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奠中老先生對我不薄。釋疑解惑,有問必答,使我受益匪淺,自不必說;三番五次為我書簽、題詞,有求必應(yīng),亦使我大受鼓舞。知恩、感恩、報恩,便成了必然。
姚老不老(張燈治?。?/p>
1992年姚老九十大壽,我特治印以示祝賀。這是方壽山石,取其壽字,石乳白色,鈕上有一紅點俏色,稍加幾刀,遂成一桃,合為壽桃。關(guān)鍵是印文。姚老姓名印、書畫印、藏書印、鑒賞印及各種閑章定然不少。班門弄斧,就刻方“姚老不老”留作紀(jì)念吧。
經(jīng)反復(fù)構(gòu)思,最后取回文排列。如此排列,妙在讀法:順時針讀,是“姚老不老”,逆時針讀,還是“姚老不老”;豎讀,如問“姚老老不?”橫讀,回答“老姚不老”;順著讀是“姚老不老”,倒著讀是“不老姚老”。無論從哪個字讀起,都能讀通。
送給姚老,試讀之,“哈哈哈”,姚老大喜。
有次開會間隙,我與姚老閑談,告訴他,幾次為我參展題了簽,但展后則由主辦方收藏了,也有說好退還本人的,像那次汾陽王郭子儀宗親會辦的書畫展,就是如此。展后去取,說撤展把展品都堆在一起,不好找,等整理好再拿。第二次去,說放到庫房了,管庫房的人不在。過幾天又去,又說倒了庫房,找不到了。于是有人提示,問:“什么作品?書?畫?”我說:“是印屏,主要是姚奠中老先生給題的簽。”“那就對了。你也不用老跑了,肯定找不到了。”我這么一說,姚老聽出了我的意思,說:“沒關(guān)系,我抽時間給你寫一幅。寫什么吧?”正中下懷,我趕緊說:“隨便什么都行,由你吧。”過了一個禮拜,機(jī)關(guān)財務(wù)科小鄭找到我,遞給我一個信封說:“捎給你的?!蔽医舆^一看,“張燈同志啟”,是姚老寫的?!罢l給你的?”我問?!耙系乃緳C(jī)小胡?!痹瓉?,姚老寫好了字,交給小胡讓捎回政協(xié),小胡看信封上的名字,不認(rèn)識,便問:“張燈是誰?”“就是省政協(xié)的,一說都知道?!毙『亓藱C(jī)關(guān),先問車隊,“誰是張燈?”都不認(rèn)識。接著去南樓打聽,沒人知道。又到主席樓辦公室,還是沒有這個人。于是小胡去了財務(wù)科,發(fā)工資總該知道的。果然,小鄭知道,她孩子在學(xué)書法,留心這方面的事:“就是文史辦的張愛國,張燈是他的筆名?!鞭D(zhuǎn)了一大圈,小胡終于松了一口氣。小鄭接了信封,轉(zhuǎn)交到我的手里。打開看,是姚老寫的一幅字:“和為貴和而不同?!?/p>
從此,“張燈”才在機(jī)關(guān)大院傳開。
和為貴和而不同(姚奠中書)
姚老紙條
篆刻是鐫刻印章的通稱,印章字體,一般采用篆書,先篆后刻,故稱篆刻。篆與刻原來就是兩碼事,篆即寫篆,由懂篆書的人書寫;刻即雕刻(包括鑄造),由工匠操作。后來由于石章的應(yīng)用,減少了刻制的難度,才把篆與刻合在一起,由印人(現(xiàn)稱篆刻家)獨(dú)立完成。當(dāng)然,也偶有篆與刻分工合作的,下面這方印便是一例。
我收到姚老讓捎來的紙條,上面“丁中詩書畫印”用篆體書寫(注:丁中,姚老別名),按兩字三行縱向排列,下面用行書寫著:“請刻上書六字。”后面落有上下款。我去電話告知姚老條子收到了。姚老說:“想刻一方自用印,我刻不動了,大概寫了一下,你看看行不行。不行,你重寫,幫我刻了吧?!蔽亿s忙說:“行。我一定盡力?!?/p>
放下電話,我便開始忙乎,按姚老的設(shè)計排列,只將“印”字左右部位稍加挪動了一下,加了邊框,以朱文刻出,當(dāng)天完工。第二天下午送去,姚老滿意地說:“中規(guī)中矩,不激不厲,刻得不錯,可用?!?h3>不用介紹
剛進(jìn)省政協(xié)大院,就遇上了機(jī)關(guān)同事,他問:“你不是好寫字刻印嗎?”“是,怎么了?”我蒙了?!拔乙塑?,要去見一個大名家,你去不去?”“誰?”“姚奠中副主席。”我有些日子沒見姚老了,正好去看看,便說“去”。同事在車上向我介紹說姚老是山西大學(xué)教授,是咱政協(xié)的副主席,還是著名的書法家,也刻印章……我聽著。
