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中山市中山紀念中學
三角函數(shù)的定義來自于單位圓,利用單位圓的定義法來研究三角函數(shù),以及單位圓中的三角函數(shù)線與單位圓的定義的聯(lián)系,使我們能方便地采用數(shù)形結(jié)合的思想討論三角函數(shù)的性質(zhì),如經(jīng)典的不等式:當時,sinα<α<tanα以及兩角差的余弦公式的證明都用到了單位圓.在三角函數(shù)中會經(jīng)常遇到一些涉及已知三角函數(shù)值求角,求三角函數(shù)值,比較三角函數(shù)值的大小及其證明的問題,有時我們可以利用單位圓數(shù)形結(jié)合的思想去思考、分析和判斷,往往能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下面舉例說明.
例1已知2 sinα+cosα=則tanα=___.
解點A(cosα,sinα)可看作直線與單位圓x2+y2=1的交點,由于原點O到直線l的距離為故直線l與圓相切.從而
變式若方程sinx+2 cosx=的兩根為α,β,則tanα·tanβ=______.
解點A(cosx,sinx)可看作直線l:與單位圓x2+y2=1的交點,由于原點O到直線l的距離為故直線l與圓相交.由題意兩交點分別為P(cosα,sinα),Q(cosβ,sinβ),結(jié)合距離可知此時OP⊥OQ.于是tanα·tanβ=kOP·kOQ=-1.
圖1
評注借助單位圓,我們還可以分別求出tanα,tanβ,如圖1,作OM⊥l于點M,記直線OM的傾斜角為θ,則于是
例2 已知sinα+sinβ+sinγ=0,cosα+cosβ+cosγ=0,求cos2α+cos2β+cos2γ的值.
解點A(cosα,sinα)、B(cosβ,sinβ)、C(cosγ,sinγ)均在單位圓上,由條件可知ΔABC的重心坐標
而其外心也為原點,即重心與外心重合,故ΔABC為正三角形.于是
從而
例3 已知求證:
證明由已知條件可知點在x2+y2=1上,記則x0cosβ+y0sinβ=1,又單位圓x2+y2=1在點A處的切線l的方程為x0x+y0y=1,可見它過點B(cosβ,sinβ),故A,B兩點重合,于是因為cos2α=cos2β,且sin2α=sin2β,所以
例4已知銳角α,β為方程acosx+bsinx=c(a0,c0)的兩不等實根,求證:
圖2
證明由已知,點M(cosα,sinα),N(cosβ,sinβ)(α<β)可看作直線l:ax+by-c=0與單位圓x2+y2=1的兩個交點,如圖2,過原點O作OP⊥MN于點P,原點O到直線l的距離在RtΔOPN中,則于是
例5求函數(shù)的值域.
解令P(cosx,sinx),Q(2,0),則如圖3,當過Q點的直線與單位圓相切時的斜率便是函數(shù)的最值,由幾何知識,易求得過Q的兩切線的斜率分別為結(jié)合圖形可知,函數(shù)的值域是
圖3
例6(2018年高考全國I卷第16題)求函數(shù)f(x)=2 sinx+sin 2x的最值.
圖4
解顯然f(x)為奇函數(shù),故只需求出f(x)的最大值即可.又f(x)=2 sinx+sin 2x=2 sinx(1+cosx),記sinx=m,cosx=n,f(x)=t,則于是原題等價于在單位圓m2+n2=1條件下求目標函數(shù)的最大值,它是由反比例函數(shù)變換過來的,如圖4,當它們的圖像在第一象限相切時,t最大,設(shè)切點為(m0,n0),則有消去n0和t得:化簡得:因為m0>0,從而此時即利用f(x)為奇函數(shù)知
點評此題作為2018年高考全國卷I的填空壓軸題,一般是利用導(dǎo)數(shù)求最值.這里我們利用單位圓求解,此法很容易推廣到如下的一般情形:求函數(shù)f(x)= sinx(a+cosx)的最大值t.
(1)當a≥0時,它由下面的方程組確定:化簡得1-a2=0,此時m0=最大值為
(2)當a<0時,它由下面的方程組確定:化簡得a2=0,此時m0=最大值為
例7求函數(shù)的最大值.
解
記sinx=m,cosx=n,f(x)=t,則
于是原題等價于在單位圓m2+n2=1下求目標函數(shù)的最大值,它是由反比例函數(shù)變換過來的,當它們的圖像在第一象限相切時,t最大,設(shè)切點為(m0,n0),則有消去n0和t得:化簡得:100m30+40m20-71m0-20=0,即(5m0-4)20m20+24m0+5=0,因為0<m0≤1,從而此時即
評注利用單位圓思想,此法很容易推廣到下面的一般情形:函數(shù)的最大值為t,這里只討論a≥0,b≥0的情形.它由下面的方程組確定:化簡得此時
從以上問題我們看到,利用單位圓求解三角函數(shù)問題有時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引領(lǐng)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問題,這樣不僅能拓展學生的思維,還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