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福州東湖濕地公園規(guī)劃區(qū)維管植物的區(qū)系組成

2020-07-15 09:57:30王健仝川黃佳芳鄭懷舟
亞熱帶資源與環(huán)境學報 2020年2期
關鍵詞:屬數規(guī)劃區(qū)分布區(qū)

王健,仝川,黃佳芳,鄭懷舟

(福建師范大學a.濕潤亞熱帶山地生態(tài)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b. 地理科學學院,福州 350007)

0 引言

植物區(qū)系指一定區(qū)域內所有植物種類的總合,是植物在現代生態(tài)地理和古代地理歷史的綜合作用下發(fā)展演化的結果[1]。植物區(qū)系構成中蘊含著大量地理、生態(tài)、歷史和系統(tǒng)進化信息,地區(qū)自然條件、地質演化歷史以及人類生產和經濟活動影響的差異都可能導致其植物區(qū)系基本面貌的改變。因此,植物區(qū)系調查是研究不同時空尺度植物多樣性的基礎,對于反映其發(fā)展進程與古地理或現代自然條件間的關系、揭示其區(qū)系性質、闡明區(qū)系特點具有重要的意義[2-4]。對一個地區(qū)進行植物區(qū)系的研究,不僅可以揭示該地區(qū)植物區(qū)系的組成、分布等重要信息,還能夠促進該區(qū)域的植物保護及生態(tài)恢復[5-7]。20世紀90年代,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領導了福州的現代化建設,極具前瞻地提出“東進南下”發(fā)展戰(zhàn)略構想,有力地推動了福州實現歷史性大發(fā)展的進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海興則福州興。福州的出路在于江海,福州的希望在于江海,福州的發(fā)展也在于江海?!睘榇?,福州市明確,未來空間發(fā)展戰(zhàn)略規(guī)劃將形成“兩城市、兩片區(qū)、三新鎮(zhèn)”布局。其中,兩城市為福州中心城區(qū)和福清市,濱海新城將作為中心城區(qū)的副中心。福州市空間發(fā)展戰(zhàn)略規(guī)劃符合國務院批復的福州總體規(guī)劃和《福州新區(qū)發(fā)展規(guī)劃》。城市發(fā)展從歷史中軸線,“東進南下”,形成至濱海新城的發(fā)展新軸線。實現從“三山兩塔一條江”的濱江城市,向“七山兩江一面海”的濱江、濱海城市的戰(zhàn)略性跨越。2017年,《福州日報》報道,福州將按“創(chuàng)新高地、開放門戶、宜業(yè)家園、生態(tài)綠城”的發(fā)展定位,把濱海新城建設成為引領福州發(fā)展的新龍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新標志。同年,福州市濱海新城建設項目啟動,且《福州濱海新城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guī)劃(2017—2030年)》通過評審。地處福建省福州市濱海新城核心區(qū)的東湖濕地公園規(guī)劃區(qū),氣候溫暖濕潤,水熱條件優(yōu)越,蘊藏著豐富的生物資源,是一個同時具有濱海濕地和河濱濕地特征的自然景觀區(qū)域。東湖濕地公園規(guī)劃區(qū)水域主要由文武砂水庫以及外文武砂水域組成,形成湖海相連的獨特生態(tài)組合體。然而,該規(guī)劃區(qū)生物多樣性等本底資料不明。本研究對福州濱海新城東湖濕地公園規(guī)劃區(qū)維管束植物資源進行較為全面的調查,并對該地區(qū)的植物區(qū)系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以期為未來該地區(qū)的生態(tài)恢復與生態(tài)建設提植物資源方面的基礎資料。

1 研究地概況

福州濱海新城位于福建省東部沿海閩江口南岸,處于長江口與珠江口海岸線的正中。南與福清市相連,北與馬尾區(qū)隔江相望,西由首石山、董奉山、南陽山三山環(huán)抱,東臨漳港灣。東湖濕地公園規(guī)劃區(qū)位于福州濱海新城中部的核心區(qū),隸屬長樂區(qū)文武砂鎮(zhèn)和江田鎮(zhèn)海濱地區(qū)。規(guī)劃區(qū)范圍屬于福州濱海新城規(guī)劃的濱海文化休閑組團片區(qū),是福州市濱海新城核心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北臨濱海新城核心區(qū)的啟動區(qū),東鄰東海,南接下沙度假村,西靠長樂區(qū)江田鎮(zhèn)。距離福州長樂國際機場7 km,離松下碼頭20 km。地理坐標為119°34′52″E~119°37′19″E,25°48′47″N~25°52′48″N,面積14.85 km2。

