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平 孫吞爾史
摘 要: 涼山州喜德瓦爾學校多措并舉大力推廣彝漢雙語教學,助力彝族孩子成才。雖然目前未完全走出困境和補齊短板,但學校發(fā)展民族教育的情懷不減,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成就一批批彝族孩子走出大山,走向未來。
關鍵詞: 彝族;彝語;雙語教學;民族文化
涼山州彝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擁有古老的語言文字、古老的太陽歷、炫目的服裝、獨特的文化習俗。彝族民間文化傳統(tǒng)和民間藝術滲透著彝族人先輩們幾千年來的思想、情感、知識和藝術,是十分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現(xiàn)代文化的沖擊以及多元文化的滲透、地域的交融,正逐步同化稀釋著涼山州彝族最為珍貴的東西,使彝族原生態(tài)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舉步維艱。因此,保護、傳承和發(fā)展彝族民族文化已十分緊迫。
彝族語言是彝族文化的重要載體,而彝族語言的使用在聚居區(qū)、雜居區(qū)和城區(qū)差異很大。聚居區(qū)絕大部分使用彝族母語,雜居區(qū)語種多樣,城區(qū)的青壯年多熟悉漢語,聚居區(qū)的孩子從小在母語環(huán)境中長大,漢語相對生疏,相反城區(qū)孩子漢語熟練,母語不熟。單一的彝語或單一的漢語教學都會挫傷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引發(fā)輟學,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和成才。此外,彝族地區(qū)的社會狀況、經濟發(fā)展和地理環(huán)境等方面存在廣泛的差異性和不平衡性,學校根據不同地區(qū)彝族孩子的語言使用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實施互相關聯(lián)又互有區(qū)別的彝漢雙語教學。
喜德縣是彝族母語之鄉(xiāng),喜德瓦爾學校有99.6 % 的學生是彝族。喜德瓦爾學校是一所頗具特色的雙語學校,弘揚民族文化,習得現(xiàn)代科學技術,是喜德瓦爾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學校高度重視彝族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樂學善學,進入高校深造,從而幫助他們走出大山、走進城市,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他們臉上洋溢著幸福,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自信,同時看到了彝族文化傳承的希望,也看到了孩子們的未來。喜德瓦爾學校積極貫徹國家的民族惠民政策,舉全力辦好一類模式教育(即使用彝語言進行各門學科的教學,再額外開設一門漢語文課程),切實做好彝漢雙語教學,讓很多彝族孩子圓夢大學,走向未來。
喜德瓦爾學校,原名喜德縣瓦爾九年一貫制學校,于2016年7月改為現(xiàn)名?;I建于2006年,2009年起開始招收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2014年開始試辦高中,2016年12月經州教育局研究同意正式掛牌開辦一類模式高中,是喜德縣教育體育和科學技術局直屬學校。2017年學校第一屆高中班有78名學生參加高考,全部被24所高校錄取,68人被二本預科及以上的高等院校錄取,其中一本6人,一本預科38人,二本8人,二本預科16人;后續(xù)每屆各項指標均有突破。學校榮獲2018年涼山州普通高中(一類地區(qū))教學質量考核優(yōu)秀獎。
