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少華,林鋒,施理
海南省人民醫(yī)院/海南醫(yī)學院附屬海南醫(yī)院感染科,???570311
2019年12月以來,湖北省武漢市暴發(fā)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并迅速在全國乃至全球蔓延。截至2020年3月14日,全球已有136個國家出現(xiàn)確診病例。新冠肺炎是由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不同于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和中東呼吸綜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截至2020年3月14日14時14分,我國累計確診病例81 026例,死亡3194例,其中湖北省武漢市確診病例49 995例,死亡2446例。目前有關COVID-19的基礎、臨床及流行病學研究不斷出現(xiàn)[1-3],但COVID-19的中間宿主、發(fā)病機制、流行病學、臨床表現(xiàn)及治療仍需進一步探索。有研究發(fā)現(xiàn),COVID-19在全基因組水平上與SARS-CoV有79.5%的相似性,而與蝙蝠來源的CoV有96%的同一性[4],推測COVID-19來源于蝙蝠的觀點可能成立,但是否存在其他中間宿主目前尚不清楚。當前,我國COVID-19疫情控制暫時取得階段性成效,但全球COVID-19正處于流行期,對SARSCoV-2的來源、傳染性、傳播途徑及治療方法等尚處于逐漸發(fā)現(xiàn)和不斷探索的階段。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海南省人民醫(yī)院收治的62例COVID-19患者的臨床特征、相關實驗室檢查及治療情況,以期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科學依據(jù)。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21日-2月10日于海南省人民醫(yī)院住院治療的62例COVID-19患者,均符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5]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①流行病學史。發(fā)病前14 d內來自武漢或有COVID-19確診病例的地區(qū)旅居史;與COVID-19患者有密切接觸史;有聚集性發(fā)病。②臨床表現(xiàn):發(fā)熱、咳嗽、腹瀉;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征;發(fā)病早期白細胞總數(shù)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細胞計數(shù)減少。③咽拭子標本SARSCoV-2核酸檢測陽性。符合①中的任何1項、②中的任何2項同時滿足③的患者。排除標準:臨床資料不完整。
按疾病嚴重程度進行臨床分型,即根據(j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6]進行臨床分型。(1)普通型:具有發(fā)熱、呼吸道等癥狀,影像學可見肺炎表現(xiàn)。(2)重型:符合下列任何1項:呼吸窘迫,呼吸頻率≥30次/min;靜息狀態(tài)下,指氧飽和度≤93%;動脈血氧分壓(PaO2)/吸氧濃度(FiO2)≤300 mmHg (1 mmHg=0.133 kPa)。(3)危重型。符合以下情況之一:①出現(xiàn)呼吸衰竭,且需要機械通氣;②出現(xiàn)休克;③合并其他器官衰竭需ICU監(jiān)護治療。本研究獲得海南省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免除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實驗室檢查 普通型患者入院當日或次日進行血常規(guī)、SARS-CoV-2核酸、胸部CT檢查,部分患者進行肝功能、心肌酶譜、血氣分析、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檢測,每3~7 d復查胸部CT,呼吸道癥狀緩解且體溫正常后每1~2 d復查咽拭子SARSCoV-2核酸檢測。