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林,鄒林洪
(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yī)院 口腔科,重慶 永川 402160)
牙周炎為炎性慢性破壞性病癥,以侵犯牙周支持組織以及牙齦組織為主要表現(xiàn),為口腔科臨床多見癥[1]。臨床治療牙周炎時,首選措施之一為藥物治療,中醫(yī)藥物治療為其中一種,且具有安全性高的優(yōu)勢。中醫(yī)學將牙周炎定義作“齒衄”以及“牙宣”等,強調(diào)其發(fā)生機制與胃熱、腎虛等存在密切聯(lián)系,治療重點在于清熱補腎[2]。功效型牙膏即在常規(guī)藥材的基礎上添加具有指向性功能成分的牙膏,中草藥牙膏即為其中一種[3]。本院近年來以中草藥牙膏對牙周炎患者進行治療,為對比分析其效果,此次隨機選取本院收治的60 例牙周炎患者展開分析,現(xiàn)做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隨機選取本院2017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收治60 例牙周炎患者,依治療措施不同進行分組,每組30 例。對照組性別:17 例男性、13 例女性;年齡:35-44 歲,平均(40.20±2.77)歲。觀察組性別:16 例男性與14 例女性;年齡:36 歲-44 歲,平均(40.19±2.68)歲。納入:①經(jīng)檢查已確診為牙周炎;②身體健康、未出現(xiàn)全身性的系統(tǒng)性病癥;③未佩帶正畸矯治器;④于牙面有軟垢或者菌斑存在;⑤已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①參加研究前1 個月使用過抗生素;②研究期間服用其他藥品,且會對試驗用藥產(chǎn)生影響;③并發(fā)口腔粘膜病變;④并發(fā)開放性齲齒;⑤并發(fā)根尖病變;⑥過敏體質(zhì)。本研究已經(jīng)醫(yī)院倫理會批準,2 組患者信息對比差異無顯著性(P>0.05),可展開比較研究。
1.2 方法。觀察組以中草藥牙膏進行治療,中草藥牙膏由本院自行制備,包括中藥提取物、摩擦劑、保濕劑、粘合劑、表面活性劑、甜味劑、芳香劑、水。其中,中藥提取物包括:淫羊藿、黃芩苷、大黃、沒食子。牙膏每次使用長度為1cm,2 次/d,刷牙持續(xù)2-3 min。對照組則以不含中草藥但其他成分與觀察組相同的牙膏進行治療,每次使用1 cm,每天使用2 次,刷牙持續(xù)時間約2-3 min。2 組統(tǒng)一使用發(fā)放的牙刷,不改變患者原有的刷牙方法。
1.3 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以患者治療前后的附著水平、牙齦菌斑指數(shù)以及出血指數(shù)改善情況對患者療效進行客觀評估。附著水平以探針進行檢測,即探針與牙釉質(zhì)骨面及牙齦邊緣之間的距離;牙齦菌斑指數(shù)評分標準是:未出現(xiàn)菌斑計0 分,患者牙齦旁出現(xiàn)薄層菌斑計1 分,患者牙齦袋中出現(xiàn)沉淀物計2 分,患者牙齦袋中沉淀物的數(shù)量較多計3 分;出血指數(shù)評分標準是:未出現(xiàn)出血問題計1 分,予以探診后牙齦溝中存在輕微出血問題計2 分,予以探診后有大量出血問題存在,無紅腫現(xiàn)象發(fā)生計3 分,予以探診后有大量出血問題存在,且出現(xiàn)紅腫潰爛計4 分[4]。②牙齦卟啉單胞菌。治療前后,分別采取2 組患者齦下菌斑,以剛果紅負性染色法對牙齦卟啉單胞菌展開涂片檢查。
