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居文
【摘 要】本文對快速跑"改進步長"教學進行了深入研究,希望通過本文可以為相關工作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田徑;快速跑;"改進步長";教學案例
1背景與思路
途中跑技術是快速跑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運動員穩(wěn)定步頻的條件下盡可能提高步幅才能使快速跑成績得到有效提高。在之前教學活動實際進行中,教師大多數都是利用后蹬跑、下坡跑等方式對學生步長問題進行有效解決。然而這些方式在實際應用中由于本身所具有的缺陷很難使學生的步長得到有效改進。筆者認為在訓練學生快速跑的過程當中,通過有效的登地讓學生取得更加更好地向前動力,同時配合有力有節(jié)奏地擺臂及積極送胯頂膝等一系列動作作出合理的途中跑動作是提高學生步長的關鍵所在。在這一過程當中上下肢動作的協(xié)調性是學習學生在學習時的難點內容,因此本課設計了以““海綿格”教具,以”海綿格”不同間距等條件限制的限制性教學法為主要策略對學生展開了相應的教學。
在教學中所采取的具體教學路徑是:首先,通過有效的方法對學生送髖、擺臂等動作進行積極糾正,讓學生在間距各異的”海綿格”的跑道上進行有效的練習。引導學生學會動作,有效提高其動作規(guī)格。在學生經歷了反復練習之后,教師應當進一步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特點及其能力的區(qū)別選擇合適的”海綿格”作為自身匹配的步長。最后讓學生通過沒有”海綿格”格的跑道比賽對整個學習的成果進行有效檢驗。正如錢文忠教授所說的:“學習不是快樂的,而訓練也從來都是和枯燥相伴,與挑戰(zhàn)同行”。因此在本節(jié)課堂當中為了有效保障教學質量,教師所選取的心理調節(jié)路線為好奇-嘗試-挑戰(zhàn)-克服-超越-延展為中心教學思想。推動學生從無目的好奇嘗試,一直到積極的挑戰(zhàn)自我體驗成功再到品質輻射提升輻射生活。
2教學實錄
2.1專項性練習
首先,引導學生在原地進行擺臂練習。為了有效保障學生擺臂動作的規(guī)范性,教師應當指導學生采用兩腳前后站立的姿態(tài)進行快速擺臂,讓學生充分的體驗到在起跑之后的加速跑階段。在這一過程當中,一部分學生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存在著左右搖擺的情況。其次,弓步擺臂。通過該動作的有效進行可以讓學生體驗到大而有力并且有一定節(jié)奏的擺臂。學生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做得都比較好;再次,蹬抬練習。指導學生將”海綿格”放在腳前大約一米的地方,并且做上一個蹬抬的動作。讓學生在抬腿的同時進一步加大收髖力度,引導學生向前上方頂起,在落下時跨過”海綿格”格。由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相對較為陌生,因此在剛剛開始登地的時候無法做出快速而有力的動作,而且支撐腿無法蹬直。為了有效保障教學效果,教師引導學生登地以后隨著慣性另一條腿會自然抬起,這時只需要再向前向上抬高腿就行。引導學生經過反復練習之后情況有所改進;最后,引導學生進行行進間的連續(xù)登臺練習,讓學生把前兩個練習進行有效結合讓學生做出連貫動作。當學生把動作連起來之后,發(fā)現有點像跑了。找到感覺之后再鼓勵學生進行積極的登臺動作,最終發(fā)現效果很好。通過體驗,教師應當為學生總結動作要領,手臂前后擺動后腿充分蹬地,膝蓋向前上方高抬。
2.2短距離快速跑
首先讓學生進行嘗試性的練習。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們看到一排排擺放整齊的”海綿格”有些興奮又有些害怕,時不時地小聲議論道:“這要怎么跑過去呀?”“會不會踩到上面呢?”。教師在教學中發(fā)現大家對如何跑有很多疑問。便引導學生:“大家不要怕,下面我們試一下好嗎?”。在學生嘗試完成之后,有部分學生發(fā)現了踩著”海綿格”以及跨大步的現象??吹竭@樣的情況,筆者引導學生對具體產生原因進行分析。學生們踴躍回答:“前后擺臂要大,膝蓋要向前,上方高抬,不能用腳后跟落地”等等。教師回答說:“大家總結得非常好,還記得前面老師帶你們做過的幾個動作嗎?其實就是跟剛才大家討論的方法。大家看老師先示范一次”?!巴?,老師跑得太漂亮了”。掌聲響起,然后引導學生進行動作比賽,檢驗學習效果。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比賽,讓學生觀察是否通過本節(jié)課堂的訓練真正的提高了步長并且跑出了更快的速度。話音剛落第一排的學生就已經做好了起跑的準備。不同小組之間開始了比賽,各自為各自的隊友吶喊加油。
3反思與分析
限制教學法是引導教學走向目標的一種有效方法,該方法在實際應用中以標準、規(guī)格等條件限制引導學生直奔主題,避免學生產生錯誤動作,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教學方法。本課利用不同間隔的”海綿格”調整學生在快速跑中的步幅,引導學生學會有節(jié)奏地擺臂,有力地后蹬地提高其步幅。在學習的初級階段學生有意識地按照教師設定的建筑進行,讓學生有意識地提高步長。等學生熟練掌握動作之后,教師應當允許學生結合自身情況調整合適的步長進行練習。后續(xù)再去掉限制條件,讓學生能夠在常態(tài)下提高動作。這一設計不僅符合技能形成規(guī)律,也可以保障學生能夠根據自身實際條件掌握和科學的動作。
參考文獻:
[1]周玉蘭. 教師與課堂因素對上海市小學體育課學生身體活動水平的影響與干預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20.
[2]刁玉翠. 3~10歲兒童基本運動技能發(fā)展與教育促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8.
[3]黃傳婷. 上海市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健康促進教學案例的設計與實踐[D].上海體育學院,2010.
(作者單位:運城學院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