危重癥患者每日查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電解質、心肌酶譜、凝血四項、血氣、尿常規(guī)、胸片(chest-X-ray,CR)或CT。SARS-CoV-2核酸標本送海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采用實時熒光定量PCR法進行病原學檢測,試劑盒由上海捷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ABI7500fast實時熒光PCR儀購自美國Applied Biosystems公司,嚴格遵守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有關要求[7]并按說明書操作。
1.2.2臨床資料收集 入院時詳細詢問發(fā)病時間、癥狀,有無基礎疾病,是否有疫區(qū)旅居史或COVID-19患者密切接觸史,最后離開疫區(qū)時間或接觸確診患者時間。每日監(jiān)測患者心率、呼吸、血壓、脈搏、體溫,收集治療基線時血常規(guī)、肝功能、CRP、PCT、SARS-CoV-2核酸、胸部CT/CR結果,胸部CT/CR開始出現(xiàn)病灶增多或吸收時間,SARS-CoV-2核酸轉陰時間。潛伏期是以離開疫區(qū)時間或接觸確診患者時間至初次出現(xiàn)臨床癥狀時間來推算。
1.2.3治療 采用一般支持治療、給氧治療、抗感染、抗病毒治療和無創(chuàng)(或有創(chuàng))正壓通氣呼吸機的應用、連續(xù)性腎臟替代療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等方法。早期主要是對癥支持治療,以降溫為主,減輕患者乏力、納差、精神差等癥狀。進展期如連續(xù)2 d體溫>38.5 ℃、呼吸急促且肺部病灶多的情況下,給予小劑量糖皮質激素治療,劑量40~80 mg/d,療程3~5 d。55例患者輔以清熱解毒、祛濕宣肺化痰、瀉肺敗毒等中藥治療[6]。
1.2.4療效評估標準 CR/CT炎癥滲出進展/好轉的診斷標準為滲出影增加/減少10%以上,或由單側/ 雙側轉為雙側/單側。出院標準[6]:呼吸道癥狀改善且體溫正常3 d后每1~2 d檢測SARS-CoV-2核酸,連續(xù)2次SARS-CoV-2核酸檢測陰性(采樣時間間隔至少24 h),且肺部影像學提示炎癥明顯吸收。
1.3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正態(tài)計量資料以±s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進一步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一般資料 共納入6 2 例患者,年齡28~77(51.8±13.5)歲;男40例,女22例;普通型51例(82.26%),重型2例(3.23%),危重型9例(14.52%)。普通型:男31例,女20例;既往有高血壓6例,冠心病2例,2型糖尿病2例,慢性支氣管炎2例。重型:男1例,女1例;均無基礎疾病。危重型:男8例,女1例;7例有基礎疾病。
2.2流行病學情況 49例(79.03%)有明確武漢旅游或居住史,2例有與COVID-19確診患者密切接觸史,6例在海南省直接接觸武漢人,2例間接接觸武漢人,3 例無明確接觸史。潛伏期1~17(6.85±4.45) d。
2.3臨床表現(xiàn) 50例(80.65%)有發(fā)熱癥狀,其中44例體溫為37.5~38.9 ℃。干咳(39例,62.90%)、乏力(16例,25.81%)、氣促(12例,19.35%)、呼吸困難(9例,14.52%)、咽痛(6例,9.68%)、鼻塞及流涕(6例,9.68%)等癥狀較常見。部分患者出現(xiàn)消化道癥狀(腹瀉、嘔吐各2例,惡心3例)及其他癥狀(全身肌肉酸痛5例,畏寒3例,頭痛2例,咯血1例)。危重癥患者在病程(8.50±2.79) d出現(xiàn)呼吸困難、呼吸衰竭,其中7例需要有創(chuàng)呼吸機支持,2例無創(chuàng)呼吸機支持。
