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遠鵬
《山海經(jīng)》是中國上古社會的一部科技史
《山海經(jīng)》為什么能成為中國上古社會的一部科技史呢?
從中國科技史角度來說,《山海經(jīng)》則是它的活水源頭,或者說,《山海經(jīng)》就是中國上古社會的一部科技史。當然這部書絕不僅僅涉及自然科學范圍,也涉及到很多社會科學問題。
首先,從時代上來看,《山海經(jīng)》成書,據(jù)西漢劉秀(歆)在《上〈山海經(jīng)〉表》中所說:“《山海經(jīng)》者,出于唐虞之際。……禹別九州,任土作貢,而益等類物善惡,著《山海經(jīng)》?!彼坪酢渡胶=?jīng)》產(chǎn)生于唐堯虞舜之際,作者為大禹和伯益,這一判斷可能過于早了一點。東晉郭璞、齊顏之推亦持此說。
我們認為,不管《山海經(jīng)》的成書具體定在何時,但它是一本先秦古書則是無疑的。
其次,從內(nèi)容上來看,先秦古書,并非唯獨《山海經(jīng)》一種,諸如《詩經(jīng)》《尚書》,比比皆是,但其他先秦古書中所記載的古代科技發(fā)明發(fā)現(xiàn)均莫能與《山海經(jīng)》相比……
《山海經(jīng)》中的科技發(fā)明
《山海經(jīng)》中所記載的科技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十分豐富,不可盡舉。
天文、歷法
《山海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載:“西海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曰弇茲?!薄按蠡闹?,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樞也。吳姬天門,日月所入。有神,人面無臂,兩足反屬于頭上,名曰噓。顓頊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獻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處于西極,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p>
郭璞注云:“主察日月星辰之度數(shù)次舍也?!庇纱丝梢姡皡羌扉T”是一座觀象臺,其用途是測量天象的,也是為編制歷法而用的。吳姬天門的建造者是顓頊的曾孫噓。那么,“西極”在哪里?“吳姬之門”究竟是什么呢?
西極就是弇茲,即今天的英國。從比較語言學來看,英吉利一詞,起源于日落之神的“奄茲”(弇茲);吳姬天門,即現(xiàn)在英國的沃爾弗漢普頓,其讀音是基本一致的。在它附近的索爾茲伯里小平原上,聳立著一座令人驚嘆的巨石陣,建成已有四千多年了,與碳14測量的年代相符。這里,每當夏至時,太陽恰好在圓圈中心與標石的連線上,于標石的上方冉冉升起。最重要的是,英國天文學家霍金斯利用電子計算機計算,發(fā)現(xiàn)石圈的一些關鍵結構的連線和一年中太陽、月亮的運行路線相合達24次之多。在標石上空,56年的周期中,有3年可以在仲冬滿月之夜看到月蝕,而圈內(nèi)的56個坑穴正好和上述周期相符,從而認定其為觀象臺,而在《山海經(jīng)》中則早有記載。
地理、歷史、語言、人種學
我們的先民除了對日月星辰進行了觀察,也對自己賴以居住的地球的大小和形狀進行了探索。在《山海經(jīng)》研究中,看法最大膽并卓有成就的當推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研究員宮玉海先生。宮玉海先生是《山海經(jīng)》研究的專家,他“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功不可沒。他提出的一些論點往往極富創(chuàng)見,有的甚至石破天驚,令人耳目為之一新。他的一些新觀點,如“《山海經(jīng)》世界圈說”等震動了學術界,獲得了學者們的認同,并往往為考古所證實。
宮玉海先生運用語言民族學和比較語言學的方法,對《山海經(jīng)》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發(fā)表了多篇專論。他認為,《山海經(jīng)·大荒東經(jīng)》中的“因民之國”,從語言學角度分析,“因、奄、於”都表示大陸邊緣之意,“因民之國”即“印第安”,其國在美洲。
礦產(chǎn)、醫(yī)藥
