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翠松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正處于閱讀啟蒙階段的小學生而言,閱讀量越大,閱讀面越廣,閱讀內容越豐富,語文綜合能力就越強。因此,抓好小學生的閱讀教學對其終身成長至關重要。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以疏通生詞為前提,以培養(yǎng)閱讀興趣為抓手,始終堅持以讀為本,不斷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從而有效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庇纱丝梢姡喿x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缺乏對學生閱讀方法的點撥、引領和指導,常常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致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始終得不到提升。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具體談談小學生閱讀教學策略。
一、以疏通生詞為前提
讀是在識字的基礎之上進行的,一篇課文如果連生詞都沒有解決就急于完成閱讀任務,那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毫無實際意義。因此,閱讀教學應以疏通生詞為前提。一方面,要正確區(qū)分教材中的“二會字”和“四會字”。一般而言,橫線條里的字,有的是在本篇課文中首次出現(xiàn)的,有的是以前出現(xiàn)過卻不要求掌握的,而一旦出現(xiàn)在橫線條里就要求學生必須會認、會讀,也是教師在課堂上必須檢查的。而方格中的字,有的是以前就認識但不要求寫的,有的是本節(jié)課剛出現(xiàn)就要求寫的。只要是這里面的字,必須做到“四會”,即會讀、會認、會寫、會用。另一方面,要根據(jù)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識字要求。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有部分語文教師不認真研讀課程標準,很容易走兩個極端:一是不分年級段,始終以生詞教學為主,忽視閱讀指導;二是從低年級開始,就不太重視生詞教學,常常把生詞學習以課前預習任務的形式,讓學生自己解決。這兩種極端方法對閱讀教學都是極為不利的。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提出不同的識字要求。低年級學生剛從幼兒階段過渡而來,識字的任務很重,教師必須舍得花時間讓學生把生字認準、認實,而高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大量的識字方法,有一定基礎,任務相對輕一些,所以教師在處理上可以稍微放手。
二、以培養(yǎng)興趣為抓手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要擴大其閱讀面,增加其閱讀量,要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币虼耍陂喿x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握好學生的興趣點,利用他們的興趣愛好進行閱讀教學。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愛模仿,喜歡童話故事,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充分利用課前三分鐘,讓學生在每節(jié)課前把自己讀過的一個童話故事,用自己的話分享給大家聽,誰積極主動,誰分享得好,就獎勵小紅花。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大家為了得到小紅花,課后就會主動閱讀,可謂是一舉兩得。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閱讀基礎,可鼓勵學生讀整本書,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等,然后定期開展讀書會,讓學生在讀書會上,把自己對某本著作的理解和感受分享給全班同學聽,或向同學介紹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書目。另外,引導家長抽出一定的時間,比如每天晚上一小時,和孩子一起閱讀,讓閱讀陪伴孩子成長,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熟讀、讀通、讀懂、有感情朗讀是閱讀教學最有效的方式?!墩Z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以讀為本,在讀的過程中,通過品味語言加深理解和體驗,從而受到作品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如,筆者在指導閱讀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十九課《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時,先讓學生聽筆者范讀,接著讓學生自己朗讀。通過范讀和學生的初讀,使學生基本了解課文大意:整篇課文寫的是作者的一次習作在父母眼中不同的評價,母親的評價是“精彩極了”,而父親的評價是“糟糕透了”。接著在解決了文章生詞、初識大意的基礎之上,讓學生帶著幾個問題去深讀:1.同樣一篇作品在父親和母親眼里為什么會有截然不同的評價?2.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對作者的一生有什么影響?再次閱讀后,學生對課文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來自父親和母親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都讓作者受益終身,一是鞭策,二是鼓勵,這不正是每個人成長歷程中所需要的嗎?有了閱讀方法的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就能深入淺出地細細品味,體會作品的情感態(tài)度,從而提升自己。
四、優(yōu)化課堂結構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lián)系?!逼鋵?,讀與寫相互依存,互為基礎,讀是寫的基礎,讀多了才能寫出好的作品來;而寫是為了更好地讀,把自己的內心感受通過文字表達出來,當發(fā)現(xiàn)有瑕疵后,說明自己讀的遍數(shù)還不夠多,還要再去讀,再去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讀與寫是永遠分不開的,因此,作為教師必須堅持讀寫結合。
總之,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地反思,不斷地總結,通過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閱讀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