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新 崔昊 周潔
地方依戀是國內外旅游學界研究的熱點,但基于居民的地方依戀差異研究較少。本文通過問卷調查法對王硇村居民的地方依戀進行測量,運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法探討了人口社會學特征造成的居民地方依戀的差異,運用聚類分析法、按照地方依戀的差異將當?shù)鼐用駝澐譃闊釔凵钚?、情感認同型、功能取向型和厭倦地方型。
引言
“地方依戀(place attachment)”是“地方理論(place theory)”的重要構成內容,是旅游地理學人地關系研究的視角之一。Williams等(1988)首次對地方依戀做出概念界定,即人與地方環(huán)境之間特殊的情感關系。黃向、保繼剛等(2006)首次將這一概念引入我國學術界,認為其是人與環(huán)境作用的產(chǎn)物,是人地間基于情感、認知和行為的一種聯(lián)系。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內旅游學者開始關注地方依戀研究,在研究綜述、維度研究、量化研究、影響因素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目前研究尚出于起步階段,深度不夠。研究對象大多是針對旅游者,以旅游地居民為對象的研究寥寥無幾。本文選擇河北省沙河市王硇村為研究區(qū)域,探究當?shù)鼐用竦牡胤揭缿俨町?,為歷史文化名村居民地方依戀研究增加實證,不僅在理論層面上具有一定的意義,也對當?shù)芈糜伟l(fā)展實際具有指導作用。
一、研究區(qū)域與方法
(一)研究區(qū)域
本文選取的研究區(qū)域為河北省沙河市王硇村。王硇村地處太行山深山區(qū),南北東3面環(huán)山,傳統(tǒng)聚落順勢而建、鱗次櫛比,素有“太行川寨”之稱。王硇村文化底蘊深厚,有仁義、忠義、孝義的王氏宗族文化,有太行山區(qū)紅色文化,有宋代封巒寺、明代羅漢洞等宗教文化遺址,還有廟會、“三元齋”節(jié)、平調、荊編工藝等民俗文化。2014年,王硇村入選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名錄。王硇村居民人地情結濃厚,同時,受收入水平、居住時間、參與旅游活動等因素影響,當?shù)鼐用竦牡胤揭缿俦憩F(xiàn)出差異性,使本研究具有代表性、可行性和實用性。
(二)問卷設計與發(fā)放
本文在借鑒前人研究得出的信度、效度都較高的經(jīng)典量表基礎上,從地方依賴與地方認同2個維度設置調查問卷問項,每個維度5個問項,共10個問項。采用李克特五分制量表形式,將1~5依次設定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非常同意”。本文采取典型調查和抽樣調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問卷發(fā)放,從2019年10月15日-2019年10月30日,共發(fā)放250份問卷,實際回收有效問卷246份,有效問卷率為98.4%。
二、調查結果分析
(一)樣本的結構特征
樣本中,男性人數(shù)125人,占比50.8%;女性人數(shù)121人,占比49.2%。年齡分布上以41~50歲為主,所占比重為31.7%;其次為31~40歲,比例為28.5%,其余各年齡段均有涉及。文化程度以高中或中專為主,占比37.0%,初中及以下占31.3%,符合當?shù)卮迕袷芙逃龑嶋H。54.1%的受訪者年收入在15 001~30 000元。職業(yè)以農民和工人為主,分別占比28.5%和24.4%,服務、銷售和商貿人員占比13.8%,學生占比與之相同,此外還涉及家庭主婦(9.8%)、企事業(yè)單位人員(6.5%)、政府工作人員(2.8%)、文教衛(wèi)生人員(2.8%)等。樣本中34.6%的受訪者參與旅游相關活動,65.4%的受訪者未參加。81.3%的受訪者為王硇村本地人,非本地人占18.7%。33.3%的受訪者在當?shù)鼐幼?1~30年,其余受訪者的居住時間基本均勻覆蓋各個時間段。綜上所述,調研樣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信度檢測和因子分析
本文采用SPSS26.0對問卷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Cronbach系數(shù)為0.795,符合檢驗標準,說明問卷結果信度良好。KMO檢驗結果為0.782,巴特利特球形度檢驗值為659.515,自由度為45,顯著性為0,說明可以進行因子分析。本文采用地方依戀的二維度說,地方依賴表示功能性依戀,地方認同則表示情感性依戀。通過主成分分析法萃取了兩項公因子,與預假設的兩維設定相符。各問項因子載荷量除了2項在0.5~0.6,其余各問項均大于0.7,說明問卷結構科學合理,測量有效。
通過數(shù)據(jù)運算可知,王硇村受訪居民的地方依戀均值為3.307,其中地方依賴均值為3.279,地方認同為3.335。這表示居民對王硇村存在一定程度的地方依戀,且對王硇村的情感贊同比功能認可更強烈。在具體10個問項的均值得分中,“出門在外時,我會經(jīng)常想起王硇村”“我從來沒想過搬到其他地方去居住”和“我覺得村子會提供給我解決困難的幫助”3項都大于3.4,明顯高于其他問項,說明居民對王硇村的地方依戀主要表現(xiàn)在這3個方面。
(三)不同人口社會學特征居民的地方依戀差異
本文采用SPSS 26.0對調查數(shù)據(jù)進行單因素ANOVA檢驗,以探究不同人口社會學特征居民的地方依戀差異(見表1)。結果顯示,性別、年齡、是否參與旅游活動、是否是本地人和居住時間是影響王硇村居民地方依戀的因素。就性別來看,男性的地方依戀程度比女性更深。就年齡來看,當?shù)鼐用竦哪昙o越大,對王硇村的地方依戀程度越深。就是否參與旅游活動來看,參與旅游活動的當?shù)鼐用駥ν蹴写宓牡胤揭缿俑鼜娏?。就是否為本地人來看,王硇村本地居民比非本地居民的地方依戀程度更深。就居住時間來看,居住時間越長的居民對王硇村的地方依戀更強烈。此外,從地方依戀的兩個維度分別來看,造成個體差異的人口社會學因素大致相同,但也存在細微不同。如文化程度不是居民地方依賴的影響因素,但造成了居民地方認同差異;職業(yè)不是影響地方依賴的因素,但影響居民的地方認同。
(四)基于地方依戀差異的居民聚類劃分
本文通過聚類分析中的K均值聚類分析法,對王硇村居民進行集群劃分。根據(jù)居民在王硇村的地方依賴與地方認同的分值高低,迭代9次,將246名受訪者劃分為4個集群(見表2)。混淆矩陣顯示分群集中度達96.7%,表示分群效果穩(wěn)定良好。從各類的均值來看,第一類居民的整體得分最高,地方依戀均值為4.049;第二類次之,地方依戀均值為3.256;第三類再次,地方依戀均值為3.178;第四類整體得分最低,地方依戀均值為2.249。借鑒前人的命名方式,本文對這4類居民分別進行了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