2.4血常規(guī)檢查結果 白細胞總數(shù)正?;蚱?9例(95.16%),淋巴細胞比例低于正常下限35例(56.45%),其中77.78%(7/9)的危重癥患者淋巴細胞計數(shù)低于0.8×109/L。3種分型患者的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計數(shù)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2.5生化檢測結果 52例行肝功能檢測,其中10例(19.23%)出現(xiàn)肝功能損害(6例ALT升高,最高為215 U/L;4例AST升高,最高為317 U/L),8例(15.38%)白蛋白<35 g/L。46例行降鈣素原(PCT)測定,其中19例(41.30%)PCT>0.046 ng/ml。58例行CRP測定,其中38例(65.52%)CRP>10 mg/L。危重癥組有4例在病程中出現(xiàn)腎功能損害。
表1 3種分型COVID-19患者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計數(shù)比較(×109/L,±s)Tab.1 Comparison of white blood cell, neutrophil, and lymphocyte counts among 3 groups of COVID-19 patients (×109/L,±s)
表1 3種分型COVID-19患者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計數(shù)比較(×109/L,±s)Tab.1 Comparison of white blood cell, neutrophil, and lymphocyte counts among 3 groups of COVID-19 patients (×109/L,±s)
與普通型比較,(1)P<0.05;與重型比較,(2)P<0.05。
項目 普通型(n=51) 重型(n=2) 危重型(n=9)白細胞 4.70±1.46 4.62±0.42 9.23±3.38(1)(2)中性粒細胞 3.76±3.97 3.05±0.69 8.15±3.17(1)淋巴細胞 1.26±0.63 1.22±0.22 0.65±0.30(1)
2.6影像學檢查結果 56例胸部CT提示單側/雙側肺葉磨玻璃影,其中9例為單側肺葉磨玻璃影。23例在發(fā)病1~4 d胸部CT即提示上述改變,2例提示雙肺大量滲出性病變及實變。合并雙側胸腔積液1例,胸膜增厚16例,縱隔淋巴結腫大2例。經(jīng)過綜合治療后復查胸部CT/CR提示40例肺部病灶增多,CT/CR進展時間為(9.05±3.75) d。14例治療后第1次復查胸部CT提示病灶明顯吸收。目前有53例經(jīng)治療后復查胸部CT提示病灶明顯吸收,開始吸收的時間為(14.94±7.32) d。4例治療前后病灶無明顯變化。
2.7預后 截至2020年3月14日,病情好轉出院57例(包括5例危重癥患者),3例死亡,各有1例普通型和危重型患者正在住院治療。57例出院患者的臨床資料如下:年齡(51.1±13.4)歲,發(fā)病至就診時間(5.72±4.17) d,SARS-CoV-2核酸轉陰時間(11.56±6.56) d,CT/CR進展時間(9.09±3.75) d,CT/C R 吸收時間(1 4.9 4±7.3 2) d,住院天數(shù)8~34(15.32±6.49) d,總病程9~34(21.05±7.17) d。
COVID-19、SARS和MERS均由冠狀病毒感染導致,但SARS-CoV-2與SARS-COV在遺傳學上差異很大[8],目前認為SARS-CoV-2屬于β-冠狀病毒。徐銳等[9]通過MEGA6.0軟件構建進化樹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MERS流行時間較SARS長,病死率較SARS高。本研究中,62例患者的潛伏期為(6.85±4.45) d,與Backer等[10]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COVID-19患者潛伏期長不利于疫情防控工作。COVID-19主要經(jīng)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是否存在消化道、氣溶膠、母嬰垂直傳播等尚需驗證。本研究中49例(79.03%)來自武漢疫區(qū),其中1例到海南省后與家人密切接觸,其家族中有4人確診,其中2人無任何臨床癥狀,通過篩查病毒核酸診斷,因此,應科學隔離密切接觸者,做到早診斷、早隔離,以切斷無癥狀感染者的傳播途徑。本研究提示COVID-19癥狀多樣,中低熱、干咳是其常見臨床癥狀,個別早期只出現(xiàn)乏力、惡心、嘔吐、腹瀉、全身肌肉酸痛等病毒感染的表現(xiàn),極個別無癥狀,這與之前報道一 致[11-13]。目前在院的1例患者住院時間長達28 d,復查其SARS-CoV-2核酸仍陽性,因實驗條件有限無法行SARS-CoV-2培養(yǎng),其體內是否還存在活病毒尚不明確。
