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勤
雨果在小說《巴黎圣母院》原序中說:“去探索圣母院的時候,在那兩座鐘樓之間的暗角里,發(fā)現(xiàn)了墻上有這樣一個手刻的單詞——ANAΓKH(希臘文,意為命運)?!边@個詞,觸動作者寫了這本小說。我們?nèi)绻J識不到這個詞的內(nèi)涵,停留于為那凄美而慘烈的愛情悲劇哀傷,為克洛德、艾絲美拉達、卡西莫多的命運擔憂、恐懼,心碎神傷,那我們的人生還將繼續(xù)為這命運付出代價。
一個善良的靈魂
克洛德這個人物最有深度,也最值得反思。我們總把一切仇恨都集中到克洛德身上,認為他就是黑暗、丑惡的制造者,宗教道貌岸然、虛偽不堪的標志。以為單向度地把這個標志貼到他身上就算定格了??寺宓率欠駪摮袚磺凶飷耗??如果應該由他來承擔,那么雨果又為什么把他稱為“善良的靈魂”?
克洛德“不是一個村野之輩”,他的出身屬于“高等市民,小貴族的中產(chǎn)家庭”。祖上有封邑,繼承了二十一幢房子。從小就被送到神學院當修道士,學習勤奮,幾乎每次都是第一個到校,拿著墨水瓶,咬著鉛筆,冬天往冰冷的手上哈著氣。他很有教養(yǎng),學會了低頭走路,低聲說話。“他是一個憂郁、認真、嚴肅的孩子,學習很勤奮,領悟很快”,這種品質(zhì)已經(jīng)逝去久遠,卻正是教育所向往的。
他一生好像只會讀書,有狂熱的求知欲,貪婪地讀了當時的宗教法規(guī)、醫(yī)學和科學,通曉拉丁文、希臘文和希伯來文,這在當時很少有人能涉入,就像今天你通曉英語、梵文和甲骨文。十六歲時候,他在神學、經(jīng)學和教育學方面就已經(jīng)比得上有地位的神甫。
到十八歲,也就是現(xiàn)在的高中年齡,他已經(jīng)精通宗教神學、醫(yī)學、自由科學(包括文法、邏輯、修辭、幾何、音樂、天文)、教育學四種學科。學問方面他已經(jīng)是頂尖人物。十九歲時父母因為瘟疫早逝,他承擔了撫養(yǎng)還在襁褓中的弟弟的責任?!斑@個除了書本還沒有愛過誰的人,從此竟有了一種奇怪而甜蜜的人的感情”,他明白了人是需要感情的,在艾絲美拉達出現(xiàn)之前,他以為只要愛這個小弟弟就可以充實他的一生了。他深刻、虔誠和專注地投入到弟弟的小生命上;這個小生命也成為他的精神寄托和學習動力,使他比以前更加熱愛他的宗教事業(yè)。后來他又領養(yǎng)了一個棄嬰卡西莫多??寺宓乱卜浅鬯?,為他洗禮,教他說話識字,把這事作為一項功德,為了弟弟可能犯錯而提前救贖。
他集知識、學問、教養(yǎng)、才華于一身,感情專注,為人、做事忠誠、執(zhí)著,幾乎達到了人生的價值頂峰——憑借真誠、勤奮和實力當上了教區(qū)副教主,成為一個掌管靈魂的重要人物,而且還是當時各個學科領域的權(quán)威。這樣的人當然配得上雨果所給的“善良的靈魂”這個稱謂。即便是在當下,都足以稱之為“知識精英”“社會良才”。當然,他從小缺少愛,也沒有愛情,直到艾絲美拉達出現(xiàn);他年齡大了,已經(jīng)三十六歲,在當時早已過了平均年齡,開始步入老年;他不帥,禿頂,好像也沒有弗比斯的身材。
艾絲美拉達出現(xiàn)了,她點燃了他,“美”激發(fā)了他人性中最基礎最真實的一面,他覺得自己可以愛,也會愛,同時也需要愛,愿意付出愛??墒?,艾絲美拉達卻無比厭惡他,認為他是偽君子,道貌岸然、兇惡奸詐。但是這一切都不是他個人修養(yǎng)能夠改變的,他是社會的支架和門面,他更要為巴黎圣母院負責。試問,如果克洛德愛的不是艾絲美拉達,而是當今世界的另一個她,她會不會惱怒地睥睨,好像“被愛”侮辱了,褻瀆了,激怒了?
