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國琪
摘 要:數學教學需要遵循一定的認知規(guī)律。在初中階段,教師需要活躍學生的數學思維,促使學生的思維在廣度、深度以及活躍性上得到提升,這符合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為數學知識的運用奠定了基礎,促使其利用理論性的數學知識對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進行有效解決?;诖?,文章對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初中生數學思維的方法進行了探索與分析。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數學思維;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17-007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7.039
數學學科的應用性比較強,數學教學也是素質教育的關鍵內容,因此初中數學教師需要將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作為重要的教學任務。數學學科的課程標準明確初中階段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的重要意義,促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及創(chuàng)新力,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以有效提升。學生數學思維的養(yǎng)成對于提升學習效果有所幫助,能夠助力學生未來的成長,符合社會發(fā)展的需求。
一、初中數學教學現狀
(一)教學模式老舊
盡管新的課程標準以及課程改革已經推行了很長時間,目前我國的初中數學教師大多仍未能對自己的教學觀念進行更新,教師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學生的學習成績上,不注重對學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的教學理念極易引起學生的反感,進而產生厭學情緒。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與現代教育教學的目標不符,對教學效果產生了負面影響。
(二)學生興趣缺失
初中數學知識的抽象性比較強,同時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相對落后,因此學生對目前的數學課堂產生了一種畏懼情緒,認為數學知識的難度很大,不容易取得好成績。學生這種心理的產生多半與教師的教導不當有直接關系。在課堂上,教師往往按部就班地教學,課后為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業(yè),希望通過大量的習題促使學生成績實現質的飛躍,這嚴重影響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對教學效果產生了負面影響。
(三)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
數學知識的連貫性比較強,從小學數學到初中數學再到高中數學,每一階段的數學知識都是整個數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小學數學是初中數學的奠基階段,由于教材連接性的缺失以及學生不能及時復習和反思數學知識,致使目前大部分學生的數學基礎比較薄弱,這嚴重影響了初中數學的教學效果,而且初中的數學教學節(jié)奏較快,久而久之學生會出現跟不上教師講課節(jié)奏的現象,逐漸喪失對數學的信心。
二、數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意義
數學思維指的是將數學知識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主動思考這些知識,將其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在實踐問題中運用這些知識。數學思維將思維的概念細化到數學的范疇內,在數學思維的幫助下,學生能夠對數學知識中的邏輯關系進行梳理,并在解決實際問題時運用這些邏輯關系。初中數學知識經過小學數學的鋪墊,比小學數學思維的復雜性更高。對更加深奧的數學世界進行探索,從而在腦海中形成數學知識體系,這為學生熟練運用已經學到的數學知識奠定了堅實基礎。
對學生而言,初中是培養(yǎng)數學思維能力的最佳階段,初中生的思維架構以及認知能力逐漸形成,個性逐漸發(fā)展,這些都是學生價值觀培養(yǎng)的堅實基礎。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教師對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進行培養(yǎng)有助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運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也能促使學生對社會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做出正確的判斷,逐漸樹立起健康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以快速發(fā)展。新的時代背景下,學校更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及關鍵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然而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無法有效落實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工作,依然沿用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對此,教師需要逐漸轉變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促使學生的數學知識理解能力與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工作共同開展。
三、培養(yǎng)初中生數學思維的策略
(一)創(chuàng)設數學學習情境
在對初中數學進行教學時,教師需要不斷轉變自己的教學思維,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熱情,促使師生之間形成相對平等且和諧的關系,與學生展開良性的溝通與交流,利用正確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班級學生,實現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的有效結合,創(chuàng)建真實的教學場景,為學生營造一個相對放松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在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中積極表達自己內心的看法,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
比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線與線之間存在的關系”時,教師在課程開始前可以先拋出一個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大家覺得哪些事物中存在著線與線平行或者交叉的關系?此時學生會在大腦里搜集與問題相關的場景,主動進行思考,有的學生回答“課桌”,有的學生回答“餅干”。這就是一個簡單的情境教學的案例,借助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問題意識得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的狀態(tài)下,有助于培養(yǎng)其數學思維能力,同時將數學知識與真實的生活場景聯(lián)系起來教學,有助于學生將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體現數學知識的實用價值。
(二)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
初中數學教材中概念性的知識比較多,理解和記憶這部分知識對學生來講有一定的難度。為了促使學生對這些概念性的知識形成更加深入的認識,教師需要注重教學方式的合理性。
目前,在為學生講述概念性知識時,教師比較常用的教學方法是變式教學法,要求首先對不同類型的概念知識進行剖析,在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幫助下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變式教學法要求學生首先根據教學內容進行自主討論,教師對學生交流的結果進行匯總和講解,實現對抽象概念進行初步學習的效果。當學生在腦海中對概念性的內容形成一定的輪廓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開展討論學習,借助等價變式以及辨析變式等方法,促使學生對抽象概念知識的理解程度有效加深。教師在匯總和分析學生的討論結果以及反饋信息后,對訓練的題目進行編寫,同時借助變式的方式按照訓練題目編寫訓練習題,讓學生解答這些訓練習題。對變式進行探索的過程有助于學生對概念性的知識形成更深的印象,對知識的架構深入了解。當完成上述教學環(huán)節(jié)后,教師需要對教學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促使數學概念知識得到進一步的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