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睿
技法指導(dǎo)
如果我們將一篇作文比作一串珍珠項鏈的話,那么貫穿其中的細線就是將零散的珍珠化零為整,構(gòu)成一個整體,來表現(xiàn)項鏈整體的脈絡(luò)清晰之美、造型藝術(shù)之美、渾然一體之美。因此,寫好記敘文,必須做到一“線”貫之,串“珠”成文,脈絡(luò)清晰,線索分明。
接下來,就記敘文的線索簡要地給大家?guī)c意見:
一、了解線索分類
線索有不同的分類,根據(jù)作用可分為敘事線索、抒情線索、邏輯線索;根據(jù)多少可分為單線、復(fù)線、多線;根據(jù)重要程度可分為主線、副線;根據(jù)藏露程度可分為明線、暗線等。寫作時,或受寫作材料自身特點的限制,或為使文章結(jié)構(gòu)完整嚴謹,或為彰顯文章條理,或為凸顯篇章設(shè)計的藝術(shù)魅力,線索的表現(xiàn)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
二、掌握最常見的“線索串珠法”
即以“人、事、物、時、空、情”為線索。其中“情”包含“變”和“不變”兩種形式。具體講:
1.以某人的見聞和感受為線索。
這個“某人”既可以是作者,也可以是事件中的人物。但他絕對不能是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作者極力表現(xiàn)的核心人物。這個“某人”可以扮演單一的角色,在文章中只做看客,不參與事件;也可以扮演多重身份——一方面是看客,另一方面參與中心事件,但也是略寫的內(nèi)容。他只是線,如果詳寫了就變成了珠,他就由線索人物變成主要人物了,造成喧賓奪主的后果。用這種線索寫出的文章往往真實感較強,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
2.以某物為線索。
“某物”既可指一個具體的事物,也可以是一類事物。在記敘文中,“事物”是組織情節(jié)、串聯(lián)事件的重要憑借。用事物作為線索安排事件內(nèi)容,該物應(yīng)與人的情感具有密切的關(guān)系,是一種能引起人強烈情感體驗的事物,而非一般的物品。
3.以某事為線索。
事件可大可小,一般有“由一件事引發(fā)多件事,引發(fā)的這一事件即為文章線索”和“由多件事構(gòu)成的一件大事,大事就是文章線索”兩種形式,這是一篇具有完整故事情節(jié)的記敘文常用的線索安排方法。不管用哪種形式,要注意主要事件的記敘要突出,次要事件要交代清楚,主次搭配合理,敘述井然有序。
4.以時間的變化為線索。
它包括時間點的變化、時間段的變化,還有一種情況,行文沒有表明時間的詞,只有行為的先后順序,這也屬于時間的變化。例如早晨、正午、傍晚,是時間點的變化;春夏秋冬是時間段的變化;先……接著……
再……最后……,是表明進程的時間變化。以時間的推移為順序,將諸多材料組合成文章。這種組材方法,費時少,文章層次清晰。
5.以地點的變化或方位的變化為線索。
地點變化是指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表示空間位移。方位變化是地點不變,方向變化或范圍轉(zhuǎn)換,前者如東、西、南、北,上、中、下;后者如內(nèi)、外等。寫作時以地點的轉(zhuǎn)換來組織材料。地點轉(zhuǎn)換,就是空間的轉(zhuǎn)移,或立足點、觀察點的轉(zhuǎn)換。在通常情況下,事情發(fā)展的時間和地點的變化是統(tǒng)一的,寫作中要注意二者的結(jié)合。
6.以某人或某物對別的某人或某物的某種情感(變化)為線索。
有相當一部分記敘文往往以作者的意念流動、情感轉(zhuǎn)變作為貫穿全文的線索。以情感作為動力,推進情節(jié)的發(fā)展,可以真實地表露作者的思想,使文章充滿整體感。但為使作品脈絡(luò)清晰,寫作時要注意對情感進行合理把握。
