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學前教育鋼琴彈唱課一直以來多以教師為中心,從教學設計、課堂講授、學生參與、成果反饋、綜合評價等每個環(huán)節(jié)都由教師牢牢把控,學生多為被動接受,“一言堂”局面造成了學生需求不明確、學習興趣低下、自主性差、厭學情緒嚴重、職業(yè)能力不過關等堪憂的局面,加快課堂轉型、提升教學效率成為了教師們急需解決的課題。本文以現代信息環(huán)境為平臺,從教學觀念、教學設計、學生管理、教學評價等維度進行資源整合,擬實現無時空限制的開放式鋼琴彈唱課堂。
【關鍵詞】鋼琴彈唱;教學設計 ;信息環(huán)境;開放課堂
【中圖分類號】J624.1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12-0214-02
【本文著錄格式】段紅瓊.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高職學前教育專業(yè)開放式鋼琴彈唱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北方音樂,2020,06(12):214-215.
隨著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人類教育形式發(fā)生了重大變革,信息化教育已然成為弄潮兒,在各教育領域內呈現出了越發(fā)重要的牽動作用,傳統(tǒng)教育系統(tǒng)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其單一的教學模式、教育要素、教育結構都逐步與現代社會悄然脫節(jié)。信息技術使教育實現了無時空限制的資源共享,其內容和方式多元且豐富,逐步形成了個性化、多樣化的開放式課堂。然而,我們要認識到,受各種因素如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學科特點的影響,信息技術并不能完全取代傳統(tǒng)教育,很多經濟不發(fā)達地區(qū)尤其是農村教育資源有限、信息化相對落后,傳統(tǒng)教育模式仍大量存在,但我們應該以所能擁有的現代信息環(huán)境強化傳統(tǒng)教育形成集傳統(tǒng)與開放一體化的“小整合論”課程。
一、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師生角色定位
要實現教育推動,首先應改變教育觀念,以教師為主體的“一言堂”應舍棄,逐步推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角色分配,將教師從講授者升華為教學過程的設計者,讓學生成為自己思想與行為的主人,提升學習自主性,形成教師、學生、媒體、過程的四位一體教學。
教師要形成現代教育理念,追求做中學、寓教于樂的教育過程,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首要的,應激發(fā)、維持于整個教學,同時與知識性、實踐性相結合,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教師應作為意義建構的促進者、學習資源的設計者、學習過程的指導者與合作者和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的管理者,這是現新時代的教師定位。
新環(huán)境下的學生,要告別過去被動的局面,在教師引導下逐步提升學習自主性,成為有基本信息素養(yǎng)、有較好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溝通能力,能夠實現自我教育,并形成終身學習習慣和能力的新型學習者。
二、信息化視角下的鋼琴彈唱課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對教學系統(tǒng)的整體設計,將原理性知識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活動方案的過程,每門課都有其設計的特殊性,共同之處在于成果必須具有實效性,能夠吸引學習者,調動學習興趣,能夠引導他們進行思考、探索、交流、理解和掌握。但教師在設計過程中往往受到自身的教學經驗、知識水平、傳統(tǒng)習慣以及教學環(huán)境的影響,往往形成了經驗式的教學設計。然而萬變不離其宗,不論是理論課或技能課,其一般過程如下:
在進行教學設計之前,首先要對學生的學習需要進行分析,涵蓋兩個方面:內容分析、學習者分析。以兒歌彈唱柱式和弦伴奏為例,內容上對已有理論知識水平(音級、三和弦、七和弦的原位及轉位)和技能水平(和弦練習曲連奏、斷奏、跳奏觸鍵方式、力量把控、指法運行、和弦轉換等)進行分析,然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確定單元學習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學習者分析是對其學習態(tài)度、興趣、偏好、普遍水平等方面進行剖析;第二,闡明學習目標,通過對柱式和弦伴奏兒歌的學習,需要在知識能力、技能水平、情感領域達成的具體目標;第三,安排教學策略,以合作學習為主,具體包括問題探討(和弦低音與根音功能、和弦連接原則、和弦配置等)、資源收集渠道、分析問題思路、解決問題手段、結果反饋形式、評價方式;第四,選擇教學媒體,根據此單元教學內容,設計以云班課堂、手機視頻、鋼琴鍵盤app、overtrue打譜軟件為媒介;第五,設計成果評價,形成性評價以學習過程(學習計劃、小組分工、實踐操作)為主,總結性評價是對學生作品的反饋,二者都以自評、生生互評、教師點評為主。