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二次會議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發(fā)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辦好民族教育,實現(xiàn)各民族共同進步。完善民族地區(qū)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讓更多青年憑借一技之長實現(xiàn)人生價值,讓三百六十行人才薈萃、繁星璀璨。用好教育這個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這更加堅定我們辦好一類模式的信心,讓彝人后代快速融入祖國發(fā)展的大家庭。
一、 雙語教學課程設置情況
喜德瓦爾學校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標準及省市州要求開設課程,保證課時。秉承喜德彝族老家母語特色教育,彝語文教學從小學到高中普及全校每位學生。小學、初中都按要求開設了彝文課,其中小學四至六年級每周安排了1個課時,初中七八年級2個課時,九年級3個課時。高中開設彝思想政治、漢語文、彝語文、彝數學、外語、彝物理、彝化學、彝生物、彝歷史、彝地理、體育與健康、彝音樂、彝信息技術、彝美術等課程,其中高一彝語文4節(jié),高二一類模式彝語文3節(jié)和2節(jié)翻譯課(彝漢對譯),二類模式1節(jié),高三彝語文3節(jié)。
高中彝文教材教輔使用情況為:一類模式學生均發(fā)放一、二類模式教材各一套,《中小學彝漢對譯手冊》一本,彝文字典一本。給每位學生訂閱彝文版《涼山文學》1份,給每班訂閱《涼山日報》彝文版一份,給高三學生發(fā)放《一類模式高中彝語文復習資料》每人一本。
二、 雙語師資的配備情況
教師嚴格按考試聘用制度選調,現(xiàn)有教師108人,其中專職彝語文教師5人(高中3人,初中2人),兼職教師3人,轉換教師6人(將懂彝文的彝族專業(yè)老師轉換為彝漢兼通的雙師型教師),能夠運用彝語進行教學的教師14人,預備轉換教師5人。有涼山州雙語教學專家?guī)斐蓡T11人,涼山州中小學彝文教材審查委員會委員1人,成員2人。
三、 雙語教學開展情況
按照遵循“母語起步,漢語會話過渡,雙語并重”的教學模式以及“雙語教學、兩類模式、兩次分流、雙語并重”思想精神指導要求,學校依法開展雙語教學工作。小學、初中實行二類模式教學,但開設了彝語文課。學校領導、雙語教師都了解和知曉有關一類模式的政策和基本情況。學校領導干部統(tǒng)一思想,以身作則,示范引領,重視雙語教育教學,狠抓雙語教學管理工作,已形成常態(tài)化。全校各班定期辦彝文板報;宣傳欄櫥窗每天張貼彝文版的涼山日報;校園文化建設基本做到了雙語化。
四、 雙語教研及教師培訓培養(yǎng)情況
喜德瓦爾學校積極參加涼山州教育和體育局一類模式教師培訓,邀請涼山州彝文教材編譯室專家到學校輔導培養(yǎng)雙語教學學科教師。利用學校彝語文教師輔導轉化學科老師。同時積極響應上級部門的號召,配合上級部門開展各種教研活動,承辦涼山州一類模式教師培訓,一類模式賽課活動,通過活動來影響本校教師更深入地去挖掘雙語教學的新思路。學校成立了雙語教研室,通過學校教研室這個載體有效推進校本培訓的深入開展,雙語教研室定期開辦彝文課堂,教師間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并在這個過程中將能熟練運用彝語的學科專業(yè)老師逐漸向雙語教師轉化。學校鼓勵教師進行教育科研課題的開發(fā)研究,現(xiàn)有省級課題《新高考模式下彝漢雙語教學改革探索》在研,整體科研氛圍良好。
五、 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
1. 雙語教師師資不足,甚至個別學科無專業(yè)教師。
2. 雙語師資校本培訓經費不足、雙語教研經費不足。由于經費的不足,學校在開展工作的進程中,舉步維艱,力度也略顯單薄。
3. 雙語教育教學資源不足。現(xiàn)在的一類模式教育教學,沒有教輔教參能夠配套使用。學生接受一類模式試卷全彝文呈現(xiàn)的過程,變得特別困難。
4. 2020年高中招生生源堪憂。2020年起,不再默認本校初中畢業(yè)生為一類模式學校,加上本校無一類模式初中生,生源問題成為燃眉之急。
六、 雙語教學改革發(fā)展的思路與建議
(一)學校彝漢雙語教學改革發(fā)展的新思路
1. 全校師生全力以赴,充分發(fā)揮自身特長及優(yōu)勢,向兄弟學校取經學習,以順應高考的改革,順利推進一類模式雙語教學的發(fā)展。
