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聞
一篇文章的審題,完全可以考查一個人面對問題或任務時,對問題核心信息的分辨與提取能力,從而明確任務目標,考慮解決方案。
一篇文章的立意,完全可以考查一個人面對問題時的觀點、見解、胸懷與格局,檢驗出一個人對問題的思考力與創(chuàng)新力,還有個體的社會責任與擔當。
一篇文章的中心,可以考查一個人面對任務時對核心的提取與分辨能力,從而確定工作重點,分清主次緩急,該鋪墊的鋪墊,該造勢時造勢,該發(fā)力處發(fā)力,該退卻時退卻,而所有的一切,所有的努力都要圍繞一個中心重點來進行。文章的主次分明、詳略得當、輕重緩急,正好可以看出一個人完成一項任務時是否能圍繞其核心來開展所有的工作。
一篇文章的選材,首先可以考查的是一個人面對問題時,信息儲備與記憶的能力;其次考查的是對任務信息的篩選、梳理與整合,從而篩選出最完美的解決任務的路徑。如選擇什么樣的人,選擇什么工具、材料,如何最好最快地解決問題,這能體現一個人解決問題的方式與方法。
一篇文章的結構,完全可以考查出一個人面對問題的組織能力與協調能力,對任務信息或元素的駕馭能力,要解決的是完成任務時布局與步驟的問題,反映的是一個人解決問題思路的清晰度與合理度,體現的是一個人解決問題時的巧與妙。
一篇文章的用詞用句,完全可以考查一個人解決問題時的語言溝通交流能力,可以考查一個人的語言藝術與溝通藝術。用該用的詞,講該講的話,協調組織好所有組織成員的關系與情緒,讓大家圍繞一個核心,全力以赴。得體與適度,既是要則,更是言語的靈魂與精髓所在。一個人能在文章中用言用語適度得體,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就能實現與上下級有效溝通,精確傳遞每一個信息,不因言語障礙把事情搞得一團糟。
一篇文章的開頭,完全可以考查一個人面對問題時,選擇怎樣的切口,角度是否找得對、找得準,開宗明義,提綱挈領,是其要核。如果都能做到,那么一定會事半功倍地解決問題。
一篇文章的結尾,完全可以考查一個人面對問題時的周全能力,全局意識,統籌與駕馭能力,危機處理能力,以及總結經驗教訓,實現事物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要寫好一篇指定題目的文章,一個人需要諸多能力;能寫好一篇指定文章的人,必定具備了諸多能力。具備這樣能力的人,令其解決層出不窮的問題,也就不再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統治者要選拔國之棟梁,在極其有限的時間里,無從全面地判斷、考核一個人做人、做事的能力。由以上論述可知,通過一篇文章的寫作,可以透射出一個人的聰明才智,可以考查出一個人信息的儲存、提取、整合、提煉、加工及運用和轉化的能力,從而可以看出一個人做事的過程、思路手段、精明程度,用最簡單的方法卻可以選出最聰明的人。所以,通過文章取士,也就成為古代統治者選拔人才的首選??v觀封建時代的科舉取士,難免會有遺珠之憾,也難免會有陳腐之人入選,但是從整體上來看,通過一篇文章統治者確實選出了聰明的、國家需要的治理人才。
從這樣的角度來思考文章與人的聰明才智,可以說,文章所涉元素與環(huán)節(jié),莫不與人的聰明程度相關。所以,在我看來,寫文章這件事,絕不是一次次文字的拆解與組合,便可實現能力的轉化或異化;寫文章這件事,是一種對人智力的綜合檢驗與考查,而寫文章這件事本身,檢測的是人的聰明才智,訓練的是人的思維,培養(yǎng)的是人的處事能力。
“作文如做人”,先賢在表述這一觀點時,傳遞的信息或許并不局限于文章內容與人的品行關系,也有文章與人的才智之間的關系,只是因為在封建社會里,由于對統治秩序的看重,借助文章與道德的捆綁,才有了我們原先固有的認識,而忽視了文章與才思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