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海,程昭凱
(西南政法大學 刑事偵查學院,重慶401120)
近年來,隨著鐵路運輸網建設的不斷完善,我國鐵路運輸進入了跨越式發(fā)展的時代。但在鐵路運輸能力提高的過程中,鐵路客車盜竊犯罪也呈現出了一些新特點,引發(fā)了一些新問題,傳統的靜態(tài)防控措施效能正在逐漸減弱,鐵路運輸過程中的旅財安全面臨著更加嚴峻的考驗。鐵路客盜犯罪存在著較為明顯的情境特點,因此根據情境犯罪理論,對鐵路客盜犯罪進行情境因素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情境犯罪防治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1.犯罪人多有客盜犯罪前科
鐵路客盜犯罪要求犯罪人不僅能夠熟練運用各種盜竊犯罪方法,還要掌握一定的鐵路業(yè)務知識,如列車的內部構造、運行時間、沿途經過車站情況,以及列車工作人員的交接班時間等,這些特點決定了客盜犯罪的犯罪人多有鐵路客盜犯罪前科。2016年至2019年,西安鐵路運輸法院共審理客盜案件59 起,涉及61 名被告人。對這61 名被告人進行分析,發(fā)現其中42 名被告人有客盜犯罪前科,占比達69%。
2.犯罪人具有一定的反偵查意識
客盜犯罪的犯罪人反偵查意識最突出的表現為:犯罪人為了逃避因實名制乘車而被公安機關預警盯控,多采取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證件或國家鐵路集團規(guī)定的其他可用于購票乘車的證件購票乘車,以此來降低犯罪風險和犯罪成本[1]。此外,犯罪人還會在犯罪得手后選擇在下一個??寇囌鞠萝?,不會在該趟列車內選擇下一個作案目標,以此來逃避公安機關打擊。
3.犯罪人具有較強的戶籍地或居住地的地域集中性
地域性是大多數盜竊、詐騙、搶劫、搶奪、敲詐勒索等侵財類犯罪人員共有的特征,其作案目標是單純謀求財物,主要表現為同地籍人員同類犯罪的侵財性特征明顯[2]。而在鐵路客盜犯罪中,犯罪人的這種地域集中性表現得更為突出,該類犯罪的多數犯罪人在作案成功后,會將自己的作案經驗教授給本地及鄰近區(qū)域的人,導致該區(qū)域更多人走上列車盜竊犯罪的道路。
1.客盜犯罪高發(fā)于深夜
列車運行過程中,在深夜,部分旅客會選擇邊聽歌邊睡覺,無法感知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對隨身攜帶的財物也就疏于看管,這給了犯罪人可乘之機。有些旅客還會認為車廂是個封閉空間,周圍的人很多,犯罪人一般不敢下手,所以在深夜就放松了警惕。犯罪人利用旅客的此種僥幸心理,實施犯罪的成功率很高。
2.客盜犯罪高發(fā)于旅客上下車時
旅客在上下車時都會聚集在列車車門附近,犯罪人往往會利用此時人多擁擠下手作案,而多數受害者雖感覺有人在碰自己,但往往誤以為是人多時的自然觸碰而疏忽大意,最終導致自身財物受損。
1.既有線列車①既有線列車一般是指區(qū)別于動車組列車的普通列車,即直達特快列車、特快列車、快速列車、普快列車等列車的統稱。上多發(fā)于硬座車廂
為保證讓更多的人乘坐火車到達目的地,鐵路部門會選擇在硬座車廂出售一些無座車票,這就導致硬座車廂常常人滿為患,無形中增加了硬座車廂的治安防控壓力。犯罪人也會利用這一便利條件,選擇硬座車廂中的旅客實施盜竊行為。
2.動車組列車②此處的動車組列車也包含高鐵列車與城際列車。上多發(fā)于二等座車廂
這除了因為二等座車廂也發(fā)售無座車票之外,還因為動車組車廂的車體結構設計存在一定的問題:大件行李放置處是在車廂兩端靠近車門處,旅客對自己的行李往往無從看管。部分犯罪人會趁著列車到站之時,直接在車門附近等候,待下車旅客全部拿完行李,選擇剩余的可能攜有貴重財物的大件行李下手,得手后直接下車。
1.“掏芯”
顧名思義,就是犯罪人趁旅客疏于防備時盜取旅客衣服兜里的財物?!疤托尽倍喟l(fā)于深夜旅客睡著或上下車人多擁擠之時。
