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元好問的聊城新變

2020-06-24 12:53胡傳志
名作欣賞 2020年6期
關(guān)鍵詞:元好問聊城歷史

胡傳志

關(guān)鍵詞:元好問 聊城 南冠 歷史

金哀宗天興二年(1233)五月三日,元好問被蒙古士兵羈押,從開封城郊的青城出發(fā),北渡黃河,進入山東境內(nèi),被羈管于聊城(今山東聊城)。蒙古太宗七年(1235)二三月間移居相鄰的冠氏縣(今山東冠縣)。如果說,此前的圍城是元好問一生中最艱難最黑暗的時刻,那么,不足兩年的聊城歲月,就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轉(zhuǎn)折期,出現(xiàn)了諸多新變,使得他最終成為“一代宗工”。

聊城時期,元好問最突出的身份變化是“南冠”“累臣”,也就是囚犯,如他所說“憔悴南冠一楚囚”(《夢歸》)。他用“南冠”一詞為自己的撰述命名,撰寫題為《南冠行》的長詩,編纂名為《南冠錄》的家國史書。問題是早在前一年,汴京已經(jīng)成為人間地獄,大批官民紛紛逃離,“朝官士庶,往往相結(jié)攜妻子突出北歸”(劉祁:《歸潛志》卷十一)。在元好問向耶律楚材推薦的五十四位“天民之秀”中,耆舊輩如七十多歲的馮璧,“正大壬辰河南破,乃北歸”(元好問:《內(nèi)翰馮公神道碑銘》),他經(jīng)過東平,回到家鄉(xiāng)真定,得以壽終正寢;六十多歲的王若虛,“京城大掠之后,微服北歸”,也回到了家鄉(xiāng)真定,“浮湛里社者十余年”(元好問:《內(nèi)翰王公墓表》);時輩如楊奐“癸巳汴梁陷,微服北渡,羈孤流落,人所不能堪,君處之自若也”(元好問:《故河南路課稅所長官兼廉訪使楊公神道之碑》)。所謂“微服北渡”,就是換成便裝,悄悄逃亡。在生死一線之際,逃出生天,是正常的本能行為,能得到人們的理解與寬容。元好問為什么沒有及時逃亡而“瞑目就束縛”(《學東坡移居八首》)、“自就拘管,同赴聊城”(施國祁:《元遺山年譜》)?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兩點:

第一,與微服逃亡相比,被俘北渡,顯得更加光明正大,更有利于將來的選擇。馮璧、王若虛等長輩官員逃回家鄉(xiāng),就此終老余生,別無他念,比較坦然。楊奐、劉祁等太學生沒有官職,資歷較淺,顧慮較少。如果是正值壯年的朝官,私自出逃,總是有些不光彩。趙琦說:“絕大多數(shù)北渡士人都避諱談這段悲慘經(jīng)歷。”a 原因就在此。元好問當時四十多歲,年富力強,聲望也許暫時不及王若虛等前輩,但處于上升期,很快后來居上。相對于楊奐、劉祁等人而言,元好問能夠有更大的作為,理論上他有很多種生活選擇:可以慷慨就義,可以出仕新朝,可以遁歸山林,還可以既不仕新朝又不排斥新朝,既與新朝保持距離又能有所合作,“秋風不用吹華發(fā),滄海橫流要此身”(《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元好問不可能一死了之,不可能無所事事、碌碌無為。他后來周旋于趙天錫、嚴實、嚴忠濟、徐世隆、張柔、趙振玉、張德輝、耶律楚材等世侯和蒙古要員之間,甚至覲見忽必烈,往來奔走,積極搶救和保存金代文化,教授弟子,主持風雅傳統(tǒng),引導元初文化建設,是微服逃亡還是束手就擒更有利于他開展這些工作?顯然是后者。從看管不嚴的羈押到不明不白的釋放,自然而然地過渡到蒙古時期,元好問的這種經(jīng)歷更容易為金朝遺老和蒙古新進所接受。反觀王若虛北渡直到去世的十年間,交往范圍大為縮小,文學活動驟減,連自己的《慵夫集》都沒有刊行。王若虛之所以晚景暗淡,無甚作為,應該與他微服北歸、淡出主流文化圈相關(guān)。

