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敵志亂萃,不虞,坤下兌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咀g文】
抓住敵人不能自控的混亂之勢,機動靈活地運用時東時西,似打似離,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戰(zhàn)術,進一步造成敵人的錯覺,出其不意地一舉奪勝。
【解析】
“聲東擊西”?之計如何靈活運用?
一是忽東忽西牽制敵人。不固定我方的進攻方向,時而向東,時而向西,一會兒在這兒,一會兒在那兒,把敵方弄得暈頭轉向,無法確定我方的主攻方向和真實意圖,只好處處被動設防。時間一長必然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我方便可利用時機大獲全勝。二是即打即離迷惑敵人。是指我方時而主動攻戰(zhàn),時而遠遠離開。敵方以為我方要打時,我方不打;敵方以為我方不打時,我方卻突然發(fā)動襲擊。以致敵人無法部署戰(zhàn)前準備,失敗也就在所難免。
三是發(fā)動佯攻蒙蔽敵人。是指我方故意向甲地發(fā)動進攻,吸引敵人的注意力,等敵人把兵力全部調到甲地時,我方突然在乙地發(fā)起猛攻。敵人知道后,為時已晚。
四是避強擊弱襲擊敵人。是指在我方飄忽不定的進攻下,敵人無法制訂準確的進攻計劃,我方就避開了敵之鋒芒,乘機猛攻敵人的薄弱環(huán)節(jié),讓其無力應對,妥協(xié)就范。
總之,??“聲東擊西”歷來受到中國兵家的重視,但是如果此計運用不好,被對方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真實意圖,則會搬起石頭反砸到自己的腳。
【故事】
鄭成功收復臺灣
臺灣被荷蘭殖民者統(tǒng)治數十年,民族英雄鄭成功立志收復臺灣。
1661年4月,鄭成功率二萬五千將士順利登上澎湖島。要占領臺灣島,趕走殖民軍,必須先攻下赤嵌城(今臺南安平)。鄭成功親自尋訪熟悉地勢的當地老人,了解到攻打赤嵌城只有兩條航道可進:一條是攻南航道,這條道港闊水深,船只可以暢通無阻,又較易登陸。荷蘭殖民軍在此設有重兵,工事堅固,炮臺密集,對準海面,另一條是攻北航通,直通鹿耳門。但是這條航道海水很淺,礁石密布,航通狹窄。殖民軍還故意鑿沉一些船只,阻塞航道。他們認為這里無法登陸,所以只派少量兵力防守。鄭成功又進一步了解到,這條航道雖淺,但海水漲潮時,仍可以通大船。于是決定趁漲潮時先攻下鹿耳門,然后繞道從背后攻打赤嵌玻。
鄭成功計劃已定;首先派出部分戰(zhàn)艦,浩浩蕩蕩,裝作從南航道進攻。荷蘭殖民軍急忙調集大批軍隊防守航道。為了迷惑敵人,鄭成功的部隊聲威浩大,喊聲震天,炮火不斷。這一下,鄭成功非常成功地把殖民軍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了南航道。北航道上一片沉寂,殖民軍以為平安無事。南航道激戰(zhàn)正酣,在一個月明星稀之夜,鄭成功率領主力戰(zhàn)艦,人不知,鬼不覺,乘海水漲潮時機迅速登上鹿耳門,守軍從夢中驚醒,發(fā)現(xiàn)已被包圍。鄭成功乘勝進兵,從背后攻下赤嵌城。荷蘭殖民軍狼狽逃竄,臺灣又回到祖國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