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雅蘭
【摘要】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是個特殊的單元———習作單元,主題為“想象”。作為專門的習作單元,單元的結構安排體現(xiàn)了習作的核心價值。在本單元中,其他版塊的安排都為達成習作這一核心目標服務。因此,在研讀教材時,教師必須要有單元整體意識,注意前后內(nèi)容的鏈接,凸顯單元語文要素,這樣方能放飛學生的想象之翼。
【關鍵詞】統(tǒng)編新教材;語文要素;習作;想象
統(tǒng)編教材從三年級上冊開始,每冊獨立編排一個以培養(yǎng)習作能力為核心目標的習作單元。三年級上冊編排了第一個以“觀察”為主題的習作單元,本單元是統(tǒng)編教材安排的第二個習作單元,主題為“想象”。習作單元與普通單元的編排方式不同,其目的在于改變以往普通單元完全以閱讀為中心的編排方式,重視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同時,引導語文教學更關注表達,旨在改變多年來重閱讀輕習作的教學狀況,將閱讀與寫作有機統(tǒng)一,使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和學習寫作,在寫作中實踐閱讀經(jīng)驗,達到閱讀與寫作融合發(fā)展的目標。
一、理知識體系,把握梯度,綜合提升
本單元的主題語是愛因斯坦的名言———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其實,這并不是“想象”這一語文要素在統(tǒng)編教材里的首次露面,其在中低年級教材已多次出現(xiàn)。
從引導學生感受“想象的樂趣”到體驗“想象的美妙”,從“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到“讀句子,想象畫面”,再到“運用學到的詞語把想象的內(nèi)容寫下來”,從“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展開想象”到“走進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不難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知識體系。因此,教學時除了把握單元組內(nèi)、單元之間不同的教學要求,還應把握年級之間的層級序列,體現(xiàn)訓練的梯度,螺旋式上升,讓語文要素自然落地,綜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二、知單元目標,細化主題,整合信息
習作單元和普通單元的編排不同。習作單元以習作指導為主要內(nèi)容,圍繞習作指導這一核心任務,單元編排了精讀課文、交流平臺、初試身手、習作例文及習作五項內(nèi)容。一個核心,五項安排,環(huán)環(huán)相扣,逐步推進。不論是精讀課文,還是習作例文,以及交流平臺和初試身手等版塊,編輯的意圖都是明晰且集中的———服務于學生最終能自由、自如地寫出“奇妙的想象”。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明確單元內(nèi)各個版塊的教學任務。梳理一下單元內(nèi)五個版塊的內(nèi)容,不難發(fā)現(xiàn),五個版塊的順序安排體現(xiàn)了教材編寫者一定的“教”和“學”的設計思路。
如上表示意,本單元的幾個版塊都從不同角度對想象力進行了訓練。教師在教學時應統(tǒng)籌好各個版塊的教學任務,充分發(fā)揮各個版塊的訓練作用,實現(xiàn)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三、明確各自任務,圍繞重點,多維訓練
(一)用好例文,習得方法
本單元的兩篇精讀課文各具特色,教師在教學中除了要落實好教學目標,還要用心引導學生在品讀課文的過程中,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從中學習和體會課文的表達特點,學習想象作文的寫作方法。這一點充分體現(xiàn)在課后練習中。
兩篇課文的課后練習第一題都指向閱讀,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在品讀課文中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走近作者,從而進一步了解作者想象的內(nèi)容,并從中感受和體會想象的奇妙和有趣?!缎≌娴拈L頭發(fā)》中,小真的長頭發(fā)可以變成釣魚線、可以變成套牛索、可以變成暖身被,還可以變成晾衣繩;長頭發(fā)的打理也很有趣,十個妹妹給“我”梳頭;洗頭發(fā)時抹上的香波泡沫像一個大大的蛋卷冰激凌;直接躺在岸邊讓河水沖洗頭發(fā);要是嫌麻煩,就把頭發(fā)燙起來,最終還能變成小動物的聚會場所,這些創(chuàng)意都值得好好欣賞,引導學生從中體會到“用處的奇妙”?!段易兂闪艘豢脴洹分?,不想吃飯的英英想變成一棵樹,于是就真的變成了一棵樹,想變就變;變的還不是普通的樹,而是一棵長滿了各種形狀的鳥窩的樹;這鳥窩啊,還能在樹上跳舞呢;這跳舞的鳥窩呀,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鴨子、小鱷魚、小狐貍都可以住在里面,你要是喜歡也可以住進去……文中的這些創(chuàng)意也是極妙的,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從中感悟“變化的神奇”。