到了山西大學(xué)姚老的寓所,姚老在書房,我們進(jìn)去,姚老已經(jīng)站起來,同事上前:“姚主席,我給你介紹一下……”姚老笑著說,“不用介紹,大名鼎鼎的張燈?!薄鞍?,你們認(rèn)識?”同事有些吃驚。
丁中詩書畫?。◤垷糁斡。?/p>
何止認(rèn)識,我是山大外語系的學(xué)生,“文革”中從大字報上就知道了姚老是章太炎的弟子,是中文系的學(xué)術(shù)權(quán)威。后來我調(diào)到省政協(xié),便在政協(xié)大會上服務(wù),或簡報組,或大會發(fā)言組,與姚老多有接觸。第一次去姚老家,一見開門的老太太,我便愣住了,白白的、圓圓的,滿臉笑容,“請進(jìn)?!蹦敲春蜌?,那么親切,我突然想起來了:“您是李老師吧?”“是。請問你是——”“我是山大62級的學(xué)生,每周都去圖書館,借書、還書,都是經(jīng)您一手辦的?!薄班?,我也覺得有些面熟?!崩罾蠋熋纸欣顦涮m,這我知道,是姚老的夫人,我可沒想到。這一下,與姚老又近了一步?;蛘埥虇栴},或請教印稿,或請題簽寫字,成了亦曲園的???。我是誰,還用介紹嗎?
回來的路上,同事怨我,“你們早就慣熟,怎不告我?”我笑道:“怕告了你就不帶我去了?!?h3>河汾間人
去看姚老,讓我給他刻一方“河汾間人”的印章。我很高興,這是我的榮幸。
姚老是晉南稷山人?!昂印痹诠糯鷮V更S河,“汾”則是指汾河。稷山在黃河之東,汾河之西,故姚老以“河汾間人”自稱。
姚老題簽
河汾間人(張燈治?。?/p>
領(lǐng)命回來,立即動手,翻書找字,分朱布白,施墨上石,然后奏刀,當(dāng)天刻就。隔天再看,依然滿意,便送過去。
姚老看了看,說:“刻得不錯。但——”他停了停,接著說:“為什么要把月放在門上面?看《說文》,間,隙也,會意也。門開而月人,門有縫而月光可入,皆其意也;把月放在門里面就是這個意思?!蔽曳洲q說:“姚老,我查過,有人這樣寫?!币险f:“是有人這么寫。字的偏旁部首,有些可以左右、上下、里外調(diào)換,但有些不行。這要有依據(jù),一要看有無先例,二要看是否符合構(gòu)字規(guī)律,有無道理。漢字傳承數(shù)千年,須有敬畏之心,要慎重對待,嚴(yán)格要求自己,盡量規(guī)范,不要亂來?!蔽艺f:“我知道了,我只知其形,而不知其意。”知錯就改,于是我拿回來磨掉,重刻了后又給姚老送去。姚老說:“這就對了?!?h3>紅花綠葉
太舊高速公路是山西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集資修建的金光大道。我曾作小詩予以贊頌:“閃閃一條路,高高兩面旗。飛車驚四海,刮目看山西?!蓖瑫r,刻了一組大印。山西省書畫攝影晉京展征稿,我便將這組印做成了印屏,去請姚老題簽。姚老看著印屏說:“這么大的印,用什么刻的?”“我回答:“石膏。”“能立?。俊薄拔遗率柢?,加了水泥。”“好辦法?!币嫌肿屑?xì)看了每方印,指著最大的一方“康莊大道”(14.5×13.7厘米),說:“這方最好,大器,古樸。”說著便提筆蘸墨,寫上了“太舊高速公路印記”的標(biāo)題,又要寫“張燈篆刻”,下方再落“姚奠中題”。我說“不妥,先寫您題”,姚老笑了:“這是規(guī)矩,作品是你的,自然你為主。你是紅花,我只是綠葉,不可喧賓奪主。”姚老一邊說,一邊落了筆,并蓋了章。
姚老何止是綠葉,更是做了人梯了。
姚老題詞
筆者與姚老舜王坪合影
1997年5月華北五省、市、區(qū)政協(xié)文史工作協(xié)作會第十一次會議在山西召開。姚奠中老教授時任省政協(xié)副主席兼文史委顧問,出席會議并隨同與會人員一起赴晉城、蟒河、歷山考察。姚老九十多歲了,長途奔波怕有閃失,領(lǐng)導(dǎo)便安排生活起居由司機(jī)小胡負(fù)責(zé),參觀考察則由我陪同,于是我便當(dāng)了姚老的臨時秘書。