愛的殘缺與毀滅
雨果認識到科學與人性的悖論與沖突,人不能只走在一條道上。他在小說中對中世紀西方學科有清晰的分類,分為神學、經(jīng)學、教育學、法規(guī)、醫(yī)學、科學、哲學和語言學等。克洛德通曉所有這些領域,是當時多學科的頂尖人物?!叭祟愇M了合法的知識之后,就勇敢地深入到非法的知識里去。嘗遍了智慧樹上所有的果實,由于饑餓或是嘴里沒味,終于咬起禁果來了。”人是需要感情的,沒有溫情、沒有愛的生命,就像一個干燥的車輪,轉(zhuǎn)動時格軋格軋地亂響。
克洛德的一生都走在單一道上,成為一個單向度的人,其人性中缺失了愛的滋養(yǎng)。宗教神學思想腐蝕了他,使他的研究偏離正道,走火入魔了。學科研究、宗教生活、副教主的身份地位、無可救藥的弟弟,這一切扭曲了克洛德的性格,久而久之,他變得陰森可怕。他更加全心投入到科學中去,嘗遍智慧的果實,卻更加遠離了情感生活。三十六歲以后,歲月漸漸老去,他越來越憎恨女人,害怕埃及女人和波西米亞吉卜賽女人,甚至不敢看女人。這時候,美麗的姑娘艾絲美拉達出現(xiàn)了,只是打了個照面,克洛德這顆心就稀巴爛,他的世界就整個崩塌了。
克洛德第一次見到十六歲的少女艾絲美拉達就點燃了心中愛的火苗,這火苗壓抑在宗教、政權(quán)的陰影里,在內(nèi)心深處點燃著。每次見到她都會燃燒起來。
克洛德見到艾絲美拉達,眼中會閃爍著火焰,呆呆的,充滿煩惱與不安。全身凝然不動,偶爾機械地顫動一下,如被風吹動樹木。聽到甘果瓦說艾絲美拉達是他的妻子,“眼睛都冒出火來”,說到名義妻子時,又平靜些了,他越來越開朗,問:“你相信那小東西沒有被男人碰過?”當時克洛德還不確定自己是否迷戀艾絲美拉達,但內(nèi)心已經(jīng)掩藏不住了。對艾絲美拉達的愛逐漸噴涌而出,直到墜入深淵里不能自拔。命運注定了克洛德沒有艾絲美拉達,也就毫無活下去的意義,今生今世要死,也一定要死在她手里。
他對艾絲美拉達絕望的傾訴,也許任何人聽了都會動容,即使今天讀來也會令人潸然淚下:
孩子,你知道這些眼淚都是火山的熔液么?那么,人們對自己憎恨的人毫不動心竟是真的了,你看見我死去到會發(fā)笑呢。?。?我卻不愿看見你死去! 說一聲,只要說一聲你寬恕我就行了,不必說你愛我!只要說你愿意就行了,我就可以救你。要不然……??! 時間來不及哪,我用一切神圣的名義求你,不要等到我依舊變成石頭同那要命的絞架一樣! 想想我掌握著我們兩人的命運,想想我已瘋狂了,這是可怕的啊,想想我可以使一切平靜,想想我們下面有一個無底深淵,不幸的孩子,你墮落下去我也要永遠跟著你! 好心地說一聲吧,只要說一聲!
只有艾絲美拉達無動于衷。她憤怒地說:“別咬我,怪物!”她喊道,“??! 討厭的骯臟的妖僧!放開我! 我要扯下你那可惡的白頭發(fā),一把一把往你臉上扔去!”