表1 2 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表1 2 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組別 附著水平(mm) 牙齦菌斑指數(shù)(分) 出血指數(shù)(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30) 4.35±0.66 3.29±0.60 1.75±0.29 0.93±0.25 3.11±0.41 2.70±0.38觀察組(n=30) 4.37±0.62 2.41±0.38 1.77±0.30 0.49±0.18 3.10±0.38 2.00±0.37 t-0.121 6.787 -0.263 7.823 0.098 7.229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1.4 統(tǒng)計學分析。研究數(shù)據(jù)以SPSS 20.0 處理,計量資料(±s)表示,t 檢驗;計數(shù)資料[n(%)]表示,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效果。治療前,2 組患者附著水平、牙齦菌斑指數(shù)以及出血指數(shù)對比差異無顯著性(P>0.05);治療后,2 組患者牙周指標均改善,且觀察組附著水平、牙齦菌斑指數(shù)以及出血指數(shù)均比對照組低,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2.2 牙齦卟啉單胞菌檢出情況。治療前,2 組患者牙齦卟啉單胞菌構成比對比差異無顯著性(P>0.05);治療后,2 組患者牙齦卟啉單胞菌構成比均降低,且觀察組更低,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表2 2 組牙齦卟啉單胞菌檢出情況比較
表2 2 組牙齦卟啉單胞菌檢出情況比較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 t P對照組(n=30) 0.66±0.04 0.59±0.07 4.756 <0.05觀察組(n=30) 0.67±0.06 0.30±0.08 -20.266 <0.05 t-0.760 -14.942 - -P>0.05 <0.05 - -
牙膏是由摩擦劑、保濕劑、增稠劑、發(fā)泡劑、芳香劑、水和其他添加劑(用于改善口腔健康狀況的功效成分)混合組成的膏狀物質(zhì),具有清潔口腔、減輕牙漬、減少軟垢、潔白牙齒、減少牙菌斑、清新口氣、清爽口感、維護牙齒和牙周組織(含牙齦)健康,保持口腔健康等功效[5]。本次自制中草藥牙膏除了上述成分外,還添加了中草藥成分,包括淫羊藿、黃芩苷、大黃、沒食子,上述中草藥提取物不僅安全性高,作用溫和持久,刺激性小,而且有利于維護口腔內(nèi)微生態(tài)平衡,抗菌作用強,具有消腫、止血、促進傷口愈合、鎮(zhèn)痛等治療功效。牙齦卟啉單胞菌屬于革蘭氏陰性、專性厭氧的產(chǎn)黑色素桿菌,不僅會對牙周組織產(chǎn)生破壞性,而且被認作成年人失牙誘因之一,同時還是牙周炎出現(xiàn)的一種病原菌,因此在予以牙周炎患者治療時,重點需抑制其過度生長,以改善牙周炎患者病情[6]。本次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附著水平、牙齦菌斑指數(shù)以及出血指數(shù)均比對照組低,且觀察組牙齦卟啉單胞菌構成比,低于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表明中草藥牙膏治療牙周炎患者效果顯著。中草藥牙膏中,淫羊藿不僅能對破骨細胞產(chǎn)生作用促使其凋亡,還能對骨吸收進行抑制,加快成骨細胞組織分化速度與增殖速度;清黃芩苷對于牙周膜細胞組織的體外增殖可起著促進作用,并對白細胞介素1β 進行抑制,防止牙周膜細胞組織中產(chǎn)生大量前列腺素E2;大黃素能明顯改善牙周組織炎癥,促進牙周組織形成的功效;沒食子具有收斂、抗炎、抗過敏、抑菌、抗病毒等作用[7]。各種中草藥提取物的應用,再配合傳統(tǒng)藥膏成分制作而成的牙膏,用于治療牙周炎患者,通過發(fā)揮抗菌作用,可抑制牙齦卟啉單胞菌,降低其牙齦卟啉單胞菌構成比,從而改善牙周炎患者病情,促進其牙周指標改善。
綜上所述,中草藥牙膏治療牙周炎患者的療效顯著,可降低患者附著水平、牙齦菌斑指數(shù)以及出血指數(shù),并且穩(wěn)定控制牙齦卟啉單胞菌,值得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