第二,逃生之路歷來道阻且長,充滿艱辛和危險。在壬辰(1232)、癸巳(1233)這兩年的大逃亡中,不知道有多少人死于道途,妻離子散、家破人亡者,觸目可見。位于黃河之北的胙城縣(今河南延津縣胙城鄉(xiāng))是汴京的北大門,很多北逃者都要經(jīng)過這里。王惲《衛(wèi)州胙城縣靈虛觀碑》記載:“京城大饑,人相食。出逃死北渡者日不下千數(shù)?!眱H此一地,每天遇難者竟然不少于千人,多么可怕!不止于此,他還說在胙城一帶凍死和淹死的,又“無慮千百數(shù)”。年輕文人劉祁、劉郁在逃亡途中,便遭受死劫。他們的母親、祖母相繼病逝,兄弟倆只能“相顧號泣而莫之何”(王惲:《大元故蒙軒先生田公墓志銘》)。大多逃難者根本回不到家鄉(xiāng),只能流落異地,四處漂泊,有些幸存者甚至淪為奴隸,命運極其悲慘。段成己在《創(chuàng)修棲云觀記》中說:“自天兵南牧,大夫、士、衣冠之子孫陷于奴虜者,不知其幾千百人。”元好問一家約十口人,如果也像其他人那樣逃亡,怎樣保證家人的安全?他不得不認真考量。以他的名聲、地位和影響,加上張柔、耶律楚材等人的關(guān)照,元好問應該能判斷得出,即使亡國被俘,也會受到一些優(yōu)待,至少生命無虞。兩害相權(quán)取其輕,那又何必冒險逃命?

果然,元好問到達聊城之后,生命無憂。他有了臨時住處,住進了至覺寺,“去年住佛屋,盡室寄尋丈”(《學東坡移居八首》其五),條件雖然簡陋,但相對于那些流離失所的難民而言,已經(jīng)有了能遮擋風雨的棲身之所,他的家人再沒有遭遇意外。張柔特別委托他的內(nèi)弟毛居仁“舉夫人族屬之留汴梁者北歸”(元好問:《潞州錄事毛君墓表》),施國祁據(jù)此認為元好問家人“必為萬戶張柔所扶護而出”(《元遺山年譜》)。在此艱難時刻,他們能來到聊城舉家團圓,真是不幸中之萬幸,何況他們還帶來了圖書、字畫等故物和其他行李。這樣一來,他們一家就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元好問在《學東坡移居八首》(其四)中敘說他在聊城的生活

壬辰困重圍,金粟論升勺。明年出青城,瞑目就束縛。毫厘脫鬼手,攘臂留空橐。聊城千里外,狼狽何所托。諸公頗相念,余粒分鳧鶴。得損不相償,抔土填巨壑。一冬不制衣,繒纊如紙薄。一日僅兩食,強半雜藜藿。不羞蓬累行,粗識瓢飲樂。敵貧如敵寇,自信頗亦愨。兒啼飯籮空,堅陣為屢卻。滄溟浮一葉,渺不見止泊。五窮果何神,為戲乃爾虐。

剛出鬼門關(guān),驚魂甫定,活著才是當時的頭等大事。從“攘臂留空橐”來看,元好問隨身沒有帶多少行李,只身北渡。好在得到了聊城“諸公”的接濟,獲得了一些糧食。諸公應該指趙天錫、嚴實、徐世隆等人,“鳧鶴”指元好問大大小小的一家人。雖然只是過著半溫半飽的苦日子,但元好問仍然較為樂觀,自嘲體會到了顏回所說的“簞食瓢飲”之樂,有信心帶領家人戰(zhàn)勝貧困。元好問移居冠氏縣后,條件逐步好轉(zhuǎn):“誰謂我屋小,十口得安居。南榮坐諸郎,課誦所依于。西除著僮仆,休沐得自如。”(《學東坡移居八首》其二)十口,應該包括妻子毛氏、長子元撫、次女元嚴、次子元振、侄孫伯安、白華之子白樸等人,最值得注意的是,他還有“僮仆”,而僮仆很可能是從汴京跟隨他家人來到聊城的。比起那些淪為奴仆的衣冠子弟而言,元好問的聊城生活是安定的、幸運的。