她愛的是一個花花公子弗比斯,把自己的“愛和美的寶藏浪費在一個愚蠢的夸張的人的身上”,卡西莫多用詩一般的語言告訴她,別看著外貌,少女啊,要望著心靈。艾絲美拉達不是一個完整的人,她的單純伴隨著膚淺,行事憑感覺,她看不透弗比斯,更無法理解也不會欣賞克洛德,在她眼里克洛德是一個丑陋的老人。艾絲美拉達沒有經(jīng)過基本的教育,她無法理解克洛德的世界。他們是不同世界的兩個人,他們之間沒有任何愛的基礎??寺宓碌膼弁耆且粋€嚴重的錯誤。
克洛德更是一個畸形發(fā)展的殘缺者。他把一生付與了宗教神學和科學,從未得到過愛。他不懂什么是愛,怎么去愛,不知道愛的基礎是溝通、理解與付出,愛是無私的。他任由天性把全部的愛傾注于艾絲美拉達之后,已經(jīng)墜入深淵無法自拔。得不到艾絲美拉達的愛,那就一起毀滅,人性中丑惡的一面暴露了出來。他毀滅了艾絲美拉達的肉體,同時也毀滅了自己的靈魂。
然而克洛德的下場是可悲的。他殘忍地看著艾絲美拉達被絞死;在民眾的造反聲中,養(yǎng)子卡西莫多鄙視著他,把他送進了死亡的深淵。
誰主宰了命運
“命運”這個隱秘的符號,蘊藏著宿命及社會人生的必然。雨果對命運有自己的看法,他的觀念,對社會人生的態(tài)度、認識世界的方法,是小說《巴黎圣母院》背后的價值、意義,是小說的靈魂,它有時比故事本身更重要?!懊\”兩個字所蘊含的觀念支撐了整部小說的構(gòu)架,也是小說意義的引爆點。
主宰命運的力量來自哪里?小說《巴黎圣母院》呈現(xiàn)的是路易十一時代的宗教神權(quán)、政治勢力、各種未知和已知的科學規(guī)律(學科)以及民眾的盲動(集體無意識)?!鞍屠枋ツ冈骸背休d著宗教體系,莊嚴神圣,“用它的龐大把觀眾嚇住了”,其實已經(jīng)開始僵化死亡。宗教與政治相互依存,而民眾大多處于蒙昧狀態(tài),盲從、麻木,是屬于需要啟蒙的階層。雨果認為當時的“一切文明始于神權(quán)政治而終于民主。繼統(tǒng)一而來的這個自由法則,也寫在建筑藝術(shù)里”,取而代之的是便捷的印刷文化所帶來的民主思想。
還有一股恒在的力量,看不見卻會突然爆發(fā),難以由物力、制度或者意志控制。那就是強大的生命本能和情感,也是小說的內(nèi)在動力。它有善良的一面,也有邪惡的一面。善的一面表現(xiàn)為慈愛、同情、寬容等正能量的行為;而惡的一面則表現(xiàn)為貪婪、殺戮、自毀等極端的行為,基督教“原罪”觀念,便源于此,與儒家人之初性本善的觀念是對立的。這股力量把小說中的三個人物——克洛德、艾絲美拉達和卡西莫多,分裂為兩種狀態(tài):一種是自然人,一種是社會人。自然的本能和情感狀態(tài)是未經(jīng)教育的,懵懂盲目的,靠著天性感覺判斷人事。這種天性有善良和邪惡之別,出身好受到良好教育的會往善的方面發(fā)展,出身教養(yǎng)不好會往丑惡的方面走。男人(卡西莫多)多一些暴力傾向,女人(艾絲美拉達)則多一些同情與善良。接受過教育的社會人(克洛德)則憑借科學知識、社會文化、道德品質(zhì)來判斷人事,但是也會被本能和情感控制。不管是什么樣的人,都有復雜性,也就是說各種人性都在內(nèi)心存在。從人性的本質(zhì)上說,克洛德、艾絲美拉達、卡西莫多是一體的,在他們身上都有人性里最本質(zhì)的東西,都追求不現(xiàn)實的絕望的愛情,而且都到了固執(zhí)的地步,他們都需要社會正確的教育與疏導。表象上看,克洛德在社會的塔尖里;卡西莫多是一個純粹的自然人,他的善是自然生命里生出來的,在俗人眼中他就是一頭野獸;艾絲美拉達則完全活在自己的心靈世界,聽從內(nèi)心的召喚。而實際上,他們的命運是相同的,都在愛的死結(jié)里自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