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涉外 民事訴訟 管轄權制度
作者簡介:徐釗才,廣東亨信律師事務所律師,研究方向:涉外訴訟。
中圖分類號:D9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4.163
我國立法機關曾在2012年對《民事訴訟法》中的部分內容進行了修改,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對管轄權方面之前的規(guī)定進行了完善,特別是對涉外管轄權方面的規(guī)定進行了細化和完善。雖然修改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處理涉外事務,維護我國人民的利益,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導致修改后的《民事訴訟法》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比如法律理論存在缺陷等等。這應當引起我國立法機關的重視,并盡快予以完善,只從而確保我國的利益不會受到損害。
(一)涉外民事訴訟管轄權立法模式存在缺陷
在立法模式上可以將涉外民事訴訟管轄權的立法分為兩個模式:一是單軌制,即國內和涉外民事訴訟管轄權共同使用一部法律,不對其進行明確區(qū)分;二是雙規(guī)制,即國內和涉外民事訴訟管轄權要分別立法,要對其國內和涉外這兩個方面進行明確的區(qū)分。而我國自頒布實施民事訴訟法以來對涉外民事訴訟管轄權一直采用雙軌制,但是2012年對民事訴訟法進行修訂之后更加偏向單軌制,在國內管轄中納入了涉外協(xié)議管轄和應訴管轄,但是涉外三類經(jīng)濟合同的專屬管轄以及特殊地域的管轄仍然保留在涉外編中。對于這種模式,筆者認為并不合理。首先,在管轄權的分配方面,涉外管轄權不同于國內管轄權[1]。對于涉外民事案件國家與國家之間行使管轄權的分配性原則是涉外管轄權規(guī)范的實質,因此國內不同級別、地域以及類型的法院行使管轄權的國內民事管轄權規(guī)則對民事案件進行審判存在很大的不同。其次,行使涉外民事訴訟管轄權的過程中所要考慮的因素與行使國內管轄權所要考慮的因素是不同的。在行使國內民事訴訟管轄權的過程中只需要對案件的管轄權在國家內部如何分配進行考慮即可,而到底由哪一家法院具體來行使管轄權與國家主權并無關系。但是涉外民事訴訟管轄權最為重要的就是由哪一個主權國家來行使具體涉外案件的管轄權,其更多的是強調一個主權國家捍衛(wèi)自己的司法主權。由此來衡量我國修訂之后的民事訴訟法,其中對涉外民事管轄權由雙軌制逐漸向單軌制轉變是存在很大風險部的,特別是該法第34條所規(guī)定的協(xié)議管轄權:“……等與爭議有實際聯(lián)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綜合來看第34條規(guī)定涉外雙方當事人可以在大范圍內選擇我國的人民法院,但是如果當事人不選擇我國法院而是選擇與爭議相關的外國法院對涉外案件進行審理,我國針對這種情況又該怎樣進行處理,在修訂后的民事訴訟法中并沒有對此進行規(guī)定和詳細的說明,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國法院認為應當選擇與爭議有實際聯(lián)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來管轄類似案件,并且對于協(xié)議管轄的效力不予承認,那么就又與意思自治原則和私權處分原則相違背,同時這種立法也無法很好的指導司法審判工作,并且外國法院也很有可能對此不予承認,更不會加以執(zhí)行,最終白白浪費了寶貴的司法資源[2]。
(二)對于涉外民事訴訟管轄權的規(guī)定在法條設計上存在缺陷
就修訂之后的民事訴訟法對于涉外民事管轄權的法條設計來看,明顯不夠科學合理,并且從整體上來看與此相關的法條過于零散,缺乏系統(tǒng)全面的法條體系。民事訴訟管轄權的立法體例國際上通行的設置方法是“一般管轄、特別管轄……管轄權沖突之解決”,但是我國民事訴訟法修訂之后與國際上通行的設置方法相比較,仍然不夠完善。比如,從相關法條的數(shù)量上進行比較,修訂之前的民事訴訟法對于涉外民事訴訟管轄權的規(guī)定一共有四條,而修訂之后沒有增加反而還刪減了兩條,也就是說目前僅有兩條相關方面的規(guī)定,使得相關方面的內容更加的單薄和蒼白無力,而與其他章節(jié)相比較,也明顯缺乏協(xié)調性。
(一)完善涉外民事訴訟管轄權相關規(guī)定的法條體系
首先,筆者并不贊同修訂之后的民事訴訟法關于涉外民事訴訟管轄權方面刪除相關法條的做法,相比于其他章節(jié)的內容,這明顯缺乏協(xié)調性和對稱性,并且,為了將國內案件和涉外民事訴訟案件的不同之處進行明確的區(qū)分,應該單獨設立有關涉外民事訴訟管轄權的法律法規(guī),這是因為在對涉外民事訴訟管轄權有關的問題進行處理的過程中,并不僅僅是簡單的確定涉外管轄權而已,實際上與涉外民事訴訟案件相關的國家在就管轄權問題如何有效解決的過程中還很容易進一步引發(fā)管轄權的沖突。針對這種情況,我國的民事訴訟法可以對國際上其他國家在相關方面的規(guī)定進行參考和借鑒,比如可以按照上文提到的“一般管轄、特別管轄……管轄權沖突之解決”來設置涉外民事訴訟管轄權的立法體例,從而系統(tǒng)、科學、完善的構建我國涉外民事訴訟管轄權體系,并且在進行司法審判的過程中也能夠更加方便的查閱相關方面的法條,進而更好的指導司法審判活動[3]。
(二)完善協(xié)議管轄方面的規(guī)定
首先,我國立法機構應該進一步擴大協(xié)議管轄權的適用范圍,在這個方面我國與其他國家相比各種限制條款太多。以俄羅斯為例,其《民事訴訟法》并沒有限制哪些案件適用或者不適用協(xié)議管轄的規(guī)定,甚至協(xié)議管轄的規(guī)定還適用于親屬法領域。另外,《海牙選擇法院協(xié)議公約》(2005年版)中的相關規(guī)定也沒有過多的限制某些領域是否適用國家民商事案件。因此,筆者認為我國需要進一步擴大協(xié)議管轄的案件適用范圍,并且應該逐漸擴展到所有的合同領域,接著還應該向委托代理、知識產(chǎn)權轉讓以及信托等領域進行擴展。其次,協(xié)議形式的構成要件不能只局限于書面形式,應該對《海牙選擇法院協(xié)議公約》(2005年版)和俄羅斯的《民事訴訟法》中相關方面的規(guī)定進行借鑒,即進行協(xié)議管轄的過程中允許當事人以能夠對雙方當事人意思加以的明確的方式,比如數(shù)據(jù)傳文或者其他的通訊方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