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眾所周知,中國歷史上有不少皇帝,或是被逼,或是自愿地將自己的皇位交出。歷史上,君主生前便將統(tǒng)治權(quán)讓給他人的行為叫禪位。那么,禪位的皇帝最后的下場都怎么樣了?
據(jù)《史記》記載,帝堯認為舜比自己的兒子丹朱賢能,就“令舜攝行天子之政”,把帝位禪讓給了他。而舜年老之后,“薦禹于天”,又把帝位禪給了禹。
與堯、舜的主動禪位不同:公元220年,魏王曹丕強迫漢獻帝劉協(xié)交出皇位,漢朝滅亡,曹魏成立。
漢獻帝禪位后,曹丕封他為山陽公,規(guī)定其地位在所有諸侯王之上,給了他一萬戶的封地,而且還有遇到皇帝不下拜、受皇帝召見可以拒絕、出門用皇帝儀仗的特權(quán)。
風(fēng)水輪流轉(zhuǎn)。266年,曹魏政權(quán)的最后一任皇帝魏元帝曹奐也被晉王司馬炎逼迫禪位。曹奐也獲得了善終。他被封陳留王,其待遇和劉協(xié)完全一樣。
雖然晉朝對禪位的曹奐不賴,但司馬家的子孫并沒有得到相應(yīng)的回報。420年,宋王劉裕派手下傅亮勸晉恭帝司馬德文禪位。司馬德文禪位后被軟禁,兩年之后被殺害。
劉裕殺晉恭帝,為南朝受禪者樹了一個惡劣榜樣。劉宋代晉之后,南朝禪位之帝開始了悲慘命運。479年,劉宋末代皇帝宋順帝禪位給南齊后,不到一個月即被殺害,全家人都遭遇了同樣命運。502年,梁武帝蕭衍派手下去逼迫南齊末代皇帝齊和帝吞金自殺,才15歲、剛禪位一天的齊和帝說道:“我死不須金,醇酒足矣!”最終,他在喝得爛醉如泥時被勒死。558年,禪位半年的梁敬帝也被殺害。
禪位的北朝皇帝也沒一個善終。西魏末代皇帝恭帝在禪位給北周的同年被害;東魏末代皇帝孝靜帝在禪位給北齊的同年被毒殺。581年,楊堅暗中派人殺死已禪位的北周靜帝宇文闡,還假惺惺地隆重祭悼。北周皇室的大部分均被害身亡。
從隋朝開始,除去禪位去當(dāng)太上皇的,有三百多年沒有出過禪位給外家人之事。直到908年,后梁太祖朱晃(更加通行的名字是朱溫或朱全忠)毒殺禪位一年的唐哀帝李柷。大唐宣告滅亡。
禪位皇帝還有一些并不是處于朝代的最后,而是處于朝代的中間。他們把皇位禪給后代,自己去做太上皇了。這種禪位給自家人的稱為“內(nèi)禪”,相應(yīng)地,禪位給權(quán)臣等外家人的就是“外禪”。
史上第一個太上皇是劉邦的爹劉太公,他一輩子就沒當(dāng)過皇帝,并不是禪位之君。第二個太上皇是北魏獻文帝拓跋弘。拓跋弘喜好黃老之術(shù),對富貴和權(quán)利非常淡泊,因此禪位于太子拓跋宏。禪位后五年,獻文帝被馮太后暗殺,史書記載,馮太后是為報復(fù)情夫被殺之仇,才對太上皇下此毒手。
其實有的皇帝想當(dāng)太上皇還有一大理由,就是甩鍋。577年,北齊后主高緯見國家將滅,不想成為亡國之君,遂禪位于太子高恒。24天后,父子倆雙雙被北周所俘,一年后被害。
俘虜高緯父子的是北周武帝宇文邕,他的兒子宣帝宇文赟認為當(dāng)皇帝不自由,就禪位給兒子宇文闡,自己逍遙了一年后暴死。
唐朝當(dāng)太上皇的就很多了。玄武門之變后,唐高祖李淵見兒子李世民羽翼已豐,連親兄弟都殺,不知何時會對自己下手,索性禪位給他。神龍政變(太子李顯、宰相張柬之等發(fā)動的推翻武周的兵變)之后,奄奄一息的武周則天大圣皇帝武曌禪位給兒子李顯,不久后老死;712年,無心帝位的唐睿宗李旦禪位給兒子李隆基;安史之亂后,太子李亨在寧夏靈武遙尊遠在四川的唐玄宗李隆基為太上皇,李隆基無奈只得接受,下了封禪位詔書。
下一個當(dāng)太上皇的是宋朝著名畫家、書法家趙佶,他在金軍壓境時,為甩鍋,禪位給兒子趙桓,兩年后,徽宗父子被俘,是為“靖康恥”,兩父子最終在金國被折磨致死。
南宋的禪位之君多是因為厭倦政事,才去當(dāng)了太上皇。宋高宗趙構(gòu)禪位給其遠親趙昚;同樣倦于政事的宋孝宗趙昚也禪位給兒子宋光宗趙惇;趙惇即位后,受到皇后挑撥,與父親失和,一些權(quán)臣也對他不滿,宋孝宗死后不久,光宗被迫禪位于其子趙擴。
最有意思的太上皇就是“古稀天子”“十全老人”乾隆。乾隆在即位時曾立誓:“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當(dāng)傳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紀元六十一載之?dāng)?shù)?!币驗闋敔斂滴踉谖?1年。乾隆為表孝顧,不敢超過爺爺,表示能當(dāng)60年的皇帝就不再干了。但是乾隆實在是太長命了,真的當(dāng)了60年的皇帝。君無戲言,無奈的乾隆只得禪位于兒子颙琰,即嘉慶帝,但他還是繼續(xù)掌權(quán)直到去世。
歷史上禪位的皇帝,不管是昏君還是被逼禪位的賢人,除去那些為了甩鍋和疲于政事的外,其實都有效地避免了戰(zhàn)爭。比如要是唐玄宗不同意禪位,在安史之亂以外,勢必還要再發(fā)生一起皇位爭奪戰(zhàn)。無論他們自己和皇室后代最后的下場如何,他們還是為百姓們作出了一定貢獻。
(摘自《新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