該規(guī)劃區(qū)屬于長樂濱海平原,地勢低平,內河、湖泊、池塘眾多,形成了串聯(lián)交錯的水網。氣候上屬于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20.6 ℃,夏長冬短,雨季集中,干季明顯,降水量主要集中在4—9月,年降雨量大致在1 300~1 600 mm之間,受臺風影響,降雨的季節(jié)變化和年變化較大。

2 材料與方法

2018年10月—2019年8月,對福州濱海新城東湖濕地公園規(guī)劃區(qū)采用野外全面踏查和重點調查相結合的方法,通過16次的植物物種野外調查,結合《中國植物志》《福建植物志》等植物學專著[8],鑒定出濱海新城濕地公園規(guī)劃區(qū)維管束植物,并統(tǒng)計整理出該濕地公園規(guī)劃區(qū)的維管植物名錄。維管束植物科和屬的分布區(qū)類型根據吳征鎰等人[9-17]的研究進行劃分。

3 維管束植物區(qū)系基本組成

福州濱海新城東湖濕地公園共有維管束植物74科166屬202種。其中,蕨類植物5科6屬6種,裸子植物1科1屬1種,被子植物68科159屬195種,其中雙子葉植物57科124屬150種,單子葉植物11科35屬45種。

3.1 科的統(tǒng)計分析

被子植物總數超過20個種的科僅有菊科(Compositae)和禾本科(Gramineae)2科(分別是26和20種),雖然兩科的科數占總科數比例僅為2.7%,然而兩個科所含種數占總種數近四分之一,因而是福州濱海新城東湖濕地公園規(guī)劃區(qū)植物區(qū)系的主體成分(表1)。中等科僅有被子植物的莎草科(Cyperaceae)1個科。小科有蕨類植物的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被子植物的榆科(Ulmaceae)、???Moraceae)、蓼科(Polygonaceae)、紫茉莉科(Nyctaginaceae)、石竹科(Caryophyllaceae)、藜科(Chenopodiaceae)、莧科(Amaranth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十字花科(Cruciferae)、薔薇科(Rosaceae)、豆科(Leguminosae)、酢漿草科(Oxalid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蕓香科(Rutaceae)、錦葵科(Malvaceae)、桃金娘科(Myrtaceae)、柳葉菜科(Onagraceae)、傘形科(Umbelliferae)、旋花科(Convolvulaceae)、馬鞭草科(Verbenaceae)、唇形科(Labiatae)、茄科(Solanaceae)、玄參科(Scrophulariaceae)、燈心草科(Juncaceae)、天南星科(Araceae)、鴨跖草科(Commelinaceae)27個科,小科所含種數占總種數比例近50%。余下均為單種科,共有44個科,包括蕨類植物的木賊科(Equisetaceae)、海金沙科(Lygodiaceae)、骨碎補科(Davalliaceae)和水龍骨科(Polypodiaceae),裸子植物的松科(Pinaceae)及被子植物的39個科。濱海新城東湖濕地公園規(guī)劃區(qū)維管束植物不同科中種的組成見表1。

表 1 福州濱海新城東湖濕地公園規(guī)劃區(qū)維管束植物科中種的組成 Table 1 The composition of species in a family of vascular plants in Donghu Wetland Park, Coastal New City, Fuzhou

科中種的數量科數占總科數/%種數占總種數百分比/%大科(≥20種/科)22.74622.8中等科(10~19種/科)11.4125.9小科(2~9種/科)2736.510049.5單種科(1種/科)4459.54421.8

裸子植物在濱海新城東湖濕地公園規(guī)劃區(qū)種類較少,僅有濕地松(Pinuselliottil)1種。濕地松原產于美國東南部潮濕低海拔地區(qū),適生于低山丘陵地帶,具有喜陽、耐水濕、生長常較同地區(qū)的馬尾松或黑松為好、不受松毛蟲危害等特點,為中國長江以南廣大地區(qū)很有發(fā)展前途的造林樹種,福建省于1933年開始引種。

3.2 屬的統(tǒng)計分析

濱海新城東湖濕地公園規(guī)劃區(qū)維管束植物不同科中屬的組成見表2。菊科和禾本科2個大科分別有23個和17個屬;豆科、大戟科、桃金娘科及莎草科等4個中等科分別有5~8屬。蕨類植物的金星蕨科、被子植物的榆科、??啤⑥た?、紫茉莉科、石竹科、莧科、十字花科、薔薇科、蕓香科、錦葵科、柳葉菜科、傘形科、旋花科、天南星科、鴨跖草科等20個寡屬科分別僅有2~4屬。余下均為單屬科,共有48個科,包括蕨類植物的木賊科、海金沙科、骨碎補科和水龍骨科,裸子植物的松科及被子植物的43個科。