2.“洗包”
是從之前“拎包”犯罪手法中衍生出來的,指犯罪人先趁旅客不注意將旅客的行李拿到廁所或車廂連接處等隱蔽位置,將其打開后快速把行李內的貴重物品拿出,再將行李悄悄地放回原來的位置[3]。這類犯罪手法比較隱蔽,受害者不易覺察,事后鐵路公安機關進行偵查的難度也相當大。
近些年隨著移動支付方式的普及,現金的使用率越來越低。因而在當前客盜案件中,現金被盜越來越少,手機被盜越來越多。此外,鐵路仍是大多數大學生回家或返校的首選交通方式,學生隨身攜帶的筆記本電腦往往會成為犯罪人的作案目標。
情境犯罪預防(Situational Crime Prevention,英文簡稱SCP)是指試圖通過改變犯罪的更直接的原因,來限制由犯罪事件引發(fā)的危害[4]。情境犯罪預防理論是20世紀70年代英國學者羅納得·克拉克提出的,克拉克認為,情境犯罪預防是通過改變犯罪的情境來影響潛在的犯罪人,使其能夠理性地選擇行為,從而達到犯罪預防的目的。通過幾十年的發(fā)展,情境犯罪預防理論逐漸趨于成熟,最終形成了以理性選擇理論、日常生活理論、生活方式理論,以及犯罪形態(tài)理論為主要依據和關鍵內容的完整理論體系。
在鐵路旅客運輸過程中,列車的封閉性往往會降低犯罪人實施犯罪的難度。首先,鐵路是我國運輸能力最強的交通工具之一,也是我國旅客出行的首選交通方式,而一趟旅客列車的運輸人數少則一千人左右,多則近兩千人,列車運行過程中常常是各車廂人滿為患。在長時間的列車運行過程中,這么多人不均勻地分布在十幾節(jié)車廂內部,尤其是在硬座車廂,這種人口的短時集聚為犯罪人實施盜竊行為提供了較多的機會。況且列車內部的人員流動性大,又降低了犯罪人實施犯罪行為的風險。其次,列車內部封閉,旅客與犯罪人的軌跡趨于一致。各站點的旅客與犯罪人都是通過同一入口進站,又是通過同一檢票窗口上車,而且還會通過同一出口下車出站。可以說,二者從“站”到“車”再到“站”的軌跡基本趨于一致,這無疑又進一步增加了犯罪人的犯罪機會。
基于生活方式理論的觀點,個人的生活方式對其成為被害人有較顯著的影響。旅客的防盜意識雖然在近些年普遍增強,但長時間乘坐列車,旅客在保管自身財物方面難免會有所懈怠。況且有些旅客還抱著僥幸心理,以為車廂里旅客人多,犯罪人不敢輕易下手作案,而犯罪人也正是利用了旅客的這一心理,有恃無恐地作案。此外,有些旅客的警惕性較低,使用自己的手機或筆記本電腦消磨時間時疏于保管,犯罪人往往會盯上這些旅客,尋找時機下手作案。
日常生活理論認為犯罪事件的發(fā)生需要三個要素:潛在的有犯罪動機的犯罪人,合適的標的物(犯罪對象)以及缺乏有能力的監(jiān)控者。當這三個要素在特定的時間、空間聚合,犯罪就很有可能發(fā)生。這三個要素中,有犯罪動機的犯罪人是一個常數,即每個社會中總有一定比例的人因為各種原因而犯罪,因此,合適的標的物和缺乏有能力的監(jiān)控者是更容易被干預的變量[5]。在鐵路客盜犯罪中,那些因旅客疏于照管而暴露在外的財物就成為合適的標的物,而鐵路公安機關的監(jiān)管漏洞則成為第三個要素。各地鐵路公安機關對于同一列車的防治重點不同,列車上配備警力不足等問題凸顯,暴露了鐵路運輸過程中監(jiān)管者的能力不足。在強調協同保障、科技強警戰(zhàn)略的現代警務模式背景下,鐵路公安機關警務協作不充分、信息化建設滯后等一系列現實問題又進一步放大了這一缺陷。
情境犯罪預防理論經過不斷發(fā)展與完善,最后形成了五大類、每大類包括五小類、每小類中又有若干方法的情境犯罪預防的措施體系[6](如表1所示)。
表1 情境犯罪預防的5個策略及25種具體措施
增加犯罪難度是情境犯罪預防理論中較為基礎的預防措施,對犯罪目標的加固則是增加犯罪難度的重點[7]。在鐵路客盜犯罪中,犯罪人的犯罪目標是旅客隨身攜帶的貴重財物。對旅客隨身攜帶的貴重財物進行“重點加固”,就需要列車乘警加強防盜宣傳,督促旅客保管好自身財物。具體來講,乘警要深入落實“五勤工作法”,即在列車運行期間勤宣傳、勤巡視、勤觀察、勤盤問、勤總結;在列車值乘期間,乘警要堅決落實“一小時巡車制”,巡視過程中應當仔細觀察車廂中的人員,對于有異常行為或舉動的,要及時上前盤問,必要時對其攜帶的物品進行檢查。此外,乘警還應當對日常工作進行細致總結,并且從中發(fā)現列車運行過程中的高發(fā)案區(qū)段和高發(fā)案時間,對于高發(fā)案的重點區(qū)間要加強對旅客進行防盜意識宣傳。