2. 喜德瓦爾學校校長孫吞爾史一行到北京與升入中央民族大學的學子進行座談交流,了解到一類模式學生在語文特別是古文方面能力較弱,故學校一類模式班級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高中畢業(yè)班涼山一診考完后再啟用MHK(中國少數民族漢語水平等級考試)教學,其他班級嚴格按二類模式教學要求進行。
3. 加強信息技術和STEM深度融合教育,優(yōu)化理工科教育。
4. 推行高中多樣特色化辦學,抓好美術(民族工藝)、器樂(民族)校本課程資源開發(fā)和利用,讓學生多掌握一項技能,就能多一個成長成才機會。
5. 建設智慧校園,培育卓越教師,辦成高品質學校。
6. 從2020年起每年擬招一個一類模式初中班,為高中的優(yōu)質生源提供保障。
(二)學校對一類模式的幾點建議
1. 公費師范生(雙語生或能講彝語者)直接簽約在一類模式學校,一類模式教師編制由州局直接核編。
2. 為促進一類模式高中教育的穩(wěn)定發(fā)展,五所一類模式高中(喜德縣民族中學、喜德縣民族中學瓦爾高中部、鹽源縣民族中學、昭覺縣民族中學、西昌市民族中學)的初中畢業(yè)生(2017級和2018級)繼續(xù)默認為一類模式學生?;蛘撸活惸J街锌季砜尚Х赂呖家噪p語呈現(xiàn),雙語答題。從2019級以后一類模式中考卷用本民族文字呈現(xiàn),可用雙語答題。
3. 涼山州教育和體育局可協(xié)調各個一類模式學校在暑假完成涼山、綿陽、成都的一、二、三診考試試卷和近三年全國三卷的彝漢對譯,以彝文呈現(xiàn)試卷,供參加高考學生使用。
4. 建議涼山州教育和體育局將一類模式與普通模式在中高考中進行統(tǒng)一評價,平等考核。
彝族人民是一步跨千年,直接從奴隸社會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一些思想觀念的轉變需要時日。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途徑是教育,而很多在高山上的彝族孩子不懂漢話,只有通過雙語教學,才能逐步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效果,讓他們有機會進入大學深造學習,放眼世界,帶動家支的進步與發(fā)展,從而促進社會的向前發(fā)展,有利于打贏脫貧攻堅這場偉大的戰(zhàn)役,更有利于民族的進一步穩(wěn)定和繁榮,同步奔小康,共享社會發(fā)展成果。
七、 結束語
我們堅信,在各級黨政的堅強領導下,認真分析當前民族教育的新形勢,全面推動彝漢雙語教育內涵的改版升級,確保涼山州少數民族高中畢業(yè)生不僅能夠熟練掌握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適應新時代發(fā)展的需要,還能夠嗣興自己的母語文化,把彝族文明發(fā)揚光大。涼山的彝漢雙語教育,有歷史久遠的回音,更有近代發(fā)展的鏗鏘。天高莽林闊,誓言照日月;歲月滄桑流,旗存長空展。讓涼山彝漢雙語教育站上新的歷史起點,引領我們擔負起歷史的重任,站上互聯(lián)網5G時代的站臺,登上物聯(lián)網人工智能的列車,奔向區(qū)塊鏈通經濟的殿堂。讓我們攜手前行,譜寫彝漢雙語教育的輝煌篇章,促進彝族民族地區(qū)學生的成長與成才。
參考文獻:
[1]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2019.
[2]吉合曲喜.淺談漢語文教學能輔助彝語文教學[J].當代教育管理,2014.
[3]四川省教育廳關于積極推進雙語教育持續(xù)協(xié)調發(fā)展的通知.川教函[2017]242號.
作者簡介:
楊平,四川省巴中市,西華師范大學附屬巴中實驗中學;
孫吞爾史,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喜德瓦爾學校。
基金項目:本文內容是四川省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2018年度立項課題《新高考模式下彝漢雙語教學改革探索》(課題編號CJF18047)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