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振華,秦緒
(北京北亞骨科醫(yī)院心內科,北京)
在所有心衰患者中,射血分數(shù)保留者占比在1/2 左右,住院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對人們生活質量產(chǎn)生嚴重影響[1]。有臨床研究顯示:在心血管死亡中,射血分數(shù)保留的心衰者的占比在逐年增加[2]。射血分數(shù)保留的心衰特征是低至正常或者正常射血分數(shù)的心衰癥狀以及體征,隨年齡增長其發(fā)病率增加。目前,對于射血分數(shù)保留的心衰來說,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而且該病屬于一種異質性疾病,所以要根據(jù)患者表型不同實施個體化治療,且要重視合并癥篩查以及治療。
選取2016 年1 月至2018 年1 月來我院就診的106 例射血分數(shù)保留心衰患者進行研究,以是否合并冠心病(以冠脈造影明確)分為對照組組同研究組,其中研究組為合并冠心病,72 例;對照組為未合并冠心病,34 例。認真收集患者的一般資料、心臟超聲結果、實驗室檢查指標、冠狀動脈造影結果和血運重建情況。
對比分析兩組的相關指標,給予其為期兩年電話隨訪,統(tǒng)計全因死亡、心肌梗死(非致死性或者致死性)、心源性在入院等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
同對照組患者比較來說,研究組患者的年齡大、大多數(shù)是男性、存在冠心病典型危險因素(吸煙史、心梗病史、糖尿病等),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基線資料
對照組和研究組的肌酐、血紅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左房、肌酐蛋白T、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以及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等指標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研究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大于對照組(P<0.05)。在研究組中,未完全血運重建患者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大于完全血運重建患者(P<0.05)。研究組完全血運重建患者同對照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間不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3。
表2 比較兩組的實驗室檢查指標
表2 比較兩組的實驗室檢查指標
指標 對照組/34 例 研究組/72 例 t P肌酐(μmol/L) 64.12±5.48 70.82±6.49 5.2038 0.0000血紅蛋白(g/dl) 137.25±4.65 140.82±5.11 3.4819 0.0007低密度脂蛋白(mmol/L) 2.66±0.52 2.41±0.61 2.0609 0.0418高密度脂蛋白(mmol/L) 1.16±0.25 1.01±0.24 2.9638 0.0038左房(mm) 32.71±1.25 33.56±1.30 3.1805 0.0019肌鈣蛋白T(ng/mL) 0.01±0.01 0.03±0.01 9.6113 0.0000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mm) 47.32±1.11 48.55±1.05 5.5273 0.0000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mm) 31.05±1.02 31.92±1.11 3.8632 0.0002
表3 比較兩組的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n(%)]
本課題結果顯示:同對照組患者比較來說,研究組患者的年齡大、大多數(shù)是男性,且存在冠心病典型的危險因素;對照組和研究組的左房、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以及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等指標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說明研究組患者的心臟結構的改變比較明顯、嚴重;研究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大于對照組(P<0.05),說明冠心病是射血分數(shù)保留心衰患者預后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在研究組中,未完全血運重建患者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大于完全血運重建患者(P<0.05),研究組完全血運重建患者同對照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間不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說明完全血運重建可改善射血分數(shù)保留心衰合并冠心病的患者的預后。
以往有研究證實:射血分數(shù)保留心衰患者的冠狀動脈疾病存在同心血管預后較差存在關系,而完全血運重建可增加其生存率[3]。強調即使在左室射血分數(shù)未降低的情況下,也要篩查心衰患者是否存在冠狀動脈疾病以及冠狀動脈疾病的程度[4]。射血分數(shù)保留心衰具有非心血管和心血管共存的合并癥,大都在老年人中發(fā)病。臨床治療方法不統(tǒng)一,而且還需要進一步的明確傳統(tǒng)藥物的治療效果,患者治療方法確定需考慮表型分類[5]。在射血分數(shù)保留心衰患者中,常合并冠心病,所以要通過完全血運重建來改善其明顯的解剖學狹窄,進而改善患者的預后[6]。
總之,射血分數(shù)保留的心衰患者易合并冠心病,增加不良事件發(fā)生的風險,而完全血運重建可降低不良事件發(fā)生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