從太原出發(fā)經(jīng)臨汾到晉城,我上姚老的車,坐在他身旁,一路上談天說地,好不暢快。姚老記憶力超強(qiáng),多少年前的往事,道來如昨日發(fā)生。談他怎么在山大九三學(xué)社支社替大家當(dāng)了右派的始末;談他住牛棚,被罰掏大糞,卻掏得又快又干凈;燒鍋爐,則既省煤,又火旺。因我也愛好詩書畫印,這方面的話題便聊得更多。他想起了抗戰(zhàn)中在昆明時,曾像聞一多一樣掛牌治印、以補(bǔ)家用的經(jīng)歷,更勾起了他小時在稷山老家和泥玩刻章的記憶。
到蟒河,參觀標(biāo)本博物館后,在會議室休息。館長請各位領(lǐng)導(dǎo)留下墨寶以作紀(jì)念。無論級別、年齡,還是名氣,大家都請姚老開筆。姚老也未謙讓,略思片刻,便起身走到桌旁。我趕忙陪伴左右,一邊幫壓紙,一邊試猜姚老會寫什么。書家應(yīng)對,一般都寫常見成語或詩句,如“道法自然”“群賢畢至”等,我還沒想好,已見姚老濡墨揮毫寫了起來:“動植標(biāo)本,科技基礎(chǔ),知識豐富……”姚老思維敏捷,出手成章,立即引來滿堂喝彩。
經(jīng)曲折盤繞,搖晃顛簸,車竟開上了歷山頂峰舜王坪。雖是山頂,卻不見山峰,地勢平緩,視野開闊,藍(lán)天、白云、碧草、野花,自在的牛群,休閑的游客,構(gòu)成了一幅清新、艷麗、和諧的圖畫。漫步其上,令人身舒氣暢,心曠神怡。
姚老很高興,打開了話匣子,說起舜王坪的來歷:“據(jù)古文《大舜耕歷山》記載:‘舜耕歷山,歷山主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陶河濱,河濱器皆苦窳。舜帝居住的地方,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梢娝吹臑槿颂幨?,深得民心。宋代范仲淹曾寫詩稱頌:‘千古如天日,巍巍如善功。禹終平洚水,舜載沾熏風(fēng)。江海生靈外,乾坤揖讓中。鄉(xiāng)人不知此,簫鼓謝年豐。清代張爾墉的《登歷山》詩寫道:‘古帝躬耕處,千秋跡已迷。舉頭高山近,極目亂峰低?;ㄩ_聞幽徑,泉聲過遠(yuǎn)溪。黃河匡入望,天地一虹霓。近現(xiàn)代也有寫的,但都失了韻味,你不妨試試?!?/p>
后來,我真還草了幾首,如《舜王坪》“歷山名遠(yuǎn)古,眾嶺擁高坪。舜帝躬耕處,犁溝分外明?!薄厄釉础贰熬掾撋蕉?,獼猴戲水簾。百花爭艷地,萬木競參天?!蹦萌フ埥桃?,姚老邊看邊說:“五絕,順口、流暢,但白了些。第二首比較好?!掾ΑJ猴,‘潛對‘戲,‘山洞對‘水簾,‘百花對‘萬木,‘爭對‘競,‘艷地對‘參天。聲調(diào)、詞性都成對,對得好?!币辖又f,“有動有靜,有聲有色,一片祥和安逸、欣欣向榮的景象。觸景生情,借景抒情,情景相融,詩便可讀。要多看,多寫,加油?!蔽尹c點頭,謝謝姚老。
看我這臨時秘書當(dāng)?shù)?,見識多多,收獲滿滿,值了。
姚老作序《毛澤東印傳》原件
為紀(jì)念毛澤東主席100周年誕辰,我創(chuàng)作完成了《毛澤東印傳》。之后,以毛主席足跡錄、名著錄、任職錄等專題在省內(nèi)外報刊發(fā)表,或參加展覽,或被編入典籍,或被收藏,自我感覺不錯,便起了出版之意,遂將書稿送姚奠中老先生,請予審定,并請作序。姚老讓留下了。
大概過了有十來天,姚老叫我去,一打開文件夾,便是姚老寫的序:“以印為傳,是張燈同志的一個創(chuàng)舉??梢耘c‘畫傳一類作品并列而獨(dú)具一格?!薄皬垷敉镜淖?,功夫甚深,刀法多有獨(dú)造:圓轉(zhuǎn)方折,奇正相生,富于變化而蒼勁有力。”啊,太興奮了!強(qiáng)按住激動往下翻,便看見了姚老的勾畫、批改,一頁連著一頁,一時又覺得無地自容。姚老看出了我的不安,微笑著說:“以印作傳,創(chuàng)意很好,刀法多變,刻得也好。提了些意見,不一定對,你回去再查查看?!币现?,如此認(rèn)真,如此下功,太感動了,我連連作揖:“謝謝姚老指點,我一定改好。謝謝!”
