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曉琎
【摘? 要】目的:針對術后復蘇延遲麻醉復蘇室的針對性護理進行探討。方法:將在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期間于我院確診接受手術治療的70例患者臨床樣本資料用于本次臨床回顧性研究樣本,所有患者均采取采取全麻術,在患者完全同意的情況下基于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樣本分組,在術后復蘇延遲麻醉復蘇室提供不同護理。對照組(35例)實施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35例)實施針對性護理,通過將患者蘇醒時間、復蘇室停留時間以及復蘇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進行統(tǒng)計,借此重點探討針對性護理價值。結果: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患者蘇醒時間、復蘇室停留時間顯著縮短[對照組分別為(75.6±2.5)min、(95.7±5.0)min,實驗組分別為(42.5±2.2)min、(76.8±2.5)min],P<0.05。同時,實驗組共有3例(8.57%)患者出現(xiàn)不良并發(fā)癥,對照組無并發(fā)癥出現(xiàn)(0%),P<0.05。結論:術后復蘇延遲麻醉復蘇室針對性護理能夠有效推動患者術后復蘇,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幾率,提升安全系數(shù),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術后護理;復蘇延遲;麻醉復蘇;針對性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1-0234-01
麻醉術后蘇醒延遲主要與術中過度通氣、呼吸道梗阻、機體缺氧等密切相關,患者容易導致患者出現(xiàn)短暫性的術后認知功能障礙,嚴重者會影響患者記憶與人格[1]。在本文中,筆者以我院近年來收治的70例行手術治療并行術中全麻的患者臨床病歷資料為樣本進行研究,重點探討術后復蘇延遲麻醉復蘇室的針對性護理效果。詳細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期間的70例行手術治療的患者臨床樣本資料作為本次研究對象,男性36例、女性34例,患者年齡范圍48-76歲,平均年齡(58.0±3.5)歲,基于護理方式差異將樣本分組,對照組:35例,男性18例、女性17例,患者年齡范圍49-74歲,平均年齡(56.0±2.5)歲;實驗組:35例,男性17例、女性18例,患者年齡范圍48-76歲,平均年齡(59.5±3.0)歲。經檢驗,兩組患者基本信息無顯著性差異,P>0.05,能夠用于本次研究。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實施針對性護理。
針對性護理方法:基于患者嚴密生命體征監(jiān)測指標,自患者進入復蘇室后,與巡回護士、麻醉醫(yī)師完成詳細交班,掌握患者術中情況,根據Adrete評分標準來對于患者蘇醒情況進行預測,若用藥半小時后患者仍昏迷,則要全面對于生命體征,包括是否出現(xiàn)體溫降低等具體情況做出確認,逐一對于代謝性酸中毒、低血容量、高碳酸血癥等原因進行排除,排查是否有腦血管意外、雙瞳孔變化[2]。加強對于患者外露部分,如四肢、頭部的保暖,如有需要可采用暖風機保證保暖效果,并將室溫維持在26-28℃,降低低體溫所引發(fā)的各類并發(fā)癥。另外,要確保患者呼吸暢通度,可適當使用拮抗藥物,使患者平臥(去枕),為防止呼吸道堵塞而將頭偏向一側[3-5]。
1.3療效判定依據 將患者蘇醒時間、復蘇室停留時間、復蘇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作為護理療效判定依據。
1.4統(tǒng)計學方法 以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于對照組、實驗組臨床相關數(shù)據開展顯著性分析,若P<0.05則差異顯著。
2 結果
經針對性護理,實驗組患者預后進程顯著推進,效果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同時,實驗組無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對照組發(fā)生幾率為8.57%。詳見表2。
3 討論
臨床多通過借助于藥物干預、監(jiān)護護理相關措施來提升患者麻醉復蘇后效果,推動復蘇進程,提升安全系數(shù)[6]。在本文中,筆者以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期間70例行手術治療的腸癌患者樣本用于研究,設立對比組,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35例)實施針對性護理。收集患者蘇醒時間、復蘇室停留時間、復蘇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進行對比,來探討術后復蘇延遲麻醉復蘇室的針對性護理價值。結果顯示,實驗室患者預后蘇醒進程顯著提前,蘇醒時間、復蘇室停留時間分別為(42.5±2.2)min、(76.8±2.5)min,對照組分別為(75.6±2.5)min、(95.7±5.0)min,兩組差異顯著。同時,實驗組安全系數(shù)高于對照組,無一例出現(xiàn)術后并發(fā)癥,而對照組共有1例出現(xiàn)呼吸抑制、2例出現(xiàn)惡心嘔吐,并發(fā)癥發(fā)生幾率為8.57%。
綜上所述,手術全麻患者在術后復蘇延遲麻醉復蘇室接受針對性護理,對于其預后質量能夠提供一定的保障,有利于患者復蘇進程的推動,減少不良反應發(fā)生可能性,值得深入研究并給予應用。
參考文獻
[1]????? 柳靜. 麻醉復蘇室患者躁動原因與護理分析[J]. 2017, 11(2):260-260.
[2]????? 謝祝斌, 黃婷, 曾佳亮,等. 眼科日間全麻手術患者由麻醉復蘇室出院模式及護理應對措施[J]. 臨床醫(yī)學工程, 2017, 24(3):401-402.
[3]????? 孫映雪, 郭偉, 姜堯堯. 針對性護理干預對感染性休克患者液體復蘇的效果評價[J]. 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 2017, 10(1):56-59.
[4]????? 呂玉雯. 氣管插管麻醉術后復蘇護理體會[J]. 中醫(yī)臨床研究, 2019,11(06):123-124.
[5]????? 康效艷. 麻醉復蘇室全身麻醉術后病人發(fā)生低氧血癥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 護理研究, 2018,32(14):156-157.
[6]????????? 袁亞蘋, 付東英, 魏嬌嬌. 肥胖患者剖宮產全身麻醉術后復蘇期的護理分析[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8,3(49):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