表 2 福州濱海新城濕地公園規(guī)劃區(qū)維管束植物科中屬的組成 Table 2 The composition of species in a genera of vascular plants in Donghu Wetland Park, Coastal New City, Fuzhou

科內含屬數科數占總科數百分比/%屬數占總屬數百分比/%種數占總種數百分比/%大科(≥9屬/科)22.74024.14622.8中等科(5~8屬/科)45.42515.13416.8寡屬科(2~4屬/科)2027.05331.96934.2單屬科(1屬/科)4864.94828.95326.2

4 維管束植物區(qū)系統(tǒng)計分析

4.1 科的分布區(qū)類型

世界植物共有18種分布區(qū)類型,福州濱海新城東湖濕地公園規(guī)劃區(qū)植物共74科,可劃分為其中的8種分布區(qū)類型及3種亞型。其中所占比例最多的是世界分布的科(計算時不包括),其次是泛熱帶分布的科,無中國特有分布的科(表3)。從各成分所占比例來看,世界分布的科有31個,占濱海新城濕地公園規(guī)劃區(qū)內全部科的41.9%。熱帶分布有36個科,占非世界廣布總科數的83.7%,溫帶分布有7個科,占非世界廣布總科數的16.3%。從科的分布類型來看,熱帶分布的科占絕對優(yōu)勢。

表 3 福州濱海新城東湖濕地公園規(guī)劃區(qū)維管植物科的分布區(qū)類型 Table 3 The areal-type of spermatophytic families of vascular plants in Donghu Wetland Park, Coastal New City, Fuzhou

編號分布區(qū)類型科數(屬數)占總科數百分比/%世界分布1世界分布31(100)—熱帶分布2泛熱帶分布24(45)55.82-2熱帶亞洲-熱帶非洲-熱帶美洲(南美洲)分布1(1)2.32S以南半球為主的泛熱帶2(2)4.73東亞(熱帶、亞熱帶)及熱帶南美間斷分布3(5)7.04舊世界熱帶分布2(2)4.75熱帶亞洲至熱帶大洋洲分布2(2)2.37熱帶亞洲分布1(1)2.317熱帶非洲至熱帶美洲間斷分布1(1)2.3溫帶分布8北溫帶分布4(4)9.38-4北溫帶和南溫帶間斷分布3(3)7.0合計——74(166)100.0

注:計算占總科數的百分比時不包括世界分布科。

4.1.1 世界分布

共31科100屬128種,包括含20個種以上的2個大科(表3),以及蕨類植物中的金星蕨科和水龍骨科,同時還有種子植物29個科,中等科莎草科(12種)亦在其中。還有小科如??啤⑥た?、石竹科、蔾科、莧科、毛茛科等16個科,余下還有10個單種科。

4.1.2 熱帶分布

共34個科59個屬66種。其中泛熱帶分布最多,有24個科,如蕨類植物的海金沙科,種子植物均為小科和單種科。小科如豆科、大戟科、錦葵科、桃金娘科,單種科如樟科(Lauraceae)、雨久花科(Pontederiaceae)等。除此之外,泛熱帶分布還有熱帶亞洲-熱帶非洲-熱帶美洲(南美洲)(椴樹科Tiliaceae)和以南半球為主的泛熱帶(商陸科Phytolaccaceae和番杏科Aizoaceae)2個變型。東亞(熱帶、亞熱帶)及熱帶南美間斷分布有紫茉莉科(Nyctaginaceae)、仙人掌科(Cactaceae)和馬鞭草科(Verbenaceae)。舊世界熱帶分布有海桐花科(Pittosporaceae)和芭蕉科(Musaceae)2科。熱帶亞洲至熱帶大洋洲分布僅有木麻黃科(Casuarinaceae)及姜科(Zingiberaceae)2個科。而熱帶亞洲分布也僅有蕨類植物的骨碎補科。值得注意的是,出現了熱帶非洲-熱帶美洲間斷分布的番木瓜科(Caricaceae),這是中國原本沒有分布的科。

