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肅宏
摘要:在高中語文課程體系內古詩文教學占據(jù)較大比例,在我國大力推廣和實施課程改革后,給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通過對實際教學情況進行深入調查可以發(fā)現(xiàn),現(xiàn)階段的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存在較多問題,對教學質量的提升產(chǎn)生不利影響。本文主要對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進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希望可以給有需教學人士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0-007-1
古詩文一向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瑰寶,有著悠遠的意境以及凝練的語言。在開展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時,受眾多因素影響,學生難以深刻理解其具體內涵以及意境,導致不斷加大學習難度,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學生對古詩文學習產(chǎn)生抵觸情緒,導致學習效果并不理想?;诖?,就需要教師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和學生學情制定針對性教學措施,以此促進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
一、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優(yōu)化指導的必要性
對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進行優(yōu)化指導是一項必然舉措,其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點,是對新課標的積極響應?,F(xiàn)階段,在新課標中有明確提出關于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的意見和指導,充分凸顯出要對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進行培養(yǎng)和鍛煉,其中不容忽視的就是對審美能力和審美意識的培養(yǎng)?;诖?,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要帶領學生進行正確的閱讀,并及時給予學生指導意見,促進課堂教學和新課標要求相統(tǒng)一;第二點,是語言應用的要求。古詩文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促進學生漢語能力的養(yǎng)成以及發(fā)展,教師在給學生講解知識時,不能淺顯地停留在翻譯層次,單純的古詩文翻譯和背誦等教學方式是死板、僵化的,難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基于此,就應該重視強調古詩文教學的應用性;第三點,是人格培養(yǎng)的要求。站在教育心理學角度出發(fā),人格內涵是豐富多彩的,包括了開放型人格、學習型人格、民族參與型人格等,在進行古詩文教學時,這些人格都會得到具體顯現(xiàn),因此,就需要教師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充分感受到不同人格的魅力,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能量。
二、對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進行優(yōu)化的策略
1.在選編古詩文作品時要嚴格把關
在編寫教材時,要具備清晰的條理,做到脈絡分明,站在客觀角度看待文學現(xiàn)象以及作者的影響,進行準確地定位。與此同時,也要給學生足夠的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引導學生大膽提出質疑,讓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文本疑點以及創(chuàng)新點。其次,在選編教材時,還應留意在選修課本中加入一些簡單易懂的文獻學、文藝學、語言學知識。文藝學的屬性可以歸納成審美意識形態(tài),符號是文學媒介,文獻則是其載體;文獻可信,而后求其義;意義考釋清楚,進而研究其思想內涵、藝術特色,環(huán)環(huán)相扣。在進行朗讀、鑒賞之后,帶領學生進行綜合學習和訓練,有助于讓學生對古詩文的整體價值進行良好把握,深刻體會到語言的魅力,感受作品中蘊含的史學價值以及人文底蘊,促使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
2.以活動增加教學靈活性
教師在給學生傳授知識時,可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措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開展探究式教學活動,利用適當時機對學生思維進行啟發(fā),使其深刻感悟古詩文的獨特魅力。
例如,教師在講解《長亭送別》一文時,可結合雜劇特點,帶領學生進行有關課本劇的活動,充分展現(xiàn)人物性格特征,對文本語言進行深入研究,深入思考意境、意象對故事情節(jié)起到的推動作用,全面體現(xiàn)作品所具備的思想價值。之后,帶領學生深入挖掘文本主題的現(xiàn)實意義,并思考主人公的結局是悲劇還是喜劇。在課余時間,結合教學內容設立專項課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有利于開拓閱讀視野,彌補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以教師為主體的不足,實現(xiàn)多元化教學,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實現(xiàn)個性化、全面化發(fā)展。
3.和實際生活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
知識來源于生活且和生活存在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引導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知識和生活的契合點,便于學生更好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因為古詩文創(chuàng)作背景和學生的實際生活間有著非常遙遠的距離,所以需要教師采取合理方式解決無法結合于現(xiàn)實生活的問題。這時,就可通過探索契合點的方式,助力學生擺脫時空障礙的限制,深刻感悟古詩文的價值所在。
例如,在進行《六國論》一文的教學時,可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分析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找到有所關聯(lián)的重點句段,如“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亡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边@一段就具備借古諷今的內涵。其次,將其和國際熱點事件進行聯(lián)系,深入研究《六國論》的主旨給解決熱點事件帶來的啟示。采取以生活為導向的研究方法,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積極投入到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活動中。
三、結束語
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要擺脫單一、死板的教學方式,另辟蹊徑,不能過于追求其使用性,也不能局限在表層知識的傳授,應該站在文化層面的角度對古詩文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而激發(fā)其探究欲望。在帶領學生學習古詩文的過程中,還要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進行汲取并將其發(fā)揚光大,真正實現(xiàn)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楊佩.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探究[J].文學教育(下),2019(09):7-9.
[2]趙曉萌.高中古詩文教學中的人格教育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9.
[3]湯淑穎.高中古詩文教學中的思維能力訓練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9.
[4]費拓.高中語文新課標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教學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9.
(作者單位:甘肅省敦煌市敦煌中學,甘肅 敦煌 73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