天興二年秋天,元好問為曹得一寫下一首長詩《南冠行》。曹得一,其人不詳,施國祁懷疑是金末太原進士曹居一的兄弟輩。從詩中來看,曹得一也是居于聊城的南冠之人。詩歌開篇描寫南冠的艱難生活:“南冠累累渡河關(guān),畢逋頭白乃得還?;某怯甓嗲餁庵?,頹垣敗屋深茅菅。漫漫長夜浩歌起,清涕曉枕留余潸。”一為南冠,就再也不可能回到從前,除非烏鴉變白。秋雨荒城,破屋長茅,二人相坐浩嘆。元好問接著用十六句的篇幅,吟詠曹得一出身富貴、風流倜儻、多才多藝、名滿京城的往日風光,最后又用二十多句表現(xiàn)汴京城破后的潦倒郁悶、懷才不遇:“黃河之水天上流,何物可煮人間愁。撐霆裂月不稱意,更與倒翻鸚鵡洲。安得酒船三萬斛,與君轟醉太湖秋?!膘`活化用李白的詩句,“意到筆隨,古語如己出”(陶玉禾:《金詩選》)。該詩雖是為曹得一所作,卻寄寓了元好問的淋漓感慨。

元好問自從進入仕途之后,縣令、尚書省掾等職務工作相當繁忙,那期間他是官員兼詩人;就俘之后,官員身份褪去,詩人角色凸顯。生活在繼續(xù),詩歌也在繼續(xù)。

對時事的關(guān)注,是元好問聊城詩歌的重要主題。剛到聊城時,金王朝尚未滅亡。天興二年六月,金哀宗從歸德遷往蔡州,元好問作《淮右》詩:“淮右城池幾處存,宋州新事不堪論。輔車謾欲通吳會,突騎誰當搗薊門。細水浮花歸別澗,斷云含雨入孤村??沼囗n偓傷時語,留與累臣一斷魂?!被春游鬟叺某浅匾呀?jīng)所剩無幾,元好問痛感金哀宗所在的宋州(指歸德)居然還自相殘殺。元帥蒲察官奴殺害金哀宗隨從官員三百余人,獨攬大權(quán),金哀宗反過來聯(lián)合他人,處決蒲察官奴。宋州已經(jīng)日益危險,金哀宗不得已逃往蔡州。而蔡州也非理想的避難之地,國用安上書力陳遷蔡“六不可”,包括蔡州靠近南宋,很可能造成蒙古與南宋聯(lián)手滅金的后果。元好問也充滿擔憂,雖然蔡州與南宋唇齒相依,但南宋無意支持金人抗擊入侵中原的蒙古大軍?!凹毸』ā眱删涑鲎皂n偓《春盡》一詩,元好問用來象征“流水落花春去也”之類的無奈之情。

