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文 全, 李 建 昌
(中國水利水電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66)
青海引大濟湟工程在湟水一級支流大通河上游石頭峽建庫引水,經調水總干渠穿越大阪山入黑泉水庫,目的是解決湟水兩岸山區(qū)和干流資源性缺水問題。該工程分三期實施,西干渠為三期工程。本標工程建設地點位于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青海省引大濟湟西干渠(干渠部分)第4標段工程起訖樁號為:K75+926.78~K95+706.75,總長19.78 km。其中暗渠10段,總長3 738.5 m。最長暗渠長1 434.67 m。暗渠外輪廓尺寸為2.7 m(長)×2.7 m(高),底板、邊墻、頂板均為厚25 cm的C25W6F200鋼筋混凝土。暗渠每9 m設一道伸縮縫,伸縮縫采用651型橡膠止水帶止水。
目前水利水電等行業(yè)在類似直線段暗渠施工中多采用傳統(tǒng)大模板或單一臺車拼裝澆筑。由于該項目每個倉位混凝土待凝待強時間較長,如果待其完全達到脫模要求后再轉入下一倉澆筑,則需要增加臺車或模板的投入,致使施工效率低、進度慢、成本高,甚至造成項目虧損。為了節(jié)約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按期完成施工任務,根據現(xiàn)場實際情況,項目部自制了一套頂?;Q式臺車裝置用于暗渠混凝土澆筑施工,從而改善了傳統(tǒng)模板及臺車暗渠澆筑時占用時間長的不足,提高了澆筑速度,改善了外觀澆筑質量,使暗渠澆筑施工工藝更加成熟、完善,對類似暗渠工程具有參考、借鑒作用[1],筆者對此進行了闡述。
本套頂模互換式臺車的安裝結構見圖1,各部位名稱如下:①外模門架;②外側模;③外模行走裝置;④內模模車;⑤頂模支撐裝置;⑥內側模油缸;⑦頂模支撐頂絲;⑧頂模千斤頂;⑨模車行走裝置;⑩楔形墊塊。
圖1 頂?;Q式臺車結構圖
主要的部件結構及材料:(1)內模行走模車采用150 mm H型鋼組焊而成,連接座板全部采用16 mm厚鋼板。內模模板分3塊組成,即左、右側模及頂模(頂模要準備兩套及以上,以便施工時互換)。面板采用6 mm厚碳鋼,橫豎筋采用80 mm×40 mm方鋼,調直背楞采用8#槽鋼,連接法蘭為80 mm×10 mm扁鋼,連接孔為φ18長孔,連接螺栓為M16。頂模油缸4只(φ80~250),側模油缸8個(φ80~480 )。(2)外模由3塊3 m×2.5 m模板組成,面板為6 mm厚碳鋼,橫豎筋全部為80 mm×40 mm方鋼,連接法蘭為80 mm×10 mm扁鋼,連接孔為φ18長孔,連接螺栓為M16。(3)外模門架系統(tǒng)由門架、驅動小車、減速機、動力單元、油缸等五部分組成[2]。門架由18#工字鋼組焊而成,耳環(huán)連接板全部為16 mm厚鋼板。
頂?;Q式臺車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內模模車及側模板、頂模板和外模臺車及外模。另外有一套頂模支撐裝置及楔形墊塊,用于內模模車移開后的頂模支撐。
模板安裝:內模模車就位后,首先安裝頂模模板,待安裝、調整完成后,模車帶著兩側模板(整體模板)分別向左右撐開,使側模板就位,從而完成支模作業(yè)。
當混凝土澆筑完成、養(yǎng)護一段時間后即可拆模。但由于內模模板的側模和頂模的拆模時間不同(側模拆模時間早,頂模拆模時間晚),為了不更多占用臺車時間,當側模達到拆模時間后,首先拆除側模,將頂模換為臨時支撐。