COVID-19發(fā)病機制目前尚不清楚。SARSCoV-2可能通過識別和結合ACE2蛋白來感染人體細胞,攻擊免疫系統(tǒng),導致淋巴細胞下降,出現(xiàn)肺功能受損,從而導致呼吸衰竭。Wang等[14]報道大部分COVID-19患者出現(xiàn)淋巴細胞計數(shù)下降。本研究中95.16%(59/62)的患者白細胞正常或下降,56.45%(35/62)的患者出現(xiàn)淋巴細胞下降,危重癥患者的淋巴細胞下降更明顯,通常合并嚴重低蛋白血癥,容易產(chǎn)生肺水腫,在治療過程中應及時補充營養(yǎng)及白蛋白。當病毒侵入人體后,免疫功能失調,免疫細胞被激活,釋放大量的免疫因子反過來攻擊宿主,產(chǎn)生細胞因子風暴,細胞因子風暴的出現(xiàn)是導致患者最終死亡的主要原因,免疫調控紊亂是膿毒癥發(fā)生的關鍵機制之一[15]。本研究死亡病例中有1例存在肥胖、高血壓等基礎疾病,在疾病后期出現(xiàn)嚴重感染,白細胞、PCT進行性上升,白細胞最高升至63×109/L,隨后出現(xiàn)膿毒性休克、嚴重代謝性酸中毒、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最終死亡。
本研究中,23例在發(fā)病1~4 d胸部CT即出現(xiàn)磨玻璃樣改變,CT/CR進展時間為(9.05±3.75) d,開始吸收的時間為(14.94±7.32) d,雖然治療后大部分患者的肺部病灶可逐漸吸收,但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在出院時肺部病灶均未完全吸收,后期肺部病灶能否完全吸收,需要時間考證。有2例分別在病程第11、13天復查咽拭子SARS-CoV-2核酸轉陰,且患者臨床癥狀減輕,但復查CT顯示肺部病灶增多,提示肺部炎癥滲出程度與臨床癥狀不完全一致,因此應結合影像學檢查來評估病情。2例由于與確診患者有密切接觸史在醫(yī)學隔離期間檢測SARS-CoV-2核酸陽性,但在確診時無臨床癥狀,胸部CT提示已出現(xiàn)斑片狀磨玻璃滲出灶,因此在核酸試劑短缺的情況下可考慮結合胸部CT檢查來進行臨床診斷。
COVID-19與SARS、MERS類似,危重癥患者病程中可出現(xiàn)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ARDS患者肺部感染嚴重[16]。在MERS的治療中,是否需要使用糖皮質激素意見不一[17-18],有研究顯示激素可增高流感病毒肺炎的病死率[19-20]。SARSCoV-2感染可引起以深部氣道和肺泡損傷為特征的炎癥反應,肺部纖維化及實變不如SARS導致的病變嚴重,但滲出性反應較SARS明顯[21]。本研究中COVID-19患者在病程中出現(xiàn)呼吸衰竭,肺部炎癥滲出多,部分可出現(xiàn)肺實變,且連續(xù)2d體溫>38.5 ℃時,給予小劑量激素治療,臨床上可減輕患者氣促癥狀,對改善肺部陰影有一定療效。有研究顯示COVID-19患者存在腎損害可能,建議出現(xiàn)腎損害患者可及早給予CRRT治療,可能降低死亡風險[22]。本研究中,危重癥患者在進展期出現(xiàn)明顯的呼吸困難,胸片提示炎癥進展迅速,短期內出現(xiàn)肺實變,需用機械輔助呼吸,其PCT、CRP指標升高,合并嚴重膿毒癥,其中4例合并急性腎功能損害,8例在早期給予CRRT治療,目前有5例好轉出院。
本研究中4例在病程2~3周出現(xiàn)第2次發(fā)熱,可能與機體免疫反應有關,是否出現(xiàn)免疫反應或感染引起的發(fā)熱,需要進行有關細菌學、病毒學及免疫學方面的研究。面對COVID-19疫情,我國采取的防控措施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但當前國外疫情仍處于流行期,作為一種新發(fā)傳染病,還有很多問題尚不明確,需要進一步研究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