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明瑞
摘 要: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對學校及學生發(fā)展都有重要意義。當前教師發(fā)展研究是重點和熱點。教師發(fā)展從教師生涯發(fā)展理論來說都是從新手教師開始的。專家教師與新手教師在“教學設計”方面對比鮮明。因此,為了探索新手教師成長路徑,通過對這方面的研究力圖解決以下問題:專家教師與新手教師在教學設計方面有何異同,從而幫助新手教師成長為專家教師。
關鍵詞:專家教師;新手教師;教學設計;對比分析
Z為專家教師,N為新手教師。本文通過語法課、閱讀課課型進行對比研究。
一、語法課教學設計比較
語法課教學設計比較通過教案分析來呈現(xiàn)。
Z教師的教案分析:(1)發(fā)放語法專題導學案,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在觀察中掌握語法規(guī)律。Z教師預設,學生在學習過進行時態(tài)以及被動語態(tài)的基礎上,理解進行時的被動語態(tài)的構成有難度,因此采用板書呈現(xiàn)進行時態(tài)與被動語態(tài)結合的過程。(2)結合改錯題以及填空題,讓學生反復練習語法結構,達到“身經(jīng)百戰(zhàn)”后“見怪不怪”。Z教師預設,學生在做改錯以及填空題時雖然會注意到進行時的被動語態(tài)構成是be being done,但可能會在“主謂一致”和“done的拼寫”方面犯錯誤,因為學生畢竟才高一,很可能沒有掌握完整不規(guī)則動詞變化。
N教師的教案分析:(1)發(fā)導學案讓學生閱讀語法條目并做完其中涉及的題目。N教師預設,學生可能對進行時的被動語態(tài)不熟悉,因此有必要在黑板上板書be being done的構成過程。如果學生還不明白,就直接命令他們背會這個語法結構。(2)學生寫完題目后,對題目逐一講解。N教師預設,所有題目都被處理,學生應該不會有疑惑了。題目可能涉及“主謂一致”“done的形式變化”兩個問題,視學生情況而定,會簡單總結一下兩個語言點。(3)作業(yè)布置部分針對剛學過的語法內(nèi)容,讓學生做A3版的練習。N教師預設,學生雖然工作量大,但能從大量的練習中把所有的語法點都練習到位。
二、閱讀課教學設計比較
閱讀課教學設計比較通過教案分析和訪談分析來呈現(xiàn)。
1.教案分析
Z教師的教案分析:(1)講解關于閱讀的導學案習題。Z教師預設,學生在個別題目方面會卡殼,從而不能流暢回答問題。此時,會采取兩個方式,分別為尋找其他同學幫助以及教師進行講解。總之,堅持不能直接給學生答案的原則。(2)根據(jù)課文的短文復述以及篇章結構填充理解文章細節(jié)以及大意。Z教師預設,雖然學生在課前已經(jīng)聽過若干次閱讀部分的音頻,但由于語言點和語法當時并沒有講解,可能學生并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大意或某些細節(jié),因此,給學生多一些時間在課堂上閱讀。短文復述部分是整個篇章的濃縮,語言相對簡單一些,但對學生來說抓住細節(jié)要點并非易事,做好學生卡殼的準備。結構填充因為和文章一一對應,因此相對簡單,這題交給學生做應該沒問題。
N教師的教學設計:(1)講解之前發(fā)的習題。N教師預設,學生需要講的題目雖然不是全部,但讓學生回答比較慢,因為會卡殼。因此,N教師計劃自己一題一題地講,遇到學生會的就一筆帶過,遇到反響比較強烈的就講慢些。(2)給學生時間閱讀篇章并對短文復述進行填空。N教師預設,這一題對學生來講應該沒有問題,因此,直接對答案就行。
2.訪談分析
在研究分析了兩位研究對象Z教師和N教師針對閱讀課的教案后,針對閱讀課的設計切入點進行分析。
Z教師認為,閱讀課目前應該打破以前“唯書本是從”的舊格局,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1)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閱讀文本材料,結合所給的復述短文進行高考題型“語法填空”的練習,這樣一來,既增加了對文本的細節(jié)理解,又訓練了高考題型。(2)務必要讓學生重視文章篇章的構成,材料部分給了很好的提示,通過挖詞填空,讓學生熟悉哪些內(nèi)容在哪一段,上段與下段之間有什么邏輯聯(lián)系。高考閱讀理解部分所設置的題目也是按照段落先后順序排列的,這樣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做高考題的習慣。(3)給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做一些有關wildlife protection的課外拓展閱讀。這樣不僅讓學生跳出了課本,拓寬了視野,還讓學生把書上的課文與實際結合起來真正做到“為生活而學英語,為生活而教英語”。
N教師認為,以這次閱讀理解教學設計為便,應該做到兩點:(1)先讓學生自己讀,當然,如果有不會的單詞,得讓學生去查,或者直接看教材全解文章翻譯部分,這樣比較直接。(2)讓學生做一些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填空的題目,涉及文章細節(jié)以及謀篇布局。
三、總結
白梅(2015)提出,復述部分符合Krashen的“輸入假說”理論中提到的“可理解性的輸入”。教師可以利用高中階段青少年的好奇心理鼓勵他們廣泛涉獵不同類型、不同領域的文章,讓其獲得成就感。孫靜雯(2011)提出,絕大部分教師認為課外英語閱讀的主要障礙在于詞匯,另外過重的學業(yè)壓力也間接阻礙了學生的課外英語閱讀。李冬勤(2012)提出,篇章結構一方面方便了教師確定閱讀體裁和內(nèi)容選擇,另一方面有助于學生理清篇章發(fā)展脈絡。因此,專家教師選擇了這篇難度不大又與本單元主題相關的課外閱讀。專家教師與新手教師在閱讀篇章設計方面都用到了復述填空和篇章結構填空。但也有些不同點:(1)Z教師在課前習題設計的時間分配方面比較妥當,沒有占用過多時間,反而把時間留給學生真正閱讀和消化。(2)Z教師在學生做完相應習題后依然采用學生討論的方式來進行,而不是“一言堂”。(3)Z教師把課外閱讀部分搬到課堂上現(xiàn)場解決,不僅起到了敦促學生及時閱讀的作用,還把閱讀情況及時反饋給Z教師,給下一堂課的調(diào)整做鋪墊。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