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旭
【摘 要】進入媒介發(fā)展的新時期,新聞信息傳播渠道、傳播方式以及社會大眾接收信息的習慣都發(fā)生巨大的變化。廣播媒體面對媒介融合的發(fā)展機遇與嚴峻挑戰(zhàn),需要全面提高廣播媒體的綜合競爭力,特別要加強廣播記者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以采寫出更多精彩的廣播新聞。在“新聞立臺”總方針和“新聞故事化”的趨勢下,廣播記者更應善于發(fā)現(xiàn)人物故事,講好人物故事,從而更好地宣傳社會正能量、弘揚中國精神和傳播中國聲音,進而彰顯出廣播媒體的社會主流媒體地位以及廣播記者的職業(yè)價值。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 ? 廣播記者 ? 講好人物故事
一、新時期廣播記者講好人物故事的必要性
1.新時期媒介競爭的必然要求。隨著新媒體的飛快發(fā)展,新媒體憑借自身獨特優(yōu)勢快速搶占了媒介市場份額并擁有一大批忠實的受眾群體,已成為社會大眾接收各種信息的主要渠道,對廣播等傳統(tǒng)媒體造成前所未有的沖擊,媒介市場競爭環(huán)境愈發(fā)白熱化。面對新媒體帶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廣播媒體以及廣播記者要全力提升廣播新聞的質量,以更多高品質的新聞節(jié)目吸引聽眾的收聽,所以,廣播記者要創(chuàng)新廣播新聞的采寫技巧,尤其要講好新時期的新聞人物故事,從而增強廣播新聞的內(nèi)涵和可聽性,讓廣播新聞的報道內(nèi)容和形式更加豐富多彩,進而提升廣播新聞節(jié)目的整體收聽率,真正增強廣播媒體和廣播新聞的媒介競爭力。
2.聽眾信息需求日益多元化的要求。隨著各種新媒體平臺的普及應用,傳統(tǒng)廣播聽眾的信息接收來源、習慣、興趣以及思維方式都被徹底改變,而且廣播媒體的早間新聞資訊已被醒來即可見的手機微信、微博所取代,廣播媒體所具有的傳統(tǒng)優(yōu)勢嚴重被弱化,廣播媒體新聞節(jié)目的整體收聽率下滑,廣告收益下降。因此,廣播記者要從滿足受眾信息需求的角度來強化廣播新聞的內(nèi)容,報道好新聞人物的典型事跡,讓廣播新聞更具故事性、趣味性、可聽性,從而更好地滿足聽眾的信息需求,促進電視新聞收聽率的提高。
3.新時期廣播記者自我職業(yè)發(fā)展的需要。在新媒體時代媒介融合背景下,廣播新聞記者如果要迅速適應新時期媒介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趨勢,就必須全方位提高自身的綜合技能和媒介素養(yǎng),才能不被殘酷的媒介競爭市場所淘汰。廣播記者寫好新聞人物的報道是其基本技能之一,廣播新聞記者要熟練掌握各種新聞題材、體裁的采訪與寫作,巧妙謀篇布局,將典型新聞人物的故事向廣大聽眾娓娓道來,牢牢抓住聽眾的耳朵,讓聽眾產(chǎn)生收聽激情,從而更好地體現(xiàn)出廣播新聞記者的能力。
二、新媒體時代廣播記者講好人物故事的策略
在新媒體時代,如何講好新聞人物故事是廣大廣播記者必須認真思考總結的一個重大課題。筆者從自身一線新聞工作經(jīng)歷出發(fā),認為可以從以下多方面來探析廣播記者講好人物故事的策略。