除了對犯罪目標進行重點加固外,增加客盜犯罪的難度還應當做到“入口控制”與“出口掃描”。首先,要加強鐵路實名制購票、檢票工作,在旅客購票、取票的環(huán)節(jié),要嚴格把控,做到票、證、人三者的統一。檢票環(huán)節(jié),在做到票、證、人三者統一的基礎上,要對使用護照、駕照等其他證件的人進行重點管控。此外,要主動收集信息,通過利用現有的信息資源平臺,加強對重點人員的研判和預警工作。其次,要強化旅客下車出站時的檢票工作,對于購票區(qū)間與實際乘車區(qū)間不符的人,要對其詳加查問,對發(fā)現攜帶物品中可能有贓物的要與列車乘警及時聯系,確認物品的實際所有人。
增加犯罪風險,要從“利用現場控制者”和“強化正式監(jiān)督”兩個方面著手。
一方面,鐵路公安機關應當主動做好與列車上其他部門工作人員的治安聯勤工作。實施路內聯防工作,是鐵路運輸企業(yè)參與護路聯防工作的具體形式,鐵路公安機關應當依法督促鐵路運輸企業(yè)黨政共抓、逐級負責、系統協同、全員參與,積極構建多位一體的鐵路治安防控工作格局[8]。首先,鐵路公安機關應當定期開展與鐵路內部其他參與列車值乘單位的座談交流,通報重點列車、重點時間和重點區(qū)段情況,查找當前治安聯防工作存在的問題,共商解決方案。其次,乘警上車后,也要組織召開乘警、列車長、列檢長三方參與的治安聯防會議,針對每趟車的旅客人數情況(包括旅客人數分布)、重點人員情況等對治安聯防工作進行重點部署。最后,在例行車廂巡視的過程中,乘警要直接督促每節(jié)車廂的列車員通過實名制驗票等工作加強對自己負責車廂的治安秩序維護工作,對于票、證、人不符以及有異常行為或舉動的人員,列車員要及時向乘警反映。此外,鐵路公安機關還應當發(fā)揮治安聯防工作的主體作用,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企事業(yè)單位內部治安保衛(wèi)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強化對鐵路內部其他單位的監(jiān)督檢查,對于無視監(jiān)督檢查或長期不予整改的單位或個人,要堅決予以處罰。
另一方面,鐵路公安機關還應當著力加強鐵路信息化建設。以信息引導警務,推進電子警務建設,實現警務信息化已成為一個時代的命題,并成為正在或即將產生巨大影響的第五次警務革命[9]。鐵路公安機關的信息化警務建設要堅持立足于鐵路大局,服務于鐵路實踐。公安部鐵路公安局作為全國鐵路公安的領導機構,要組織相關技術人員及法律專家制定統一的鐵路公安機關警務信息化建設發(fā)展規(guī)劃,為各鐵路公安局建設本局信息化平臺或系統提供統一的標準。鐵路系統應“全路一盤棋”,共享數據、互通信息,順應信息化浪潮推進鐵路安全系統建設。具體做法上,比如在列車上全方位安裝視頻監(jiān)控系統,并且主動爭取與地方公安機關的“天網”工程實現互通互聯,以此來有效震懾列車上潛在的犯罪人,等等。
鐵路客盜犯罪作為典型的“逐利性”犯罪,一般來講,犯罪人的主觀目的就是謀取利益。減少犯罪收益主要通過“轉移犯罪目標”與“破壞銷路”這兩種預防措施來實現。
一方面,鐵路公安機關應當加強宣傳工作,督促旅客盡量不要隨身攜帶大量現金及貴重物品乘坐列車。為加強宣傳效果,可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線上,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大眾化網絡平臺;在線下,可以在車站通過廣告牌、廣播、視頻廣告等載體,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宣傳,引導旅客實現自我“轉移犯罪目標”,以此來減少犯罪人的犯罪機會。