課后練習的第二題則是指向表達,在分析掌握了故事的整體結構和學習了文章的語言形式之后,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大膽展開想象續(xù)編故事?!缎≌娴拈L頭發(fā)》是順著作者的思路進行想象,引導學生思考小真的長頭發(fā)還能變成什么,用來做什么。《我變成了一棵樹》則是引導學生在借助作者思路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想象世界:如果你也會變,你想變成什么?變了以后會發(fā)生什么奇妙的事?“在現(xiàn)實中發(fā)現(xiàn)問題→在想象中解決問題→回到現(xiàn)實存有美好念想”,這兩篇課文基本上都是按照故事寫作的經(jīng)典“三步構思法”進行創(chuàng)作的。教學時,應讓學生感受這一構思的規(guī)律,搭建自己的寫作框架,建立熟悉的寫作模板。此外,這兩課的語言都是富有兒童真性情的童言稚語,讀起來親切可愛。
(二)激發(fā)興趣,感受樂趣
本單元的交流平臺有兩大作用:一是激發(fā)學生想象的興趣,引導學生體會大膽想象的妙處。二是揭示想象的角度,品味變化的神奇和用處的神奇。“交流平臺”中的三組對話,應指導學生多讀,結合課文,回顧舊知,明確認識到什么叫“有意思的想象”,什么叫“奇特的想象”,什么叫“大膽的,沒有什么是做不到的想象”,讀的時候,不斷回扣原文,不斷加深感受。
本單元的初試身手則采用了當前學齡兒童較為喜愛的游戲形式,讓學生在動手實踐創(chuàng)造拇指畫的過程中感受想象的樂趣,體會大膽想象的快樂之處。繪制拇指畫的這一教學內(nèi)容,要讓學生真正在紙上按出自己的手指印,盡可能地放飛想象之翼,之后借助語言表達,想象成各種有趣的事物,借助這些有趣的事物編織出趣味橫生的故事,在小組、在全班進行交流,將口語表達練習落到實處。分享交流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認真傾聽、用心欣賞,如果能讓同學之間相互評價,提出修改意見,那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提升就更上一層樓了。
(三)自主品讀,放飛想象
本單元編排的兩篇習作例文的一大亮點是利用批注的形式,讓學生在品讀中明白有趣的想象、神奇的想象的背后其實離不開自然合理的想象基礎,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想象會更有意思、也更有意義?!兑恢сU筆的夢想》中,一只鉛筆的五個夢想都是依據(jù)鉛筆的特征展開的想象,這便是我們所強調(diào)的想象要合理,要符合生活特征的原則,這也是學生在想象中應該要學習、掌握的基礎能力。五個夢想都是按照“來到哪里→做什么→表達心情結尾(哈!多么好玩!多么開心)”的結構描寫,清晰明了,易于學生學習借鑒,為學生在想象之路上提供了有效的臺階。《尾巴它有一只貓》也很獨特,該文描寫的是一個反著去想象的故事,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例文的批注能夠激發(fā)學生體會“反著想”的趣味,一旦學生理解了這種“反方向想象”的方式,他們的思維就會被放飛。不管是順著想還是反著想,教師在教學時都應引導學生將思考與表達中的方法進一步結合起來,以學生自讀為主,分層次、分步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可以配合文中的批注進行自讀,可以攜同伙伴自讀,可以結合暢想自讀。
綜上所述,習作單元的各個版塊其實都重在鼓勵學生進行大膽想象,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思維差異,用心、耐心地幫助學生打開神奇的想象之門,引導學生體會想象的樂趣,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真正放飛學生的想象之翼!
【參考文獻】
[1]張敏華.整體觀照立體架構有序推進———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習作教學教材分析[J]小學教學參考,2018(28)
[2]林彩云.把握層級序列,讓語文要素自然落地———以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科書中低年級“想象”能力培養(yǎng)為例[J]新教師,2018
(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qū)實驗學校,福建廈門36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