天興二年九月,蒙古兵圍攻蔡州,十一月,又與南宋聯(lián)手,蔡州所代表的金王朝奄奄一息。一年將盡,元好問憂愁萬端:“海內(nèi)兵猶滿,天涯歲又新。龍移失魚鱉,日食斗麒麟。草棘荒山雪,煙花故國春。聊城今夜月,愁絕未歸人?!保ā妒铝斩住菲涠┗实厶油?,元好問等臣民們淪為隨波逐流的魚鱉,流落異鄉(xiāng),無法回家,最為傷心。天興三年(1234)正月,金哀宗自縊,末帝完顏承麟隨后被殺,金王朝滅亡。六月二十七日,給元好問帶來諸多煩惱的崔立被部將李伯淵等人所殺,尸體被系在馬尾示眾,引起汴京民眾“寸斬”他的憤怒聲討。元好問覺得大快人心,作《即事》詩,一吐崔立事件以來的心中惡氣:“逆豎終當鲙縷分,揮刀今得快三軍。燃臍易盡嗟何及,遺臭無窮古未聞。京觀豈當誣翟義,衰衣自合從高勛。秋風一掬孤臣淚,叫斷蒼梧日暮云?!笔茁?lián)說崔立死有余辜,理應千刀萬剮。頷聯(lián)用董卓被殺被焚尸的典故,痛斥崔立遺臭萬年。頸聯(lián)連用兩個典故,稱贊李伯淵。當年王莽篡漢,翟義起兵討伐,兵敗被殺,王莽將其部下尸骨堆成五座高丘,他這樣做哪能誣陷改變翟義的正義性質(zhì)?契丹人張彥澤殺害高勛家人,遼太宗處以極刑,讓高勛監(jiān)斬,高勛身著喪服前往刑場,以其心來祭祀親人。尾聯(lián)抒情,為金哀宗之死、為金王朝滅亡而呼號哭泣。

此后,元好問寫下多首傷時之作。如《秋夜》詩“百年世事兼身事,尊酒何人與細論”,寓含滄桑感慨?!都孜绯埂坊仡櫧鹜醭话俣嗄甑臍v史,百感交集:

暗中人事忽推遷,坐守寒灰望復燃。已恨太官余曲餅,爭教漢水入膠船。神功圣德三千牘,大定明昌五十年。甲子兩周今日盡,空將衰淚灑吳天。

首聯(lián)言人事遷移之快,金王朝徹底消亡,不可能起死回生。頷聯(lián)寫金哀宗被困汴京城內(nèi),糧食斷絕,逃往蔡州,不幸土崩瓦解。頸聯(lián)高度概括金國歷史,開國君臣的功德連篇累牘,數(shù)不勝數(shù),金代中期大定、明昌年間五十年,鼎盛輝煌。尾聯(lián)感慨一百二十年的王朝到此結(jié)束,無可奈何,他只能遙望南天,痛哭一番。元好問的這些詩歌側(cè)重金王朝的亡國大變故,豐富了他的喪亂詩創(chuàng)作。

在哀挽金王朝的同時,元好問還創(chuàng)作了多首悼念師友、抒發(fā)一己之情的詩歌。元好問有一組《四哀詩》,分別悼念他的朋友李獻能、冀禹錫、李汾、王渥。從題目來看,這組詩應該受到杜甫《八哀詩》的啟發(fā)?!栋税г姟返磕钔跛级Y、李光弼、嚴武、李琎、李邕、蘇淵明、鄭虔、張九齡八位著名歷史人物,用五言古詩的形式敘述其生平事跡,類似名人傳記,后人多批評這組詩不夠簡練,“極多累句”(葉夢得),“鈍滯冗長,極少剪裁”(王士禛)。元好問有所不同,他采取七言律詩的形式,抒發(fā)對這四位至交好友的傷痛之情,往往能直抵人心,感人肺腑。茲舉《李欽叔》為例:

赤縣神州坐陸沉,金湯非粟禍侵尋。當官避事平生恥,視死如歸社稷心。文采是人知子重,交朋無我與君深。悲來不待山陽笛,一憶同衾淚滿襟。

李欽叔是他的好友李獻能(1192—1232),正大八年(1231)擔任河中(今山西永濟縣)帥府經(jīng)歷官,河中淪陷之后,他來到陜州(今河南陜縣),擔任行省左右司郎中。第二年,河解元帥趙偉向陜州行省索要糧食,陜州行省糧食不足,未能滿足他的要求,趙偉就煽動士兵說,李獻能與他關(guān)系不和,從中作梗,“坐視我軍饑餓,不為存恤”。趙偉隨后發(fā)動兵變,殺害陜州行省二十余名官員,“獻能最為所恨,故被害尤酷”(《金史·徒單兀典傳》)。元好問這首詩首聯(lián)寫他因為糧食問題而招來殺身之禍,次聯(lián)稱贊他敢于擔當?shù)臑楣倨犯?,第三?lián)夸獎他的文學才華。李獻能狀元及第,又中宏詞科,入翰林院,詞采出眾,與元好問交情深厚。尾聯(lián)回憶一起吃住游覽的經(jīng)歷,不禁淚流滿襟。元好問在這首詩中沒有歷敘其生平,只是就其遇難來抒情議論,語言精練,感情強烈,可以說是對杜甫《八哀詩》的改進。