4.1.3 溫帶分布

屬于溫帶分布的僅有7科7屬8種,均為單種科。其中北溫帶分布的有蕨類植物的木賊科,裸子植物的松科,以及被子植物的忍冬科(Caprifoliaceae)和百合科(Liliaceae)。僅有的亞型為北溫帶和南溫帶間斷分布,有牦牛兒苗科(Geraniaceae)、胡頹子科(Elaeagnaceae)和燈心草科(Juncaceae)。

4.2 屬的分布區(qū)類型

表 4 福州濱海新城東湖濕地公園規(guī)劃區(qū)維管植物屬的分布區(qū)類型 Table 4 The areal-type of spermatophytic genera of vascular plants in Donghu Wetland Park, Coastal New City, Fuzhou

注:計算占總屬數的百分比時不包括世界分布屬。濕地公園規(guī)劃區(qū)植物共有12個屬的分布區(qū)類型(表4)。與科的分布區(qū)類型相反,屬的泛熱帶分布最占優(yōu)勢,世界分布次之。沒有東亞-北美間斷分布,中亞分布及中國特有分布的屬。

從各成分所占的比例來看,其中世界分布32屬(計算時不包括);熱帶分布104屬,占總屬數的77.6%;溫帶分布30屬,占總屬數的22.4%(表4)。因此,東湖濕地公園規(guī)劃區(qū)植物主要還是以熱帶、亞熱帶的屬為主。

4.2.1 世界分布

在濱海新城東湖濕地公園規(guī)劃區(qū)的植物區(qū)系中,世界分布成分不僅數量多(共32屬51種),而且分布廣。其中有蕨類植物木賊科的木賊屬(Equisetum)。種子植物尤其集中于菊科的5個屬:鼠麹草屬(Gnaphalium)、鬼針草屬(Bidens)、蒼耳屬(Xanthium)、蒿屬(Artemisia)、豚草屬(Ambrosia)及莎草科的4個屬:莎草屬(Cyperus)、水莎草屬(Juncellus)、藨草屬(Scirpus)和薹草屬(Carex)等。除此之外,有2個屬均處于世界分布區(qū)的科有蓼科的蓼屬(Polygonum)和酸模屬(Rumex),十字花科的蔊菜屬(Rorippa)和獨行菜屬(Lepidium),茄科的茄屬(Solanum)和酸漿屬(Physalis),禾本科的蘆葦屬(Phragmites)和黍屬(Panicum)。其余均為單屬科包含的屬。按照Good(1974)標準[18],本類型排除在區(qū)系統(tǒng)計分析之外。

4.2.2 泛熱帶分布

濱海新城東湖濕地公園規(guī)劃區(qū)共有52屬屬于泛熱帶分布區(qū),占本區(qū)域植物總屬數的38.8%(不包括世界分布屬,以下同)。泛熱帶分布的屬集中分布于兩半球熱帶地區(qū),少數屬的成員,有時向南、向北延伸到暖溫帶甚至溫帶地區(qū)。屬于本區(qū)的蕨類植物有海金沙科的海金沙屬(Lygodium),金星蕨科的毛蕨屬(Cyclosorus),骨碎補科的陰石蕨屬(Humata)。種子植物大多數均為泛熱帶分布,尤其是禾本科中的10個屬:穇屬(Eleusine)、馬唐屬(Digitaria)、龍爪茅屬(Dactyloctenium)、畫眉草屬(Eragrostis)、狗尾草屬(Setaria)、白茅屬(Imperata)、狗牙根屬(Cynodon)、鼠尾粟屬(Sporobolus)、狼尾草屬(Pennisetum)和雀稗屬(Paspalum)。還有榆科的樸屬(Celtis)和山黃麻屬(Trema),豆科的豇豆屬(Vigna)、決明屬(Cassia)、含羞草屬(Mimosa)和金合歡屬(Acacia);大戟科的葉下珠屬(Phyllanthus)、烏桕屬(Sapium)和算盤子屬(Glochidion);錦葵科的黃花稔屬(Sida)、梵天花屬(Urena)和木槿屬(Hibiscus);旋花科的菟絲子屬(Cuscuta)、番薯屬(Ipomoea)、牽牛屬(Pharbitis)和打碗花屬(Calystegia);馬鞭草科的馬纓丹屬(Lantana)和大青屬(Clerodendrum);玄參科的母草屬(Lindernia)和假馬齒莧屬(Bacopa);菊科的豨薟屬(Siegesbeckia)、鱧腸屬(Eclipta)、白酒草屬(Conyza)和假臭草屬(Praxelis);莎草科的扁莎屬(Pycreus)、飄拂草屬(Fimbristylis)和水蜈蚣屬(Kyllinga)等。