另一方面,鐵路公安機關還應主動與地方政府各部門建立治安聯防機制。鐵路治安防控體系的構建離不開與地方相關部門的合作,所以鐵路公安機關要想做好客盜犯罪的防治工作,必須積極主動地爭取地方黨委和政府的支持。一方面,建立鐵路公安機關與地方公安機關之間的情報合作機制,做到情報信息共享;另一方面,鐵路公安機關還應當與地方工商部門加強聯系合作,尤其是聯手對鐵路沿線的廢品回收、二手電子產品回收等場所進行重點管控,對發(fā)現存在涉鐵盜竊犯罪贓物的場所要堅決予以懲治。
在鐵路客盜犯罪中,可從“減少挫折和壓力”“阻止模仿”這兩方面入手減少犯罪刺激。
一方面,針對鐵路客盜犯罪的犯罪人多有前科的特點,鐵路公安機關要與地方司法部門進行合作,加強對犯罪人的疏導,對犯罪人進行心理干預,引導其放棄犯罪。鐵路客盜犯罪人具有較強的戶籍地或居住地的地域集中性特點,鐵路公安機關要與地方民政部門及居委會或村委會共同加強對犯罪人較為集中地域的特殊困難群體進行走訪,并配合地方相關部門做好困難群眾救助和幫扶工作,以此來消除潛在的犯罪人。
另一方面,鐵路客盜犯罪的犯罪手法具有較強的趨同性。犯罪人往往會在犯罪行為得逞后,將自己的犯罪手法教授給同一戶籍地或居住地的其他人,這使得該地區(qū)具備這種犯罪手法的人越來越多。而阻止對犯罪手法的模仿需要鐵路公安機關在配合地方民政部門做好困難群眾救助和幫扶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工作,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新聞報道等方式宣傳鐵路公安機關對客盜犯罪嚴厲打擊的決心,也可以通過公告鐵路客盜犯罪典型案例判決結果的方式震懾潛在的犯罪人。
客盜犯罪的犯罪人時常會將自己所實施的犯罪解釋為一種“中立化”的行為,以“不懂法律”或“心存僥幸”作為實施犯罪的借口,并以此來獲得內心的自我安慰。針對這一特點,可以采取如下相應措施。
首先,設定規(guī)則。除了以國家法律形式出現的規(guī)范以外,村規(guī)民約也是一種重要的鄉(xiāng)村治理方式和規(guī)范,在一定程度上其與國家法律調整鄉(xiāng)村秩序的目標是一致的,能夠很好地促進鄉(xiāng)村社會秩序的構建[10]。鐵路客盜犯罪既然具有犯罪人戶籍地或居住地的地域集中性特點,那么,在這些地方探索制定一些禁止盜竊行為的村規(guī)或社規(guī),也是一種較為妥當的客盜犯罪情境預防措施。為保證這種村規(guī)或社規(guī)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可以設計一定的處罰措施和針對客盜犯罪的舉報獎勵,在實際的執(zhí)行環(huán)節(jié)上可以通過簽名具?;蛘邔懕WC書等方式來完成。
其次,張貼提醒說明。在火車站、列車內部,尤其是在列車內容易發(fā)生客盜犯罪的地點要設立警示牌,警示牌的內容可以是國家法律法規(guī)針對盜竊行為的懲處措施,也可以是提醒旅客保管好自己的隨身攜帶財物。同時,在安裝視頻監(jiān)控的列車內,可以在視頻監(jiān)控安裝位置附近設立警示牌,震懾犯罪人。
針對當前鐵路客盜犯罪的高發(fā)態(tài)勢,情境犯罪預防理論為鐵路客盜犯罪的防治工作提供了一條新的現實路徑。但是情境犯罪預防理論自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過度重視犯罪發(fā)生的機會而忽視了犯罪產生的深層次原因。而且,由于我國對情境犯罪預防理論的研究存在起步較晚、深度與廣度不夠等問題,所以,能否將情境犯罪預防理論成功應用于防治鐵路客盜犯罪中,還有待實踐進一步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