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琴
[摘 要]文言文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題。傳統(tǒng)的文言文教學已經(jīng)不能適應現(xiàn)今的教學需要。教師應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教學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上冊《司馬光》一文時,教師通過資料助讀、故事激趣、文白對讀、巧用插圖、配樂朗誦、課外延伸等方式,讓文言文以兒童化的形式走進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在悅納、悅讀、悅享中掌握了文言文學習方法。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悅納;悅讀;悅享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0)19-0064-02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植根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土壤中,是中國文化、中華民族精神的結晶。統(tǒng)編教材中,文言文的比例大幅度提升,如果仍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只是讓學生背誦、記憶和理解意思,顯然無法適應時代的需要。下面我就以統(tǒng)編教材第五冊《司馬光》一文的教學為例,談談如何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讓文言文以兒童的方式走進學生的心靈,達到“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詩文大意”的教學目標。
《司馬光》是小學階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講述了一個廣為流傳的小故事:
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全文非常簡短,只用了30個字就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沉著冷靜、機智勇敢的小司馬光形象。對于這樣一篇言簡義豐、貼近學生生活的文言文,我通過以下步驟展開教學。
一、資料助讀,走進古文
新課伊始,我對學生說:“今天我們要去認識一位朋友,他生活在古代。離現(xiàn)在一千多年了,他的名字叫司馬光。通過課前搜集資料,你們對司馬光有了一定的了解,先來談談你們的收獲。”
學生初步交流后我課件出示:司馬光,字君實。北宋史學家、文學家,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今天,我們學習的《司馬光》出自《宋史·司馬光傳》,講的就是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
通過鏈接資料,學生對一千多年前的司馬光有了初步的認識。此時,引出教學內容——文言文《司馬光》,學生就不會覺得突兀了。
二、故事激趣,親近古文
學生都是愛聽故事的,小學教材中的文言文大多講述著一個個經(jīng)典的、有趣的小故事。為了最簡單、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可以嘗試著把一篇篇小古文創(chuàng)編成一個個現(xiàn)代版的小故事,采用白話先行的方式,引領學生親近古文,從而揭開古文神秘的面紗。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廣為流傳、家喻戶曉,很多學生都聽過,甚至還會講。我問學生:“誰能講講這個故事?”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紛紛舉手,一個個躍躍欲試。在講故事、聽故事的過程中,他們對文言文的學習就不再感到陌生和畏懼了。
三、文白對讀,觸摸古文
當學生聽得津津有味時,我告訴學生,如果把這個有趣的故事原原本本寫下來,就是白話文《司馬光砸缸》?!敖裉煳覀円獙W習的課文,是古人寫的,古人寫文章用的是書面語,叫文言文?!端抉R光砸缸》用古文寫下來是什么樣子的呢?大家想知道嗎?”
頓時,學生心生好奇。于是,我用課件出示了《司馬光》的文白對照,并播放音樂讓學生朗誦全文。學生仿佛沉浸在美妙的音樂欣賞中,對文言文學習從陌生到親近,再到融入;從讀得生澀到讀得流暢,再到讀得韻味十足。在文白對讀中,學生不僅感受到了文言文言簡義豐的特點,還了解了課文大意。
四、巧用插圖,悅納古文
難讀、難懂使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產(chǎn)生了某種莫名的壓力,也使學生對文言文學習有了畏難情緒?!端抉R光》雖是文言文,但很多詞語的意思和現(xiàn)代文基本一致,在引導學生讀通、讀順的基礎上,對于一些難讀、難懂的字詞輔以插圖,就能打通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的通道,降學生低學習的難度。如文中的“甕”,生活中難得一見,理解起來確實有困難。我先用課件出示注釋,讓學生知道它是一種口小肚大的容器,再讓學生觀察課文插圖,了解甕的樣子。有學生提出甕和缸有什么區(qū)別,我就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圖片,讓學生辨一辨哪個是“甕”。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甕是收口的,缸是敞口的。又如“迸”字的教學,我出示課文插圖:甕被砸破,水從甕中噴涌而出,再出示注釋。學生立刻明白了“迸”的意思。這樣巧用插圖,消除了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恐懼心理。
五、配樂朗誦,悅讀古文
著名的語文教育家李吉林老師說過:“一幅制作精美的圖畫,一段恰到好處的音樂,往往能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引起他們的思想認同。”
對于初學文言文的小學生而言,最吸引他們的往往是文言文獨具特色的韻味。為此,在指導朗讀環(huán)節(jié),我把《司馬光》一課的插圖虛化,配上課文,插入音樂制作成多媒體課件。無論是教師的范讀,還是學生的自由讀、個別讀、分組讀、齊讀,都輔以課件,配以音樂。誦讀時圖文對照,音樂和誦讀相映成趣,為學生的想象活動提供了豐富、鮮明的表象信息,而有聲有色的誦讀也讓學生很輕松地踏入了文言文的意境之中。這樣,在音樂中自讀自悟,學生體味到了文言文學習的樂趣。
六、熟讀成誦,悅享古文
人的語言能力的形成,主要依靠對前人經(jīng)驗的模仿,因而背誦在語言學習中有著十分巨大的作用。學習文言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背誦。只有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才能融會貫通,將優(yōu)秀的文言文內化于心。對于《司馬光》一課的學習,我用課件依次出示豎排版、無標點版、小篆版課文讓學生讀,引導學生熟讀成誦。我又在網(wǎng)上下載視頻,截取主要畫面,讓學生在欣賞畫面的同時復述課文內容。不知不覺中,學生已經(jīng)完成了從讀到背的過程。這樣指導背誦,水到渠成,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享受到了文言文學習的快樂。
七、課外延伸,拓展古文
課文學完后,我告訴學生,這篇課文選自《宋史·司馬光傳》,前面還有兩段也是介紹司馬光小時候的事,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
學生們學以致用,紛紛將掌握的文言文學習方法運用到這兩段話的學習中。通過課外延伸,學生更全面地了解了小時候的司馬光是個刻苦學習、機智勇敢、沉著冷靜的孩子,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更濃了。
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特殊內容,有其自身的特點。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實際,從兒童的視角出發(fā),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選取精當?shù)慕虒W策略,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情境,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能學、善學、樂學。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