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光
(內(nèi)蒙古赤峰市敖漢旗蒙醫(yī)中醫(yī)醫(yī)院中藥房,內(nèi)蒙古 赤峰 024300)
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目前我國發(fā)病率較高,嚴重威脅患者身體健康,患者發(fā)病后出現(xiàn)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情況,且病情呈現(xiàn)進展性態(tài)勢,急性加重期病情較為危重,死亡風險較高,因此需給予及時有效治療[1-2]。目前臨床治療以西藥控制為主,但病情遷延不愈且復發(fā)率較高,治療效果欠佳,而中醫(yī)治療手段不斷被應用,可達到整體施治效果,應用價值較高[3]。本文探究了不同治療方式對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作用,患者均為痰熱郁肺證,旨在為臨床治療提供有效方式,做出如下報道。
選定2017年8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痰熱郁肺證)患者62例,將患者隨機編號,進行抽簽法分組,對照組(31例)、試驗組(31例)。對照組男17例,女14例,年齡35~61歲,平均(48.23±2.57)歲,病程2~11年,平均(6.13±2.21)年;試驗組男16例,女15例,年齡35~60歲,平均(47.53±2.38)歲,病程2~12年,平均(6.87±2.09)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組間差異對結(jié)果影響較小,可比較。
診斷標準:參照《實用中醫(yī)內(nèi)科學》中相關(guān)診斷標準,主癥:喘息、咳嗽、痰多、咯痰不爽,舌質(zhì)紅且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次癥:胸痛、胸悶、口渴、發(fā)熱、尿黃、大便干結(jié)。主癥中任意3項加次癥中任意2項即可確診為痰熱郁肺證[4]。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西藥治療,患者霧化吸入沙丁胺醇氣霧劑,100μg/次,3次/d,15min/次,同時口服茶堿緩釋片,0.2 g/次,2次/d,持續(xù)治療6周;試驗組給予桑白皮湯治療,方劑:桑白皮20 g、瓜蔞20 g、生石膏15 g、炙黃岑10 g、焦梔子10 g、川貝母10 g、紫蘇子10 g、苦杏仁10 g,若緩和痰熱內(nèi)盛且胸滿氣逆,則加入魚腥草12 g、瓜蔞皮12 g、金蕎麥10 g,對于不能平臥伴痰鳴喘息情況,加葶藶子15 g、射干10 g,若患者口干舌燥則加入知母10g、天花粉15 g,蘆根10 g。全部藥物文火熬煮,收汁300 mL,1劑/d,分早晚2次服用。
臨床療效評估,具體參照如下標準,標準制定參考文獻,分3個等級:顯效:治療后患者喘息、氣促、咳痰等癥狀基本消失,生命體征恢復正常狀態(tài),癥狀積分減分率≥75%;有效:治療后癥狀和體征改善,癥狀積分減分率為50-74%;無效:未符合上述標準,將前兩個等級占比之和相加計算總有效率。
數(shù)據(jù)處理使用S P S S 24.0 軟件,計數(shù)資料,表示為[n(%)],x2值進行檢驗,統(tǒng)計學意義指標:P<0.05。
試驗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6.78%,與對照組80.65%相比較高,P<0.05,詳見表1。
表1 治療效果評估[n(%)]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較為危重,需給予及時有效治療,目前中醫(yī)治療不斷推廣,就中醫(yī)理論將其定性為痰熱郁肺證,屬“咳嗽”“肺脹”范疇,病因以久病郁虛為主,病理性質(zhì)屬本虛標實,氣虛、陰虛兼顧,部分患者發(fā)展為陽虛,標識則以飲、痰和淤為主,臨床治療應以宣肺降氣、清熱滌痰為主。
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具體原因分析如下:桑白皮湯中桑白皮歸于肺經(jīng)或肺、脾經(jīng),具有泄肺平喘、補虛、利水消腫功效,浙貝母則可宣肺化痰,苦杏仁、紫蘇子可降氣,并具有化痰平喘功效,諸藥配伍共奏清熱潤肺和止咳平喘功效,正中患者病機,治療效果理想。
綜上,針對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痰熱郁肺證)患者,桑白皮湯更利于促進患者癥狀恢復,治療效果突出,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