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丹,婁清香,任 豪,闕庭麗
(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實驗檢測研究院,新疆克拉瑪依 834000)
由于礫巖儲層碎屑顆粒大小混雜沉積,儲層孔隙結構十分復雜,儲層非均質性極強,油田高效注水開發(fā)困難,與物性條件類似的砂巖油藏相比,含水上升快,水驅采收率低,如何提高礫巖油藏采收率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七東1區(qū)克下組屬典型的山麓洪積相沉積,儲層非均質性極強[1-5]。七東1區(qū)低滲礫巖儲層平均滲透率59.4×10-3μm2,有效滲透率17×10-3μm2。
克拉瑪依油田曾嘗試在低滲油藏開展聚合物小井組試驗:1970數(shù)1973年選擇三3區(qū)3013井組75 m 四點法進行低分子量(200 萬數(shù)500 萬)聚合物驅先導試驗,井網(wǎng)面積1.25 km2,4 注21 采,共注入黏度4.3 mPa·s的聚合物0.15 PV,增產(chǎn)原油7.43×104t,聚合物驅較水驅提高采收率3.6%。大慶油田勘探開發(fā)研究院曹瑞波等[6]開展了低滲透油層聚合物驅滲透率界限及驅油效果實驗,發(fā)現(xiàn)聚合物驅在水驅基礎上提高采收率3.79%數(shù)6.82%。張冬玲等[7]開展了大慶中低滲油層聚合物驅可行性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聚合物驅較水驅提高采收率不超過8%。在低滲透油藏開展表面活性劑驅室內及現(xiàn)場試驗的文獻報道較多[8-11],但是聚合物驅在低滲透礫巖油藏中的礦場應用還未見報道。本文主要建立了聚合物體系與七東1區(qū)低滲儲層物性匹配關系,設計聚合物注入?yún)?shù)和配方方案,探索低滲礫巖油藏聚合物驅的技術可行性,解決低滲透儲層中聚合物溶液注入性與流度控制能力之間的矛盾[12-13],在“注得進、采得出”的前提下,改善聚合物驅開發(fā)指標,為同類油藏化學驅提高采收率技術的研究及應用提供借鑒。
抗鹽型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KYPAM),固含量89.4%,相對分子質量342×104,水解度27.5%,工業(yè)品,北京恒聚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克拉瑪依油田A井區(qū)注入水和地層水,水質指標見表1;A井區(qū)原油,黏度6.5 mPa·s(34℃);人造非均質礫巖巖心,尺寸φ3.8 cm×30 cm;天然礫巖巖心,尺寸φ2.5 cm×7.7 cm。
MarsⅡ流變儀,德國哈克公司;BB90E 吳茵攪拌器,北京瑞億斯科技有限公司;巖心驅油裝置,江蘇海安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表1 克拉瑪依油田A井區(qū)水質分析結果
(1)阻力系數(shù)和殘余阻力系數(shù)的測定。參照石油天然氣行業(yè)標準SY/T 6576—2016《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聚合物評價方法》測定聚合物阻力系數(shù)和殘余阻力系數(shù)。
