣沖刷下容易受到磨損、腐蝕和氧化,影響焚燒爐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本文針對一臺煙氣空預器在使用2年后出現(xiàn)的失效原因進行了分析,并針對性的提出了改進措施,從而有效延長換熱管的使用壽命。
煙氣空預器設計工作參數(shù)見表1,空預器換熱管試樣宏觀照片見圖1。換熱管迎風面宏觀照片見圖1左圖,可以看出:迎風面表面主要為黃色的鐵銹且迎風面管壁明顯減薄,表明迎風面的失效跟受到氣流的沖刷有關。
表1 煙氣空預器設計工作參數(shù)
換熱管背風面宏觀照片見圖1右圖,可以看出:背風面有黑色的腐蝕產物,腐蝕產物下面是紅色的氧化物,黑色的腐蝕產物可能為四氧化三鐵,說明換熱管工作溫度大于400℃。
圖1 換熱管宏觀照片
換熱管的化學成分檢測結果見表2,可以看出換熱管的各化學元素中除C元素含量略微偏低外其余元素均符合“GB/T 5310—2017高壓鍋爐用無縫鋼管”標準中規(guī)定的12Cr1MoV鋼的化學成分要求,C元素含量偏低可能管材受到高溫發(fā)生脫碳,可以確認換熱管材料為12Cr1MoV鋼無誤。
表2 換熱管化學成分分析結果 %
分別對換熱管迎火面的橫截面、縱截面進行了金相顯微組織分析。迎火面未腐蝕金相照片見圖3,從圖3中可以看出,換熱管外表面有一層黑色疏松附著物,內表面有一層均勻的灰色附著物。
圖3 迎火面橫截面未腐蝕金相顯微組織照片
換熱管迎火面腐蝕后金相顯微組織照片見圖4,可以看出,黑色物質沿晶界分布,金相顯微組織為鐵素體組織,未發(fā)現(xiàn)珠光體存在。根據(jù)“DL/T 773-2016火電廠用12Cr1MoV鋼球化評級標準”,見表3,珠光體迎火面珠光體球化等級5級。
圖4 迎火面橫截面腐蝕后金相顯微組織照片
迎風面和背風面顯微硬度測試結果見表4,從表4中可以看出,迎風面比背風面平均顯微硬度低7 HV,這也說明迎風面比背風面材質劣化嚴重。
表3 珠光體球化組織特征
表4 顯微維氏硬度測試結果(HV0.2)
管束外表面的掃描電鏡(SEM)微觀形貌見圖5,可以看出,管束外表面有大量的腐蝕產物覆蓋。
圖5 管束外表面SEM微觀形貌照片
管束外表面清洗腐蝕產物后的SEM微觀形貌見圖6,可以看出,管束外表面清洗腐蝕產物后,為典型的沿晶開裂形貌,這也跟金相的結果相符。
圖6 管束外表面(清洗后)SEM微觀形貌照片
管束外表面的EDS微區(qū)成分分析結果見表5,從EDS分析結果可以看出,管束外表面主要腐蝕產物為鐵的氧化物即鐵銹,有少量的硫、硅、鈉、鉀等元素,但主要原因是晶界氧化所致。
表5 管束外表面EDS微區(qū)化學成分分析結果 %
(1)換熱管的腐蝕減薄原因是換熱管在高溫煙氣下發(fā)生晶間氧化,然后在煙氣沖刷下整體剝落;
(2)該換熱管材料符合設計要求;
(3)換熱管在高溫下發(fā)生嚴重的珠光體球化,說明換熱管受到的溫度過高;
(4)換熱管外表面受到嚴重的沿晶氧化,同樣說明換熱管受到的溫度過高。
設計改進如下:
(1)改進預熱器煙氣入口形式,在管束入口前端增加煙氣轉向室,使煙道中高速煙氣在進入管束前得到降速、均流和塵降,避免煙氣走廊的形成。
(2)雖然設計入口煙溫為550℃,實際運行中,一些非正常工況下,煙氣入口短期溫度可能達到或超過600℃,需要對高溫區(qū)管束材質進行升級,比如使用耐高溫的高合金鋼管。
(3)適當增加高溫區(qū)管束壁厚,滿足合理的腐蝕裕度,迎風面加裝防磨護瓦。
煙氣空氣預熱器在水泥窯協(xié)同處理生活垃圾項目上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優(yōu)勢。由于垃圾焚燒煙氣的特殊性,需要結合實際運行情況,針對性的采取措施,降低高溫區(qū)換熱管的磨損、氧化和高溫腐蝕風險,確保換熱管有一個合理的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