元好問還有一首懷念趙秉文的詩歌《五月十二日座主閑閑公諱日作》。后兩聯(lián)說:“故壘至今埋恨骨,遺宗何力起新阡。門生白首渾無補,陸氏莊荒又一年?!壁w秉文去世時,汴城被圍,一片混亂,只能匆匆下葬。這種臨時下葬,被稱為權(quán)殯、權(quán)厝,按照風俗,后來再歸葬故里,或另造新阡,正式安葬。從權(quán)殯到歸葬,時間長短不一,短者幾個月,長者幾十年,通常以兩三年居多。從“至今”和“又一年”來看,趙秉文權(quán)殯時間已經(jīng)較長。諸家年譜將之系在天興二年,當時元好問還在去聊城的途中,奔命不暇,不可能有“門生白首渾無補”的心思。筆者以為該詩最早作于天興三年。元好問感慨,趙秉文的子孫沒有能力為他建造新墳舉行正式的葬禮,而作為他的老門生,自己清貧卑微,也無力報答座師,不能給座師應有的禮遇?!瓣懯锨f荒”,用唐人崔群的典故。崔群擔任宰相,享有清名,他夫人勸他購買些莊園田產(chǎn),他不以為然,說他主持科舉考試錄取的三十名進士,就是他三十所“美莊良田”。夫人立刻反唇相譏:您是陸贄丞相的門生,按照您的說法,您是陸氏的一方良田,這么多年,您給了陸先生什么呢?在我看來,陸氏這方良田早就荒蕪了。說得崔群慚愧難當,郁郁不樂。元好問借此典故哀悼恩師,同時抒發(fā)自己未能報答恩師的愧疚之情。

思念親人和家鄉(xiāng),是元好問聊城詩歌的又一主題。如《夢歸》:“憔悴南冠一楚囚,歸心江漢日東流。青山歷歷鄉(xiāng)國夢,黃葉蕭蕭風雨秋。貧里有詩工作祟,亂來無淚可供愁。殘年兄弟相逢在,隨分虀鹽萬事休?!痹脝柸找古瓮芑氐郊亦l(xiāng)與兄弟相聚。其他如“白屋寒多愛夕曛,靜中歸思益紛紛”(《白屋》),“恨我不如南去雁,羨君獨是北歸人”(《喜李彥深過聊城》),也都體現(xiàn)了家鄉(xiāng)之思。

聊城時期,元好問痛定思痛,除了繼續(xù)寫作詩歌,他覺得應該有更大的作為,有責任搶救、保存一代歷史文化,所以,從這時起,元好問開創(chuàng)性地搜集與整理各類文獻,他逐漸由單純的詩人轉(zhuǎn)變?yōu)楦泳C合的文化人。

首先,他利用詩人的特長和豐富的積累,開始著手編纂金代詩歌總集《中州集》。據(jù)《中州集序》,在上一年的圍城之中,馮延登、劉祖謙就勸說元好問編纂《中州集》,當時無暇顧及。到了聊城之后,“杜門深居,頗以翰墨為事”,他再次想起馮、劉二人的建議,就開始抄錄記憶和交游所得的詩歌。這時正巧商挺將其父親商衡的手抄本《國朝百家詩略》(魏道明編,商衡補益)帶到東平,送給元好問。元好問將自己所編與之合而為一,成為《中州集》?!吨兄菁颉穼懽饔谔炫d二年十月二十二日,《中州集》還沒有最終完成,但應該完成了前七卷一百位左右詩人詩歌的編纂工作。從五月中下旬到達聊城,安頓下來,大概六七月份開始著手編纂事宜,很快就完成這么多詩歌的編寫,說明元好問非常重視此事。其原因如他自己所說:“念百余年以來,詩人為多,苦心之士,積日力之久,故其詩往往可傳。兵火散亡,計所存者才什一耳,不總萃之,則將遂湮滅而無聞,為可惜也?!痹娙藗冃撵`相通,惺惺相惜,元好問此舉為保存金代文學、金代歷史做出不可替代的重大貢獻。