4.2.3 熱帶亞洲和熱帶美洲間斷分布

濱海新城東湖濕地公園規(guī)劃區(qū)的熱帶亞洲和熱帶美洲間斷分布均為種子植物,沒有蕨類植物,本區(qū)植物為僅次于泛熱帶分布的第二大區(qū)系,分布在12個科15個屬15個種,占總屬數的11.2%。紫茉莉科的葉子花屬(Bougainvillea),紫茉莉屬(Mirabilis),落葵科的落葵薯屬(Anredera),仙人掌科的仙人掌屬(Opuntia),樟科的樟屬(Cinnamomum),鼠李科的雀梅藤屬(Sageretia),錦葵科的賽葵屬(Malvastrum),番木瓜科的番木瓜屬(Carica),桃金娘科的番石榴屬(Psidium),柳葉菜科的月見草屬(Oenothera),菊科的蟛蜞菊屬(Wedelia)、裸柱菊屬(Soliva)和百日菊屬(Zinnia),雨久花科的鳳眼藍屬(Eichhornia),美人蕉科的美人蕉屬(Canna)。

4.2.4 舊世界熱帶分布

濱海新城東湖濕地公園規(guī)劃區(qū)的舊世界熱帶分布區(qū)植物均為單種屬,8個科8個屬8個種,占總屬數的6.0%。莧科的牛膝屬(Achyranthes),防己科的千金藤屬(Stephania),海桐花科的海桐花屬(Pittosporum),楝科的楝屬(Melia),菊科的一點紅屬(Emilia),禾本科的藎草屬(Arthraxon),姜科的山姜屬(Alpinia)及鴨跖草科的水竹葉屬(Murdannia)。

4.2.5 熱帶亞洲和熱帶澳大利亞分布

濱海新城東湖濕地公園規(guī)劃區(qū)內屬于熱帶亞洲和熱帶澳大利亞分布區(qū)的植物均為單種屬,9個科13個屬13個種,占總屬數的9.7%。其中有蕨類植物金星蕨科的針毛蕨屬。種子植物中有12個屬,有意思的是,其中5個屬均為桃金娘科植物,分別是桉屬(Eucalyptus)、桃金娘屬(Rhodomyrtus)、紅千層屬(Callistemon)、白千層屬(Melaleuca)和金纓木屬(Xanthostemon)。余下分別是木麻黃科的木麻黃屬(Casuarina),大戟科的黑面神屬(Breynia),無患子科的龍眼屬(Dimocarpus),瑞香科的蕘花屬(Wikstroemia),木犀科的女貞屬(Ligustrum),馬錢科的灰莉屬(Fagraea),芭蕉科的芭蕉屬(Musa)。

4.2.6 熱帶亞洲和熱帶非洲分布

濱海新城東湖濕地公園規(guī)劃區(qū)屬于熱帶亞洲和熱帶非洲分布的植物有5科6屬6種,均為單屬種,占總屬數的4.5%。除了蕨類植物水龍骨科的瓦韋屬(Lepisorus),還有種子植物大戟科的蓖麻屬(Ricinus),葫蘆科的西瓜屬(Citrullus),菊科的菊三七屬(Gynura)和六棱菊屬(Laggera),禾本科的芒屬(Miscanthus)。

4.2.7 熱帶亞洲分布

濱海新城東湖濕地公園規(guī)劃區(qū)屬于熱帶亞洲分布的植物有9科10屬11種,占總屬數的7.5%。山茶科的山茶屬(Camellia),薔薇科的蛇莓屬(Duchesnea),蕓香科的柑橘屬(Citrus)和九里香屬(Murraya),漆樹科的杧果屬(Mangifera),茜草科的雞矢藤屬(Paederia),唇形科的石薺苧屬(Mosla),菊科的苦荬菜屬(Ixeris),天南星科的芋屬(Colocasia),禾本科的牡竹屬(Dendrocalamus)。

4.2.8 北溫帶分布

濱海新城東湖濕地公園規(guī)劃區(qū)屬于北溫帶分布區(qū)的植物共有13科14屬15種,占所有植物區(qū)系的10.4%。裸子植物松科的松屬(Pinus),被子植物??频纳?Morus),薔薇科的薔薇屬(Rosa),葡萄科的蛇葡萄屬(Ampelopsis),胡頹子科的胡頹子屬(Elaeagnus),傘形科的水芹屬(Oenanthe),紫草科的琉璃草屬(Cynoglossum),唇形科的風輪菜屬(Clinopodium),玄參科的婆婆納屬(Veronica),忍冬科的接骨木屬(Sambucus),菊科的薊屬(Cirsium)和紫菀屬(Aster),天南星科的天南星屬(Arisaema),禾本科的米草屬(Spartina)。