三、最重要的是要學(xué)會一些展示新穎線索的技巧
1.以某種特殊時空等為契合點組成三個及三個以上的片段的形式來連綴全文,既能綱舉目張,又能凸顯主題。
2.以標點為線索,獨具匠心。如有一篇自我介紹的習(xí)作,作者就機智地用“,”來形容豆芽菜的身體,用“!”來形容“我”怒目金剛的性格,用“?”來寫“我”遇事喜歡刨根問底,用“……”來寫“我”的愛好有很多。幾個標點符號多角度地勾畫了“我”的形象,生動而幽默,令人過目難忘。
3.以歌名、影視名等為線索,彰顯別樣的風(fēng)味。如滿分作文《高中生活剪影》,作者用《有緣千里來相會》《瀟灑走一回》《難忘今宵》《離別在今》這四首歌作為小標題,串起四個生活片段,深情地追憶了“相互認識、分享成功、元旦聯(lián)歡、依依惜別”四個畫面,展現(xiàn)了五彩繽紛的高中生活。
總之,線索的選擇,一要能聯(lián)系文章各部分,即線索能完美地表達主旨,忠實地傳達作者意圖,把組織材料和表達主題統(tǒng)一起來;二要使用順手,能把不易連結(jié)的材料勾聯(lián)起來,起到化腐朽為神奇的作用;三要線索貫穿始終。
優(yōu)秀作文
心中的天平
◎李宇昕
每個人心里都有一臺天平,但往哪邊放砝碼、放多少砝碼,全看個人的選擇。
去年盛夏,父母帶我去了鼓浪嶼玩。在那座被稱為“鋼琴之島、音樂之都”的島上,我邂逅了兩位“音樂家”,她們帶給我不同的感受。
第一次見到一座中西風(fēng)情并存的島,我興奮得到處亂跑。在狹小卻很整潔的街道上漫步,常能聽到居民們彈奏樂器的聲音。一陣悠揚沉緩的小提琴聲鉆入了我的耳朵,我越聽越入迷,竟情不自禁地循聲進入屋。
拉琴的是一位二十來歲的姑娘,穿得十分保守。姑娘很熱情,拉我坐下,讓我聽她拉曲子。
我越聽越奇怪,年方二十,當是花樣年華,為何一首《歡樂頌》里卻帶著沉悶與憂傷?再看看她自始至終未舒展開的眉心,我心中更生一層疑慮。
一曲既畢,我本想鼓勵她,她卻先開了口:“唉,拉的音還是不準?!笨此歉蹦?,我只好告辭離去。
巧的是,就在我住的隔壁,我又聽到了輕快的鋼琴曲,不禁在她家門前駐足傾聽。不一會兒,一位花甲老人笑著走了出來,向我招手:“小姑娘,來!進來坐坐!”我不好推辭,便走了進去。
令我驚嘆的是,這位奶奶家的院中到處種著芭蕉,還有一大片我說不出名字的花。房子的裝修,無不體現(xiàn)著一顆粉嘟嘟的“少女心”。
“怎么啦,小姑娘?”穿著海藍色長裙的奶奶微笑著問我,“看你聽得挺入迷的,奶奶再彈一首給你聽?!痹挳?,一首鋼琴曲鉆入耳朵。我聽出來了,是《夢中的婚禮》,這倒令我感嘆:花甲老人卻把《夢中的婚禮》彈得如此動人,而花季少女卻把《歡樂頌》抹上了灰色。再看這位奶奶入神的表情,我仿佛看到,她正穿著婚紗,邁入甜蜜的愛情殿堂。
“好不好聽?”奶奶柔和的聲音把我的思緒拉回,奶奶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好聽!”
“小姑娘,用不著拘謹,奶奶家里沒別人,你就當在自己家一樣!”奶奶從桌上抓了一把水果糖,塞進我手里,“兒子和女兒都出去工作啦,我一個人落得清閑,挺好的,你說是不是?”
“奶奶,難道您不想他們嗎?”我認真地問,“您一個人不孤單嗎?”
只見奶奶走到窗臺邊,望著淡藍的海水,很平靜地說:“他們就在對面,我能看見他們,我不孤單。況且,不是還有音樂嗎?”
是什么讓這位奶奶如此開心和幸福?難道僅僅是一架鋼琴一首樂曲嗎?我想,奶奶只是在心里的天平上放上了一小塊砝碼,只要點滴收獲就可使之平衡。
我依舊不知道那位姑娘為何憂愁,也許,是她在心中天平上加的砝碼太多太沉,僅此而已。
點評
文章以“心中的天平”為線索貫穿全文,在不蔓不枝的敘事中,形象生動地詮釋了主題。而對比手法的有效運用,又讓文章富有變化,且能根據(jù)中心需要,略寫姑娘拉小提琴,詳寫老奶奶彈鋼琴,重在通過一老一少彈奏樂器的對比來突出生活快樂與否重在心態(tài)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