1.強化新聞敏感性和政治敏感性。新聞敏感性又稱“新聞鼻”,對廣播新聞記者來說,其所具備的新聞敏感性和政治敏感性是發(fā)現(xiàn)新聞線索的關鍵,也是廣播新聞記者采訪和寫作的基礎,新聞敏感性和政治敏感性對廣播新聞記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別在新媒體高度發(fā)達的今天,各種新聞線索如曇花般稍縱即逝,如果廣播新聞記者沒有良好的新聞敏感性和政治敏感性,就不可能從紛雜無序的新聞線索中篩選出最具新聞價值的線索,也就不能采寫出反映時代特色的新聞人物故事,大大降低了廣播新聞報道的傳播效果和社會效應。所以,廣播新聞記者要講好新時期新聞人物故事必須加強新聞敏感性和政治敏感性的培養(yǎng)與提升。
2.增強新聞的貼近性,講好身邊人物故事。廣播新聞的核心聽眾群所處位置較集中,廣播新聞在傳播時要考慮節(jié)目的覆蓋率,節(jié)目內(nèi)容要具有很強的貼近性,這是廣播新聞節(jié)目收聽率的基本保障。所以,新時期廣播新聞記者一定要講好身邊典型新聞人物的故事,多挖掘身邊的好人好事,這樣廣播新聞報道才具有更強的貼近性,才更能引發(fā)聽眾的心理共鳴。比如某地方廣播電臺總是播放其他省份或國外某些新聞人物的新聞,無法讓聽眾設身處地去感受新聞人物所處的環(huán)境以及新聞人物的感人之處,久而久之,就會讓聽眾產(chǎn)生事不關己的感覺。
3.巧抓典型細節(jié),不搞“大而全”和“假大空”。廣播媒體播出的新聞人物故事一定是真實客觀、感人肺腑的,還要具有社會正能量,否則就會降低新聞報道的效果。對于新時期廣播新聞記者來說,講好新聞人物故事需要具備極強的專業(yè)能力,要善于分析新聞人物的獨特性,更要找準最合適的切入口,抓住典型細節(jié),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此外,廣播新聞記者還要尊重新聞人物的心理活動,在采訪與寫作時要從客觀實際出發(fā),不能故意拔高或貶低新聞人物的形象,更不能為了博取收聽效果而去捏造新聞事實和新聞人物,同時也不要為了追求新聞報道節(jié)目的時長,不分重點地將新聞人物做“流水賬”式的報道,殊不知,這些“大而全”和“假大空”的人物報道反而讓新聞失去收聽的價值。
4.要扎實采訪,用情寫作,用心制作。首先,廣播新聞記者要想講好人物故事,離不開對新聞人物的深入采訪。對新聞人物進行細致的采訪,可以得到更多的一手新聞素材資料,這是講好新聞人物故事的基礎,所以,新聞記者一定要對新聞人物做扎實的采訪。其次,詳細整理新聞素材,挑選最具價值的素材,力求與新聞人物感同身受,用情寫作,用心制作,做好文字與人物同期聲的穿插運用,讓人物形象更鮮活立體、更具聽覺沖擊力和感染力,將人物的感人事跡傳播得更遠。
5.要選擇與眾不同的新聞人物。新聞人物的選擇直接影響著廣播新聞報道的最終效果。廣播記者講好新聞人物故事離不開對人物的選擇。通常而言,應該選擇行業(yè)中有代表性或有突出社會貢獻的人物,比如勞動模范、有杰出貢獻的科研人員、醫(yī)護人員等。
三、結語
總之,新時期的廣播記者一定要重視講述新聞人物故事的技巧,要與時俱進,積極轉變傳統(tǒng)媒介思維,創(chuàng)新講故事的方法,把握廣播新聞人物報道的真諦,培養(yǎng)講好人物故事的能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將對好人好事的新聞報道化作促進新時代社會發(fā)展進步的內(nèi)在推動力。
(作者單位:安徽廣播電視臺)
【參考文獻】
[1]趙鐵騎.講好廣播故事 展現(xiàn)廣播力量——做新樣態(tài)與新手段相結合的新型廣播[J].中國廣播,2016年第6期;[2]馬藝,齊志敏.融媒體時代廣播記者如何講好故事探析[J].山東青年,2017年第7期,總第5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