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明遠
2020年是兩個100年的奮斗目標的交匯點,也是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是實現第二個100年奮斗目標的起步點。黨中央已經做出到2049年兩步走的部署。我們教育該做些什么?《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為我們繪制了實現教育現代化的藍圖,關鍵在于落實。
從教育發(fā)展規(guī)模上來講,我們基本上已經達到發(fā)達國家的水平。我國基本上普及了12年基礎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接近50%。當前的問題主要是如何提高教育質量。我認為要解決兩大問題:一是教育觀念,如何提高教育質量的問題;二是農村教育問題。
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難點和重點主要在農村。我這里說的農村,是包括以農業(yè)生產為主的所有縣級地區(qū)。我國有近14億人口,超過半數生活在農村,一半以上的學齡兒童在農村。沒有農村教育的現代化,就沒有教育的現代化。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農村基礎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基礎設施不斷改善,九年義務教育已經普及,適齡兒童已經不會因為經濟條件而不能上學。但不可否認,我國農村基礎教育還比較薄弱,尤其是中西部貧困地區(qū)的農村基礎教育,仍然面臨著許多困難。最主要的困難是經費不足、師資匱乏、教育觀念落后、人才培養(yǎng)模式錯位等等。要改變這種狀況,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優(yōu)化教育資源配置。當前各地教育經費的投入很不均衡,特別是中部地區(qū)省份,教育經費投入偏低,是發(fā)達地區(qū)的四分之一。教育經費要向農村傾斜,加大對革命老區(qū)、民族地區(qū)、邊遠地區(qū)、貧困地區(qū)基礎教育的投入力度,逐步縮小區(qū)域、城鄉(xiāng)、校際差距。建議國家制定生均經費最低標準,達不到最低標準的地區(qū)由國家統(tǒng)籌。
提高農村教育教學質量。近幾年我們走訪了幾個省的農村,發(fā)現那里學校的條件逐年有所改善,孩子也十分活潑可愛,但課堂教學卻不盡如人意,有些地方課程還開不齊全,教師的教學水平不高,只能照本宣科,有的甚至于概念都講不清楚。因此,教育改革要面向農村,保證開足開齊國家規(guī)定的課程,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城市的優(yōu)質學校要通過各種方式幫助農村學校提高教育質量,使農村的孩子同樣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除了加強農村教師的在職培訓以外,建議在地方院校招收公費師范生,改善農村教師的生活條件,讓優(yōu)秀青年能夠到農村從教。要在全社會樹立尊重教師、信任教師的社會風尚。
加強農村教育信息化建設。一方面,運用信息技術、遠程教育把優(yōu)質教育資源輸送到農村基礎教育,提高那里的教育質量;另一方面,要加強農村信息化的基本建設。這次居家學習就發(fā)現農村教育信息化是一個短板。有些地方網絡不通,有些農村教師不會運用信息技術。因此,一方面要加強信息技術的軟硬件建設;另一方面要加強教師培訓,提高他們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從而提高教育質量。
(作者系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本文摘自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略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