其次,整理家藏的陸龜蒙《笠澤叢書》。元好問有不少藏書,從汴京帶到聊城再帶到冠氏縣,“故書堆滿床”(《學東坡移居八首》其三)。他家收藏了兩個版本的《笠澤叢書》,差別較大。早在擔任內(nèi)鄉(xiāng)縣令期間,麻革、張澄就希望他“合二本為一”,卻一直拖了下來。天興三年四月,元好問終于著手校訂二本,并寫了篇《校笠澤叢書后記》。文中除了交代整理過程外,還對陸龜蒙詩文做出一番評價,承認其優(yōu)點,又指出其不足。

其三,撰寫《南冠錄》。以“南冠”命名,突出金王朝遺民的角色,其中有他的先世雜事、本人行年雜事,還有先朝雜事。所謂先朝,當指剛剛滅亡的金哀宗時期??梢姟赌瞎阡洝肥遣考易迨芳娌糠蛛s史性質(zhì)的著作,雖然不是很正規(guī)的史書,但元好問寫得極其嚴謹認真,聲稱“我作《南冠錄》,一語不敢私。稗官雜家流,國風賤婦詩。成書有作者,起本良在茲”(《學東坡移居八首》其六)。元好問將它當成為后代提供可靠史料的信史。他很嚴肅地告誡子侄們,一定要重視此書,家置一通,“違吾此言,非元氏子孫”(《南冠錄引》),說明他的史學意識正在增強。天興二年,元好問作《故金漆水郡侯耶律公墓志銘》,重復一年前在《聶孝女墓銘》中所列“死而可書”的人員名單,進一步申明保存歷史的用心:“他日有以史學自任者出,諸公之事未必不自予發(fā)之?!?/p>

元好問在搜集整理金代文獻的同時,還出現(xiàn)了另一個新變化,就是喜歡品評文藝。這種藝術(shù)活動給他聊城羈管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中州集》作者小傳和《校笠澤叢書后記》中,都有較多的詩文評論。下面我們來看看他在天興三年的幾次文藝活動。

三月二十一日,元好問與李天翼一同觀看完顏璹所藏的書畫珍品,作《密公寶章小集》。元好問深情懷念這位女真貴族,從其導源東北寫起,寫到汴京城內(nèi)皇家的風流余韻,特別欣賞他身上所體現(xiàn)出來的“承平故態(tài)”:“悲風蕭蕭吹白楊,丘山零落可憐傷。承平故態(tài)耿猶在,拂拭寶墨生輝光。恰似如庵連榻坐,一甌春露澹相忘?!蹦┪策€以長長的自注,記載完顏璹的藏品及其有關(guān)見解。全詩洋洋灑灑,健筆縱橫,直逼韓愈、蘇軾等人,能體現(xiàn)元好問七言古詩的成就。

三月二十三日,元好問欣賞一些金代名家書法作品,作《跋國朝名公書》。他用四個不同的比喻,分別形容任詢、趙沨、王庭筠、趙秉文等人的書法,如評價趙秉文的書法“如本色頭陀,學至無學,橫說豎說,無非般若”。然后又列舉其他書法家,對不在其中的黨懷英,也不忘評價,認為缺少黨懷英,就像建安時期的西園雅集缺少曹植一樣,是個重要遺憾。這篇跋文純粹談藝,一語不及時事,充分體現(xiàn)了元好問的書法鑒賞力和語言表達力。