4.2.9 舊世界溫帶分布

本分布區(qū)植物有6科9屬10種,占總屬數的6.7%。石竹科的鵝腸菜屬(Myosoton),十字花科的蘿卜屬(Raphanus),薔薇科的梨屬(Pyrus),豆科的草木犀屬(Melilotus)和苜蓿屬(Medicago),夾竹桃科的夾竹桃屬(Nerium),唇形科的益母草屬(Leonurus),菊科的飛廉屬(Carduus)和苦苣菜屬(Sonchus)。

4.2.10 溫帶亞洲分布

本分布區(qū)植物有2屬2種,占總屬數的1.5%。菊科的黃鵪菜屬(Youngia)和禾本科的野古草屬(Arundinella)。

4.2.11 中亞、西亞至地中海分布

本分布區(qū)植物僅有1屬1種,占總屬數的0.7%。菊科的闊苞菊屬(Pluchea)。

4.2.12 東亞分布

本分布區(qū)植物有4屬4種,占總屬數的3.0%。分別是桑科的葎草屬(Humulus),唇形科的紫蘇屬(Perilla),菊科的泥胡菜屬(Hemistepta),百合科的沿階草屬(Ophiopogon)。

5 結論

作為福州濱海新城東湖濕地公園規(guī)劃區(qū)維管植物的兩個大科,菊科和禾本科分別含有23個和17個屬,且所含物種數占該區(qū)域所有物種數的近四分之一,是規(guī)劃區(qū)植物區(qū)系的主要成分。無論是科的水平還是屬的水平,均無中國特有科/屬。

從科的水平分析,濱海新城東湖濕地公園規(guī)劃區(qū)的世界分布科占絕對優(yōu)勢,其物種數遠高于熱帶分布,說明濱海新城東湖濕地公園規(guī)劃區(qū)植物多為世界廣布類型,其次為熱帶分布型,而溫帶成分在該區(qū)域也有一定的滲入。且熱帶非洲至熱帶美洲間斷分布的科的出現,說明人為因素在此地植物區(qū)系組成中的作用不可忽視。從屬的水平分析,濱海新城東湖濕地公園規(guī)劃區(qū)的植物屬的分布區(qū)類型以泛熱帶屬占明顯優(yōu)勢,植物區(qū)系中屬的溫帶性較弱。

濱海新城東湖濕地公園規(guī)劃區(qū)植物屬的分布區(qū)類型與植物科的分布區(qū)類型不同,這恰恰說明濱海新城東湖濕地公園規(guī)劃區(qū)植物即使大多數是世界廣布的科,其中偏向熱帶、亞熱帶性質的屬也選擇分布于此。同時該區(qū)域植物區(qū)系組成受人為因素影響漸顯。

猜你喜歡
屬數規(guī)劃區(qū)分布區(qū)
安溪縣野生木質藤本植物資源調查
恩平市植物組成及區(qū)系特征研究
廣東地區(qū)夾竹桃科植物區(qū)系分析
塞罕壩林場森林草原生態(tài)保護規(guī)劃探討
云南省紅河縣種子植物區(qū)系研究
耕作與栽培(2020年3期)2020-09-18 09:13:00
湖南河洑國家森林公園植物區(qū)系組成分析
花卉(2020年12期)2020-01-09 07:12:52
物種分布區(qū)特征及其對生物多樣性保育的意義
炎黃地理(2019年5期)2019-10-20 01:59:19
城市規(guī)劃區(qū)內涵的演進及其多元化解構
近期建設規(guī)劃編制要點研究
斜紋夜蛾(Spodopteralitura)在我國的時空分布概述
运城市| 肃宁县| 滨州市| 施秉县| 利川市| 敦化市| 西宁市| 河南省| 屯昌县| 双江| 湘潭市| 横山县| 长海县| 庆云县| 蓬溪县| 双江| 金平| 石楼县| 科尔| 沁水县| 柘荣县| 准格尔旗| 黑河市| 东乌珠穆沁旗| 邵武市| 沧源| 高州市| 安图县| 凯里市| 开原市| 琼海市| 金乡县| 奇台县| 大渡口区| 抚顺县| 孝昌县| 鹤庆县| 行唐县| 安塞县| 同仁县| 永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