(2)流動性評價。①測定巖心的氣測滲透率;②將柱狀巖心放在巖心夾持器中抽空6 h 后,飽和地層水,測量巖心孔隙度;③將巖心置于34℃恒溫箱內12 h 以上;④將聚合物溶液置于恒溫箱內2 h;⑤在地層壓力梯度條件下,將不同的聚合物體系恒壓注入不同滲透率的巖心中。由于聚合物在流經(jīng)巖心時都有一定程度的滯留和吸附,聚合物濃度不可避免會下降,進而影響到聚合物溶液的黏度。但是在進行模擬注入時都是在速度穩(wěn)定(0.2 mL/min)后等待30 min,令滯留和吸附達到平衡,在流出的聚合物溶液幾乎沒有濃度損失的情況下確定注入速度(0.15 mL/min)。
(3)驅油實驗。①用產(chǎn)出水飽和巖心,水測滲透率;②用原油驅水至不出水:③用產(chǎn)出水驅至含水98%,計算采收率;④注入0.7 PV聚合物溶液,然后再用產(chǎn)出水水驅至含水98%,計算化學驅采收率。其中,聚合物溶液在驅替前用吳茵攪拌器(7200 s-1下剪切10 s)進行機械剪切,黏度保留率為50%數(shù)60%。實驗溫度34℃,驅替速度為0.15 mL/min。
鑒于七東1礫巖低滲儲層特征,進行了低分子量、低濃度聚合物注入可行性研究。根據(jù)科澤尼-卡門公式[14],R=[K(1-φ)2/(Cφ)]1/2,可以計算出平均喉道半徑。其中,R—平均吼道半徑,μm;φ—孔隙度,%;K—平均滲透率,10-3μm2;C—常數(shù)。Ⅲ區(qū)平均滲透率59.4×10-3μm2,有效滲透率17×10-3μm2,孔隙度16.6%,平均吼道半徑R=0.597。對于低分子量聚合物,聚合物水動力學尺寸(Rs)≈聚合物回旋半徑(Rh),按照R=6.5Rs,與其匹配的Rh=0.092 μm,因此可以注入相對分子質量低于400 萬的聚合物(Rh=0.094 μm)。由表2 中Ⅲ區(qū)不同滲透率級別孔隙體積所占目的層比例統(tǒng)計結果可見,該區(qū)域注入400萬分子量聚合物可進入的孔隙體積為目的層總孔隙體積的55.8%。從控制程度角度分析,該區(qū)聚合物驅控制程度達不到聚合物注入要求。
表2 Ⅲ區(qū)不同滲透率級別孔隙體積所占目的層比例統(tǒng)計結果
結合上述計算結果,開展了低分子量、低濃度聚合物在天然巖心中的注入性實驗以及流動性實驗。由圖1可知,隨著注入聚合物濃度的增加,注入壓力增高,在注入壓力趨于平穩(wěn)后,后續(xù)水驅過程中注入壓力逐漸下降。1500 mg/L聚合物溶液的注入壓力明顯高于1000 mg/L和500 mg/L的值。由表3 可知,阻力系數(shù)和殘余阻力系數(shù)隨著濃度的增加而逐漸增大。在滲透率為53.57×10-3μm2的條件下,注入聚合物質量濃度為1500 mg/L 時,阻力系數(shù)高達120,殘余阻力系數(shù)達到26,說明該濃度在低滲透巖心中的注入性較差。
圖1 注入壓力隨低分子量聚合物注入量的變化
表3 低分子量聚合物(350萬)在天然巖心中的注入性
低分子量(350 萬)、低濃度聚合物在低滲透天然巖心中的流動性見表4。以0.2 m/d的流動速度作為判斷標準,在水測滲透率(Kw)為2.3×10-3μm2和17.8×10-3μm2的巖心中,注入分子量為350 萬的聚合物。不同濃度的聚合物溶液在滲透率為2.3×10-3μm2的巖心中無法流動,而在滲透率為17.8×10-3μm2的巖心中僅1500 mg/L的聚合物溶液無法流動。結合表2可知,注入的聚合物相對分子質量為350萬,并且質量濃度不高于1000 mg/L 時,聚合物驅控制程度可大于90%,滿足聚合物注入要求。
表4 低分子量聚合物在天然巖心中的流動速度(壓力梯度0.13 MPa/m)