下面,就教學設計的一般模式在鋼琴彈唱課中的實際運用形式展開闡述:
(一)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
所謂以教為主的教學,是以“教授”為主導的教學形式,以教師為出發(fā)點,從教學活動設計、學生組織與管理、教學方法和媒體運用都以教師為主導設計,以系統(tǒng)傳授知識和技能為基本目的。最常見的是講授——演播法,傳統(tǒng)的語言教授滲入媒體演播,使教學更加具有現代化色彩,其基本步驟如下:
樂理教學適合此模式,以大調音階為例:第一步,教師設計以云班課堂示范彈奏C大調音階引入,學生觀察聆聽;第二步,概念輸出,教師以PPT展現C大調主音、全半音、大小音程(大二度、小二度)、音階結構(全全半,全全全半),同時拋出G大調音階結構及調號問題;第三步,學生活動,自主或團隊(形式不定)搜索資源,找到以上元素間的聯系,利用手機鋼琴鍵盤構建G大調音階,并彈奏兩調音階進行反饋;第四步,教師總結:大調音階序列結構,調號五度相生律,上下行指法運行規(guī)律,穿指與跨指彈奏技巧;最后知識應用環(huán)節(jié)即練習,學生進入C、G音階練習曲彈奏。
(二)以“問題”為主的教學
問題教學法是為啟發(fā)學生思維、培養(yǎng)解決問題能力,圍繞某個實際問題而使用的方法,培養(yǎng)思維能力是核心,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輔助者、引導者。在此過程中,學生要有一定的媒體運用能力,以便在作品反饋中有較好的呈現。其基本步驟如下:
鋼琴彈唱和聲分析適合用問題教學模式。以兒歌《我有小手》《假如我是小鳥》《小毛驢》為例,第一步,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示范彈唱后提出問題:三首兒歌的伴奏音型是否一樣?聽覺上有何區(qū)別?常用伴奏音型有哪幾種?它們之間有何聯系與區(qū)別?有何節(jié)奏特點?傳導出的情緒有何不同?第二步,明確問題:伴奏音型概念界定、聯系與區(qū)別、風格與情緒。教師組織小組分工,將學生分為三組,每組負責一種音型;第三步探究發(fā)現、解決問題階段,查找資源:以圖式或PPT呈現概念、overtrue打譜軟件呈現C\D\F大調正三和弦柱式、半分解、完全分解模式,和聲標記、相關音(視)頻等。對其進行歸類、整理及分析,討論解決方案;第四步,展示成果,進行評價:各小組對所負責音型的結構、用法、聯系、節(jié)奏及情緒運用問題以幻燈片進行總結報告,闡述構思、過程及結果,并進行自評、互評、教師評價,聆聽建議,找到不足,打開思路;最后利用柱式、半分解、完全分解和弦進行一曲多彈式伴奏編配,實現知識應用。
(三)基于“情景”的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是指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題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fā)展的教學方法”。在音樂課教學中,經常會使用情景教學,其核心在于激發(fā)學生情感,使之全身心的融入,體悟音樂,進而理解學習內容。其方式有很多種,如游戲、角色扮演、語言描繪、榜樣模仿、繪畫體操等,其中游戲(身勢、節(jié)奏)、語言描繪(講故事)、角色扮演幾種形式最為常見。
在選曲上,教師要選擇實效性較強的兒歌進行情景創(chuàng)設,主題鮮明,節(jié)奏特點顯著的兒歌更容易進入狀態(tài)。以《夏天的雷雨》為例,這是一首充滿快樂、朝氣的兒童猜謎歌,情景創(chuàng)設以奧爾夫身勢教學法、猜謎活動為主。首先,教師引導學生找出關鍵詞夏天、雷、電、雨聲,利用語言描述小故事進入情景之中;第二步,搭建支架,引導學生探究。將夏天元素分為四組,要求以身勢為主要形式,創(chuàng)編大自然的聲音,動作大小、強弱設計符合自然變化規(guī)律;第三步,討論分析:每個角色設定一種節(jié)奏型,用拍手、拍腿、跺腳、 捻指等動作結合歌詞設定f、p、cresc、dim,對樂句進行表現,教師以觀察者的身份收集信息,對每組的表現進行點撥;第四步,作品展示,每組將節(jié)奏、身勢元素結合音響、語言或者圖片進行展現,錄制視頻上傳云班課堂并交流,教師點評,提出改善意見;最后是整合階段,在實體課堂中教師再次創(chuàng)設情境,組織全體學生討論歌曲引入與結束部分,整合各小組成果,并以猜謎形式進行身勢問答,實現教學升華。?
三、結語
信息化環(huán)境沖破了教育圍城,各科領域受益諸多,但同時也面臨眾多挑戰(zhàn):首先,教師要與時俱進,降低懼怕與抵觸心理,主動加強相關技術培訓,提升信息素養(yǎng);其次,面對良莠不齊的資源海洋,要精心篩選,去粗取精,傳播高價值、有營養(yǎng)的知識;同時,要引導學生合理、科學、適度地運用信息平臺,避免盲目濫用網絡資源,偏離學習目標,造成時間浪費、學習效率不升反降的局面;最后,教師要將信息技術與實體課堂有機糅合,開放式平臺與傳統(tǒng)教學并存,避免顧此失彼,得不償失。
參考文獻
[1]王繼新.信息化教育概論[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王繼新主編. 信息化教育概論[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張有錄主編.信息化教學概論[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