模板拆模:首先拆除外模和內側模。在拆除內側模時,利用模車的支撐油缸使側墻模板脫離混凝土40 cm,然后在移出的空間內將頂模模板用頂模支撐裝置支撐在楔形墊塊上,再將模車上的頂模油缸頂回縮使其脫離頂模,從而完成側模的拆除。此時頂模在臨時支撐下保留在原位,通過牽引設備向回牽引模車到上一倉位,將已達到拆模時間的頂模拆除,并帶著頂模模板及側模板前行到新的澆筑倉位,依次循環(huán)完成混凝土澆筑。
采用模車頂?;Q式混凝土澆筑施工工藝,避免了頂模腳手架的反復裝拆或單一臺車模板的待凝等待,提高了效率,大大縮短了施工周期并節(jié)約了模板投入[3]。
(1)臺車的安裝。第一倉底板澆筑完成并達到一定強度后,將組裝好的模車吊裝至倉位,安裝于事先布置好的角鋼軌道上。在臺車就位過程中,測量人員緊密配合此過程,直至模板調整符合設計要求為止,其后進行暗渠頂板的鋼筋及模板安裝,待上述工作完成后,由測量人員對模板進行復測并加以調整至合格為止。
(2)混凝土澆筑。邊墻及頂板混凝土施工流程為:施工縫鑿毛及倉面清理→邊墻、頂板鋼筋制安→立內模→邊墻、頂板(拱)結構澆筑→拆模、養(yǎng)護。暗渠邊頂拱混凝土采用混凝土罐車配合地泵或溜槽入倉,小型手持式振搗棒及平板振搗器振搗。澆筑振搗過程中需隨時檢查,確保內模支撐系統(tǒng)的穩(wěn)定[4]。
(3)模板拆除?;炷翝仓瓿珊竽檀龔娨欢〞r間后,首先拆除外模模板、內側模板。內側頂模模板在臨時支撐作用下繼續(xù)保留一段時間,待其達到設計拆模要求時再行拆除。內模模車的左右側模、頂模脫模均采用液壓油缸的伸縮控制[5],在支撐油缸的作用下使側模脫離混凝土面后,先用臨時支撐裝置及楔形墊塊將頂模支撐好,然后收縮頂模油缸,臺車撤離澆筑面,轉移到上一倉位,拆除上一倉位已達到脫模要求的內頂模模板。然后,臺車帶著內頂模模板及內側模模板轉移到下一個澆筑倉位,支模、澆筑混凝土。內模具體的施工循環(huán)步驟見圖2。
(4)澆筑效果。運用頂模互換式臺車進行直線段暗渠澆筑,節(jié)約了臺車混凝土待強占用時間,提高了澆筑速度(高峰期能達到27倉/月),同時亦保證了外觀澆筑質量。施工現(xiàn)場情況見圖3。
圖2 暗渠內模臺車澆筑循環(huán)示意圖
圖3 現(xiàn)場施工形象照片
頂?;Q式臺車通過在青海省引大濟湟西干渠工程(干渠部分)第4標段工程的使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不但節(jié)約了模板用量,而且提高了施工速度,高峰期取得了每月澆筑27倉的好成績。分析并總結出其主要具有以下優(yōu)點:
(1)與傳統(tǒng)的組合鋼模臺車相比,采用頂模互換裝置,節(jié)約了待凝拆模時間,提高了施工效率與施工速度,規(guī)避了工期拖延風險。
(2)頂?;Q式臺車結構簡單,制作方便。利用現(xiàn)有設備、材料進行資源整合利用,大大節(jié)省了制作成本,達到了低投入高產出的效果[6]。
(3)模車自帶行走裝置,移動方便,操作簡單,機械化程度高,減少了人員的投入。
(4)頂?;Q式臺車采用模塊化設計,構件為可拆卸式,便于安裝和拆解,方便工地內部轉移。
(5)由于頂模模板具有固定和互換特點,可根據現(xiàn)場的施工強度調整頂模模板的套數(shù)。模板的安裝和拆除均由機械操作(液壓油缸),可大大縮短支、拆模時間,進而提高了施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