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方
2020年5月8日是第27個世界地貧日,今年的主題是“地貧防控,從婚前孕前開始”。為什么會定這樣的主題呢?因為地中海貧血是由基因缺陷導致的,會遺傳,但沒有傳染性。
貧血是指人體外周血中紅細胞容量減少的一種常見臨床癥狀。因紅細胞容量測定較復雜,故常用血紅蛋白(Hb)濃度代替。血紅蛋白由珠蛋白和血紅素組成,珠蛋白是由兩對α鏈和兩對β鏈組成的四聚體,遺傳基因缺陷時會導致血紅蛋白中一種或一種以上珠蛋白鏈合成缺失或缺陷,從而引起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又稱海洋性貧血),因地中海沿岸國家的居民被首先發(fā)現(xiàn)這種貧血,所以稱為地中海貧血(簡稱地貧)。我國以長江以南各省發(fā)病率高,多見于廣東、廣西、海南、福建、云南、貴州、四川等地?!吨袊刂泻X氀{皮書》報告顯示,目前在中國約有重型和中間型地中海貧血患者30萬人,多數(shù)家庭貧困;中國還有3000萬名地貧基因攜帶者,尤其在中國南方地區(qū),如果沒有成熟的預防機制,仍然存在著地貧患兒增加的風險。
地中海貧血又分為α-地中海貧血和β-地中海貧血。
α-地中海貧血是由于α珠蛋白基因的缺失或缺陷,使α珠蛋白鏈的合成受到抑制而引起的溶血性貧血。其特征是4個α珠蛋白基因簇位于16號染色體上。在α-地中海貧血的分類當中,巴氏水腫類型比較嚴重,可能會出現(xiàn)死胎或新生兒出生不久后死亡。但是,輕型的α地中海貧血患者通常與正常人區(qū)別不大,終其一生都不會出現(xiàn)特別情況。
β-地中海貧血是由于β珠蛋白基因的缺失或缺陷使β珠蛋白鏈的合成受到抑制而引起的溶血性貧血,在我國南方較為常見。其特征是2個β珠蛋白基因簇位于11號染色體上。目前,全球范圍內,β-地中海貧血迄今已發(fā)現(xiàn)200多種突變型和10多種缺失型。中國人群中β-地中海貧血的類型以突變型為主,其中重型的地中海貧血很難救治,新生兒在出生后不久就會死亡;中型的地中海貧血的嚴重程度要視治療情況和發(fā)病情況而定,部分中型的地中海貧血通過輸血,可以維持很長時間的生命,也有部分中型β地中海貧血比較嚴重;輕型的β-地中海貧血患者幾乎跟正常人沒有區(qū)別。
可見,地中海貧血對于新生兒的危害可大可小,要視具體情況來判斷。地中海貧血的防控措施分為三級,一級防控是夫婦雙方進行地中海貧血篩查(血常規(guī)→血紅蛋白電泳→地貧基因檢測)以及遺傳咨詢常規(guī)產檢;二級防控是產前診斷(胎兒地貧基因檢測)及遺傳咨詢人工干預;三級防控指新生兒篩查。
所以,地中海貧血攜帶者要想生育一個健康寶寶,一定要做好遺傳優(yōu)生咨詢和產前診斷。如果夫婦雙方只有一方是地貧基因攜帶者(輕型地貧),他們的子女有50%的可能是正常和50%的可能是輕型地貧,不會有重型地中海貧血小孩;如果夫婦雙方都是同型地貧基因攜帶者,則他們的子女就會有25%的可能性是重型地中海貧血和50%的可能是輕型地中海貧血,只有25%的可能是正常;對于一方已確診攜帶有標準型(-SEA/aa)或β-地中海貧血基因的夫婦,另一方必須進行地貧的基因檢測,以防止中重型地貧患兒出生。
目前地中海貧血還沒有很高效的治療方法,臨床上常用的方法可以分為兩大類:藥物治療和基因矯正,藥物主要有5-氮胞苷、羥基脲和丁酸鹽類藥物;基因矯正包括補償策略的珠蛋白基因治療以及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造血干細胞移植是目前唯一能根治地貧的方法,但限制于配型和造血干細胞來源,尚未在臨床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