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冰
朗香教堂全景。
在歐洲旅行,不論是鄉(xiāng)間還是都市,都會遇見形形色色的教堂,從無名鄉(xiāng)村尖頂小教堂,到大城市中古老恢弘的哥特式大教堂。如果不是信徒,或熟悉其歷史和建筑風格,很難一一辨識。但如果你去過法國的朗香教堂,一定會過目難忘。
朗香教堂位于法國東部索恩地區(qū)的孚日山區(qū),緊鄰瑞士邊界。從巴黎開車出發(fā),走A5高速公路,一路向東南方向的古城貝爾福開。如果時間夠,也可以順道參觀一下這個位于法國、瑞士、德國邊境的千年古城。朗香教堂就坐落在貝爾福西邊一座被稱為圣母高地的山坡上。
順著山路向山頂開時,你可能會猶豫是否走錯了路。因為山間公路安靜而平常,一路沒有任何旅游打卡地的熱鬧,人和車都不多??绰放埔训剑沙艘粋€兼做旅游紀念品商店的入口,依然看不到教堂的影子??煽促Y料,它明明極其顯眼地立于山坡之上?。?/p>
最初,圣母高地上有一座羅馬帝國的廟宇,之后在廟宇廢墟上建造起一座教堂。在幾個世紀的時間里,教堂經歷了火災、重建,又被“二戰(zhàn)”炮火摧毀。1955年,它再次重生,被譽為20世紀最為震撼、最具有表現(xiàn)力的建筑,是現(xiàn)代建筑史中不可忽略的一頁。
通過入口,順著標識走進旁邊一條小路,沿著傾斜的坡道向上,拐了兩個彎,穿過一排有彩色正方形窗框的低矮建筑(后來得知是2011年建成的由著名現(xiàn)代建筑大師倫佐·皮亞諾設計的圣克萊爾修道院),突然地,一座造型奇特的現(xiàn)代建筑風格教堂就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
很難形容第一眼看到它的感受,但這座翻著大帽檐的現(xiàn)代白墻建筑以它奇怪而神秘的姿態(tài)吸引你去靠近它,圍著它打量。
從教堂彩窗透進的光。
教堂西南邊花園里的鐘,只有在做重要彌撒時才敲響。
教堂北門外景。
這座建筑的每一面墻都不是平整的,東、南兩面主墻帶著彎曲上揚的弧線,頂起一個像船頭又像帽檐的屋檐,屋檐與墻體之間還有一個40厘米的空隙,仿佛懸浮在白墻之上。從外部,看不到任何明顯的宗教意義造型。如果不是有一個細小的十字架極其低調地立在東墻上,幾乎感覺不到這是一座教堂。但當我們從同樣低調的北門入口進入教堂,瞬間就被震撼了!
外面白墻上那些不規(guī)則的小方孔,從室內看是一個個外小內大、呈梯形體的彩窗,構成一整面五顏六色的光墻。日光從屋頂與墻面之間的縫隙透進來,給幽暗的室內空間鑲嵌了一圈明亮的光暈。因著這些光,空曠寧靜的教堂內部散發(fā)出神圣的氣息,讓人心懷敬畏而沉浸其中。
郎香教堂所在的圣母山,從中世紀起就是天主教徒朝拜的圣地,每年的9月8日都會舉行圣母誕生紀念活動。近幾年有修女在新建的圣克萊爾修道院常駐下來,主持教堂日常的宗教儀典。
我們剛進教堂時,里面空無一人。我們安靜而小心翼翼地走遍教堂每一個角落,仔細打量彩窗上現(xiàn)代風格的宗教繪畫。幾位修女和教友從旁門進來,開始做祈禱,唱頌歌。
那一瞬間的感受,沒有語言可以形容。只有身處其中,看到陽光從大小不一的窗格灑下,聽著空寂中修女頌唱的圣歌,才能切身體會建筑是光與空間相結合的藝術載體,而信仰,是人類凈化凡世靈魂的需要。
教堂的設計師勒·柯布西耶是20世紀最著名的建筑大師和城市規(guī)劃理論家,以激進的功能主義建筑聞名,是現(xiàn)代建筑運動的倡導者。他設計的住宅樓大量使用鋼筋混凝土材料,因其工業(yè)化的風格而頗有爭議。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是一個無神論者。所以邀請他來設計一座天主教教堂,也真是一個腦洞大開的想法。
勒·柯布西耶此前從來沒有設計過宗教類型建筑,但他第一次登上圣母山做實地考察時,被山頂能夠360度環(huán)視四周的視野深深地打動。他在后來的創(chuàng)作筆記中寫道:我之前對宗教毫無感覺,但站在這座山頂,望向四個方向的地平線的時候,我知道接受這個設計是我唯一的選擇。
在山丘頂上,當他仔細地畫下四個方向的天際線輪廓時,產生了用建筑激發(fā)音響效果的構思。他想把教堂做成“視覺領域的聽覺器件”。因為教徒們來教堂是為了與上帝溝通,所以如果教堂本身就像一個聲學器件,也就能真正起到溝通橋梁的作用,成為人與上帝聲息相通的象征。
從這個獨特的建筑立意引發(fā)出的設計雖幾經修改,但最終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的結果可謂完美地達到了建筑師最初的目標。無數(shù)前來參觀的人,不管是否有宗教信仰,面對這樣一座難以描繪的建筑,身處其光影之中,都很難不被觸動,就像我們在教堂里感受到的一樣。
教堂東面的室外布道臺朝著一片起伏的坡地。每逢重大的宗教節(jié)日,上萬的朝圣者會擠滿這里。我們參觀時游人稀少,因此得以安靜地面對這座現(xiàn)代的諾亞方舟。
站在山頂舉目環(huán)望,依然能看到四個方向的天際線,想必和勒·柯布西耶半個多世紀前看到的景色相去不遠:北望是蔥郁的萊茵河谷,東有貝爾福古城,南邊能看到與瑞士交界的汝拉山脈,西面是索恩山谷。得益于法國對文化遺產和周圍環(huán)境的保護,我們能夠在多年后的今天試著去體會設計者當初站在這里的感觸,感受自然的廣褒、遼遠、寂靜,感受光和風的撫摸,體會它在我們心里引起的關于信仰和生命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