《山海經(jīng)》中所記載礦產(chǎn)甚為豐富,綜合有關學者的統(tǒng)計,凡十二類九十二種,產(chǎn)地652處,分布于我國各地。
器物發(fā)明、建筑技術
《山海經(jīng)》中所記載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很多,如:漁獵生產(chǎn)?!逗?nèi)經(jīng)》:“少皞生般,般是始為弓矢?!鞭r(nóng)業(yè)生產(chǎn)。《海內(nèi)經(jīng)》:“后稷是始播百谷”,“叔均是始作牛耕”?!洞蠡谋苯?jīng)》:“叔均乃為田祖?!薄?/p>
可貴的科學探索精神
我們的先民在上古的時候,就對自然界千奇百怪的現(xiàn)象進行了觀察、記錄和探索,顯示了可貴的科學探索精神,并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科學資料?!逗M獗苯?jīng)》云:“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眠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啟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睂嶋H上,這里所記錄的是北極地帶半年為晝、半年為夜和北極光等極地現(xiàn)象。這說明我們的先民很早就對極光進行了觀察。
著名的“夸父逐日”的故事,后人一直把它看成是一個神話故事,其實是一種誤解;這是上古先民探索太陽運行規(guī)律的一次生動寫照,是一次重大的科學探索活動。夸父為科學而獻身的偉大精神,雖比之后世西方的哥白尼,也是毫無愧色的。
廣義的科學與研究的視角
英國著名科學家J·D·貝爾納(1901一1971)為代表的科學家們認為,科學在不同時期、不同場合有不同意義。科學有若干種解釋,每一種解釋都反映出科學某一方面的本質特征。這是廣義的科學概念。
法國科學家狄德羅(1713一1784)在他主編的《百科全書》條目中,開始列入了“技術”條目。他指出:“技術是為某一目的共同協(xié)作組成的各種工具和規(guī)則體系。”就《山海經(jīng)》中所涉及的科學技術而言,恐怕只能適用于較早的和較為質樸的概念,這與上古時的社會形態(tài)相一致?!渡胶=?jīng)》涉及的科技內(nèi)容十分廣泛,諸如天文、歷法、地理、氣象、動物、植物、礦產(chǎn)、醫(yī)藥、地質、水利、考古、歷史、冶金、建筑、語言、人類學、民族學、海洋學和科技史等等,基本上是一部自然科學的百科全書,當然也涉及到若干社會科學的門類,實際上上古時代人們對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這兩大范疇并沒有什么區(qū)分,只不過由于生存和繁衍的需要多著重于自然科學罷了。
我們應該采用一種什么樣的視角來研究《山海經(jīng)》呢?
需要明確的是,研究古代文化,特別是研究《山海經(jīng)》,必須有充分的思想認識上的準備,要把眼界放寬,思路擴大,否則容易鉆牛角尖,無回旋余地,甚至被一些陳腐觀念、習慣勢力所干擾,跳不出“權威”、“定見”的框架,就無法取得突破。因此,要掌握和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要辯證地、實事求是地去研究與思考。要從發(fā)展變化的觀點看問題,而不能用今人的眼光看上古世界,也不能用現(xiàn)代的政治、地理、學科劃分加以局限。上古世界本是混然一體,四五千年前到一萬年前,只有家族與氏族,還沒有形成國家和民族等概念。
《山海經(jīng)》中所記載的科技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尤以夏代以前為多,其超越同時代的歐洲之遠,自固不待言;且當時我們先民的科學實踐活動,已遍及包括今日歐洲在內(nèi)的世界其他幾個大洲,對此,李約瑟博士并未予以證明,或者說,他也許并未意識到。而這些科學史的記載,正是今天我們在進行《山海經(jīng)》研究中要加以大力發(fā)掘并研究整理的寶貴的精神財富。
研究《山海經(jīng)》中科技記載的意義
我們正在努力學習和掌握現(xiàn)代科學技術基礎知識,了解一些古代的科技史,是有積極意義的:提高科技素質,培養(yǎng)科學精神;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再鑄輝煌。(來源:《暨南學報》1996年1月,有刪節(jié),此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