一回到家,我便全身心投入書稿中。一方印一方印地細(xì)看,一個字一個字地細(xì)查,將姚老勾畫指出的地方過了幾遍,有關(guān)于印文內(nèi)容的,也有關(guān)于篆體寫法的;有全錯的,也有不規(guī)范的;有畫了問號的,也有畫了感嘆號的;有用鉛筆寫的,也有用紅筆勾的,還有用藍(lán)油筆畫的,可見審閱不止一遍。不只看印蛻、釋文,連邊款、目錄都過了。100方印,竟然指出問題多達(dá)22處。
趁熱打鐵,我一鼓作氣修改了15方,重刻了3方,替換了幾方,又新加了幾方,最后共印108方,可稱圓滿。
秋收暴動印批改
“非典”時期不出門,使我有時間翻箱倒柜整理舊稿,舞刀弄石刻制新章。鈐印、設(shè)計、裝裱、噴繪,經(jīng)半年多的努力,完成了舉辦篆刻個展的準(zhǔn)備工作。我?guī)险蛊泛喗槿フ堃Φ熘欣舷壬鸀閭€展題詞。姚老爽快地答應(yīng)了,留下了簡介。過了幾天,姚老叫我去取。打開一看,“巧承傳統(tǒng),全力創(chuàng)新,能正能變,蔚為大觀。”十六個姚體行書大字,讓我受寵若驚,趕忙說:“姚老,過獎了?!蔽耶?dāng)然清醒,這是鼓勵。再往下看,是小字落款“題張燈同志印展姚奠中虛度九十”立即使我汗顏。姚老學(xué)富五車,滿腹經(jīng)綸,詩書畫印,無一不精,國學(xué)大師,當(dāng)代大儒,竟稱自己“虛度九十”!那渺小如我,無地縫可鉆,是鞭策?。?/p>
《張燈印展》在山西省博物館(文廟)開展了,展標(biāo)四字即取自姚老的題詞。那天下起了雨,姚老冒雨親臨。來的領(lǐng)導(dǎo)、名家不少,但姚老德高望重,我視為泰斗,便專陪姚老參觀:看大的印屏條幅,看小的印蛻斗方,看下面附的釋文,看旁邊的治印手記,看石印、磚印的實物,看印蛻放大的圖片,對此,姚老表示出極大的興趣,說:“這個好,放大了,看得清楚,展廳效果出來了。”并問我怎么想到的。我說是去杭州西泠印社學(xué)來的,用噴繪技術(shù)制作,不走樣,不失真。姚老高興地說:“這個值得學(xué)習(xí),值得推廣。”在稍后辦的姚老師生作品展上,便有了噴繪的圖片。
壽(張燈書賀)
姚老印展題詞
相處越久,其恩越深,其情越真。轉(zhuǎn)眼便是姚老百歲華誕。何以報答,唯書以心。特選四尺整張灑金紅宣,就寫一個篆體壽字,可謂大壽也。
寫大字,須大筆,卻沒有,如何是好?我的篆字,秦篆結(jié)體,漢篆筆法,橫粗豎細(xì),圓轉(zhuǎn)方折,追求一種刷字的效果。對,就是要這個“刷”字。我立即到裝飾城挑了兩把四五寸寬的扁刷,回家一試,順手,合心。便將紅宣鋪在地板上,一刷而就:一張大紙,一個壽字,滿滿的,長長的,上款只題“姚老長壽”,下款落“黃河印社張燈賀”,簡潔明快,直抒我心。隨即給姚老送去。姚老午休,剛?cè)胨?。其女婿接了。留下一點心意,了卻一樁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