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筱雅
摘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fā)展,教育的現代化體制在不斷的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作為一名中學數學老師要順應時代潮流,做好定位,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進行有機的結合; 研究教材,突破教材的局限性,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找到教學的切入點,因材施教,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
關鍵詞:初中數學? 教學方法? 因材施教
數學是一門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學科。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理論教學使數學課堂變得枯燥無味,加上部分老師“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課堂思想受到約束,不能讓學生享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久而久之,學生對于學習數學的興趣就逐漸消失。
總結自己的數學教學管理經驗,了解其他同事的數學教學模式,與資深教師探討,思考數學老師該如何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
新課程改革提出“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并且強調教學的“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這就要求我們數學老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這一理論,面向全體學生,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得到老師的指導。
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的整理,分析其數學學習特點和數學需求,幫助學生找到適合其自身的學習方法,結合課標要求,在保證全體學生常規(guī)教學的基礎上,因材施教,采取個性化教學方案設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產生于需要,學生如果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感受到需要,就會對數學產生興趣。所以,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把基本的數學知識教給學生,還要有效培養(yǎng)學習的數學學習興趣,能使學生主動的學習數學,并在數學學習中獲得興趣!但是,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興趣引導過程中,要注意“度”的把握,不可因此失彼,丟失數學基本知識的培養(yǎng)和學習。
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這是一種合理的存在。否則,博采眾長、你追我趕的現象也就不會出現了。因此,教師要樹立差異思想,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并積極主動的將這種差異運用到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不同層面的人才。
教師也要允許學生在基本技能類型和發(fā)展水平方面出現差異,在集體授課中照顧個體差異,通過平行教學與同學合作,達到能者為師,互幫互助,互相學習,實現共贏。
四、關注個性特點,將統(tǒng)一教學和差異教學相結合
共性和個性的辯證關系原理告訴我們,即使學生的個性特點千差萬別,它們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共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共性部分要采用統(tǒng)一的教學。但是,共性中不能包含所有的個性,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在把握整體的教學過程和結果的同時,要善于采取不同的教學途徑來兼顧各個學生的差異,使學生得到適合自己的全面發(fā)展。
對于教師而言,我們有很多學生;對于家庭而言,他們只有這一個孩子。作為教師,我們的先天職責就是教會學生,教好學生。從學生的整體差異出發(f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因材施教,充分發(fā)展他們特長,發(fā)揮他們優(yōu)勢,為他們在未來發(fā)展的道路上點亮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