十月,元好問自編《遺山新樂府》。所謂“新樂府”,意味著之前已有一部詞集,此時又編新作,大概閑來無事,暫且做個階段性總結(jié),借機闡發(fā)自己的詞學見解。他的《遺山自題樂府引》沒有交代編纂緣起、收錄數(shù)量之類常規(guī)內(nèi)容,開篇以黃庭堅、陳與義等人詞作為例,闡釋言外之味,“不傳之妙”,然后以膚黃肪白的美味烤鵝來形容詞的言外之味,生動形象。末尾虛擬與某客的對話,詼諧調(diào)笑,某客希望元好問能評價一下自己的詞作,與秦觀、晁補之、賀鑄、晏幾道相比如何?元好問灑脫地笑而不答,只是拍拍某客的后背,說笑道:“那知許事,且啖蛤蜊?!睆闹锌梢娫脝枌ψ约旱脑~作非常得意,隱然以蘇、辛傳人自期。這篇序文輕松活潑,完全沒有南冠生活的痕跡,儼然是位談笑風生的藝術(shù)家,說明聊城后期元好問的生活和心情有所好轉(zhuǎn)。

聊城時期,元好問還有一些交往應酬活動,與一些患難之交結(jié)下了深厚的感情,對未來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譬如徐世隆是元好問在尚書省的同事,“幞被三年同舍郎”,北渡后在東平嚴實幕府擔任掌書記。天興三年春,徐世隆路過聊城,專程看望元好問,在聊城盤桓二十來天。臨別時,元好問以詩送行,題為《徐威卿相過,留二十許日,將往高唐,同李輔之贈別》(二首),現(xiàn)引其二如下:

東南人物未凋零,和氣春風四座傾。但喜詩章多俊語,豈知談笑得新名。二年阻絕干戈地,百死相逢骨肉情。別后相思重回首,杏花尊酒記聊城。

元好問對年輕的徐世隆出任新職,不但不以為意,反而熱情贊揚,以東南人物相許。潘尼《贈陸機出為吳王郎中令詩》稱贊陸機:“東南之美,曩惟延州。顯允陸生,于今鮮儔?!薄妒勒f新語·言語》稱贊賀循“不徒東南之美,實為海內(nèi)之秀”。徐世隆為陳州西華(今河南西華縣)人,西華在汴京東南方,所以稱他為東南人物。“談笑得新名”,稱贊他輕輕松松地獲得嚴實的賞識。頸聯(lián)最為深情,他們在百死一生之后,能在他鄉(xiāng)遇故知,自然慨嘆不已。元好問喜歡杏花,喜歡飲酒,末句將兩者糅合在一起,形成特色鮮明的美好記憶。四百多年后,清人查慎行東昌道中》還化用此句:“辜負遺山詩句好,杏花開后過聊城?!痹脝柕玫絿缹嵏缸拥年P(guān)照,或許與徐世隆相關(guān)。此外,元好問聊城期間還與李天翼、李杲等人結(jié)下了深厚友誼。元好問后來應李天翼的邀請,得以暢游濟南;兩度病重,幸得國醫(yī)李杲及時治療。

金王朝滅亡,元好問仕途中斷,從此不再出仕新朝。沒有了官場事務,沒有了出處糾結(jié),元好問有了更多的閑暇和自由,能夠致力于多方面的文化活動,包括詩詞寫作,碑志文及其他應用文寫作,繼續(xù)完善《中州集》,撰寫金代野史,傳道授業(yè),編纂《唐詩鼓吹》,等等,最終如《金史·元好問傳》所說:“兵后,故老皆盡,好問蔚為一代宗工。”一代宗工,從聊城始。

猜你喜歡
元好問聊城歷史
如果覺得人生太難,就去讀讀元好問
如果覺得人生太難,就去讀讀元好問
The impa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Guzheng on people
Discussions about two models to differentiate options
聊娃兒聊聊城
移巢別處覓雕梁
花糕,我愛擺弄
新歷史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