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兵
全國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倡導“三位一體”的閱讀理念,即把課上教師的教讀、學生的自讀與整本書的閱讀有機地關(guān)聯(lián)起來,從而實現(xiàn)學生閱讀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以“寓言類整本書閱讀”為切入點,進行了以下探索。
1.梯度式閱讀,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守株待兔》《南轅北轍》寓言故事,對于寓言的相關(guān)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掌握了學習寓言的方法。教師由此延伸,引導學生閱讀《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然后由中年級向低年級、高年級輻射,低年級學生讀《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彩圖注音版)》,高年級學生讀《拉封丹寓言故事》,由此形成梯度式閱讀。
教學中,以多種方法指導學生進入閱讀情境。在低年級閱讀課的初始階段,教師采用“給圖畫猜讀”的方法,幫助學生回顧讀過的寓言故事,如《對牛彈琴》《拔苗助長》《井底之蛙》《東施效顰》等,在回顧寓言故事的同時,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在中年級《中國古代寓言》閱讀課上,教師也引導學生進行猜讀,但形式上卻有了變化,教師說出寓言故事中的人物特征,學生據(jù)此猜出寓言故事,如《鄭人買履》《掩耳盜鈴》《自相矛盾》等。在此基礎上,教師讓學生歸納不同人物的共同特點。這樣的閱讀活動,激發(fā)了學生進一步閱讀的興趣,促進學生分享交流、提升認識。
2.讀中引導,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
在閱讀《拉封丹寓言故事》時,學生發(fā)現(xiàn)作者描寫的老鼠形象居多,感到疑惑不解:“作者為什么不直接寫這類人物,而要用老鼠的形象呢?”正當學生“悱憤”之時,教師啟發(fā)學生閱讀書的“前言”,了解寫作背景,于是學生恍然大悟——拉封丹所寫的寓言故事與他當時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有關(guān),他需要借助動物形象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學生就明白了結(jié)合背景展開閱讀是一種理解作品的方法,它可以幫助學生在閱讀中認識作者、認識社會、認識人生。
3.講寓言故事,使學生內(nèi)化積累語言
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后,教師引導學生練習講故事。在引導低年級學生閱讀時,教師以《河豚發(fā)怒》為例,引導學生在閱讀感悟、觀察圖畫的基礎上練習講故事。之后,讓學生講述自己喜歡的故事,并在小組中交流。講完后,教師組織全班同學根據(jù)評價標準(如聲音洪亮、講述清楚明白、說明蘊含的道理)進行評價。在講述的過程中,學生既讀懂了故事,又習得了語言,還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以“寓言類整本書閱讀”為切入點的閱讀教學,不僅讓學生在讀懂、讀好、會讀的過程中愛上了寓言故事,而且讓教師找到了“三位一體”閱讀理念在教學中具體的落實路徑,為今后進行更加深入細致的研究打下了基礎。
編輯 _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