另外,聚合物注入前七東1礫巖低滲儲層注入壓力8.4 MPa,預計前緣水驅注入壓力上限9.0 MPa,該區(qū)平均井口注入壓力上限13.6 MPa,聚合物注入壓力上升空間<4.6 MPa,根據(jù)數(shù)模預測(CMG數(shù)值模擬軟件,加拿大計算機模擬軟件集團(Computer Modelling Group Ltd.)開發(fā))結果(見表5),相對分子質量為350萬的聚合物(注入量0.7 PV)允許注入濃度低于1000 mg/L。若根據(jù)井口破裂壓力15.1 MPa、壓力上升空間<6.1 MPa,則濃度上限為1400 mg/L。但考慮到七東1礫巖低滲儲層與中高滲儲層交匯邊界局部物性相對較好,部分井可能需要注入更高濃度的聚合物,聚合物濃度上限設計為1200 mg/L。
表5 注入350萬聚合物數(shù)模預測結果
低分子量(350萬)聚合物對低滲透天然巖心原油的驅替情況見表6。隨著注入聚合物濃度的增加,采收率增幅逐漸增大,即注入與巖心滲透率相匹配的驅油體系,可進一步提高采收率。
表6 低分子量聚合物對低滲透天然巖心的驅油結果
圖2 聚合物濃度對噸聚增油量的影響
由數(shù)值模擬結果(圖2)可見,噸聚增油量隨聚合物濃度的增大而下降,即聚合物濃度過高,經(jīng)濟效益差。綜合考慮技術和經(jīng)濟效益要求(噸聚增油大于30 t),針對該區(qū)低滲透油藏特點,選擇注入低濃度(1000 mg/L以下)的聚合物。
根據(jù)流度控制理論公式(式1),原油地層黏度為6.5 mPa·s,針對Ⅲ區(qū)注聚合物需求創(chuàng)新性地實施驅油體系與地層流體等黏驅替,地下原油黏度6.0 mPa·s,設計加量800數(shù)1200 mg/L,地面黏度為10數(shù)15 mPa·s,地層工作黏度6數(shù)9 mPa·s(按照炮眼、井筒剪切40%計算)。根據(jù)相對分子質量為350 萬的聚合物在注入水中的黏濃曲線(圖3),300數(shù)1000 mg/L 聚合物的黏度為7.5數(shù)11.8 mPa·s(估算工作黏度4.5數(shù)7.1 mPa·s)。綜合以上結果,確定Ⅲ區(qū)注入350 萬相對分子質量的聚合物質量濃度為800 mg/L、黏度為10 mPa·s。
式中:Kw—水相滲透率,μm2;μw—水相黏度,mPa·s;Ko—油相滲透率,μm2;μo—油相黏度,mPa·s。
圖3 相對分子質量為350萬的聚合物在注入水中的黏濃曲線
七東1低滲礫巖油藏自2016年全面注聚合物至今,聚合物驅開發(fā)特征表現(xiàn)明顯:油量明顯上升,日產(chǎn)油最高122 t,含水大幅下降,最大降幅30%,配注完成率100%,注入壓力穩(wěn)步提升,壓力升幅1.3 MPa,開發(fā)指標大幅優(yōu)于預測指標(圖4)。截至2019 年2 月,聚合物驅累計注入化學劑0.29 PV,油井見效率95.2%,階段采出程度14.5%,累計增油8.01×104t。
圖4 七東1區(qū)Ⅲ區(qū)聚合物驅開發(fā)曲線
通過理論計算和聚合物注入性及流動性、天然巖心驅油實驗,明確七東1區(qū)Ⅲ區(qū)低滲透油藏可注入濃度不高于1000 mg/L、相對分子質量400萬以下的聚合物。
針對Ⅲ區(qū)聚合物注入需求實施驅油體系與地層流體等黏驅替,根據(jù)流度控制理論確定Ⅲ區(qū)注入相對分子質量342 萬的聚合物質量濃度為800 mg/L、黏度10 mPa·s。七東1低滲礫巖油藏試驗區(qū)于2016年1月全面注入聚合物,截至2019年2月,聚合物驅階段產(chǎn)油8.01×104t,階段采出程度14.5%,降水增油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