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夏
“夜潮秋月相思”作于1954年12月。這時,錢君已經在北京住了兩年。他是一個人到北京出任音樂出版社副總編輯的,家屬仍在上海,生活多有不便。加之久居南方,不服北方水土,鄉(xiāng)愁愈來愈濃,于是在重刻“鐘聲送盡流光”之后,又有了這方巨印。
藝術家借印文和邊款,描繪了故里海寧的錢塘江潮,抒發(fā)了連綿不盡而又刻骨銘心的相思:
故里海寧觀潮甲天下。在鄉(xiāng)之日,每于春泛秋汛之期,登鎮(zhèn)海塔,俯瞰錢塘江潮,驚險萬狀。尤于秋月之夜,銀光無際,東望潮來,初則一線橫破水天,有聲如群蜂鼓翅,俄而白練千尋,亙江之兩岸,聲若列車運軌。旋即狀似粉垣,猛撲而前,作春雷繼響之聲。移時但見驚濤高水面數(shù)丈,聲如千軍沖殺,萬馬奔躍,怒卷長塘,排山倒海而西,咆哮搏突,喧闐動地。至是,惡浪滔天,大江幾溢,洶涌澎湃,直指杭州,誠壯觀也。今久客都中,每當月夕,不無夜潮秋月相思。一九五四年十二月,錢君并記。
錢塘江潮,天下偉觀,前人多有描述。宋周密文中說:浙江之潮,“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清黃仲則有“才見銀山動地來,已經赤岸浮天外”等詩句吟詠。錢君以“初則”“俄而”“旋即”“移時”“至是”,寫潮水從“一線橫破水天”到“惡浪滔天,大江幾溢”的發(fā)展態(tài)勢,聲音猶如“群蜂鼓翅”到“喧闐動地”的不同變化,層次井然,繪聲繪色,極具畫面動感。情與景會,令人神往。
印面文字粗壯厚重,印風沉雄樸茂。隸書邊款,秀美雅致,雋永飄逸。
“夜潮秋月相思”五面邊款,189字,錢君刻得“力可扛鼎,游刃有余,而能古樸深穆,氣足神完”(邵洛羊:《瀟灑日月,徜徉江海》)。
如夜潮宏大磅礴的印面配以如秋月清雅寧靜的邊款,珠聯(lián)璧合,真的是氣鎖石骨,神攝方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