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nèi)粘?梢娫S多古建筑,大到宮殿廟宇,小到亭臺樓榭,那么古人是如何給這些古建筑取名的呢?
“樓房”一名從何來
一說是:樓,重屋也,從木、婁聲。另一說法是《釋名·釋宮室》:“樓,言牖戶諸射孔婁婁然也?!鄙淇?,指門窗上可以照射進陽光的孔格;婁婁,空疏也。樓房是二層以上建筑,門窗射進的光線更多,室內(nèi)更顯“婁婁然”(空明敞亮),故稱“樓”。
天棚為何稱“天花板”
天花板即室內(nèi)頂棚,因特征而得名。“天”,指房子的頂棚位置;“花”,即花紋,說的是房頂?shù)难b飾。古代建筑的頂棚,多成棋盤格布置,上繪龍鳳、花卉、幾何紋樣,或做成浮雕圖案,故名“天花板”。
“禍起蕭墻”的“蕭墻”指什么
蕭墻即門屏,是指古代宮室內(nèi)當(dāng)門的矮墻。古代宮室內(nèi)當(dāng)門處有一小墻。客人來見時不會直接見到室內(nèi)的主人,而需要繞過小墻,方可見到。那堵小墻即為蕭墻。
木構(gòu)建筑的“斗拱”是什么
我國古代木構(gòu)建筑,在立柱和橫梁的交接處,從柱頂上加的一層層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結(jié)構(gòu),類似人的拱手形象,故曰“拱”。拱與拱之間墊的上部鑿有槽口的方形木塊,叫“斗”?!吨袊糯ㄖo典》對其解釋說:“狀如舊時量米的斗,所以叫作斗?!?/p>
藏書樓為何稱“閣”
古代收藏圖書的房子,多稱“閣”,著名的有文淵閣、天一閣等?!伴w”本義指門開后插在兩旁用來固定門扇的長木樁。后引申出“置放”的字義。清代朱駿聲在《說文通訓(xùn)定聲》中解釋說:“凡止而不行皆謂之閣?!眻D書進入藏書樓,是為了收藏,處于擱置不動的狀態(tài),故此類建筑物多稱為“閣”。
“闕”是什么樣的建筑
蘇軾的詞句“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大家都耳熟能詳。闕本指宮門、城門兩側(cè)的高臺,中間有道路,臺上起樓閣。其得名,清代汪中在《述學(xué)·釋闕》中說:“天子諸侯宮城皆四周,辟其南為門,城至此而闕,故謂之闕?!?/p>
亭子為何叫“亭子”
亭子有頂無墻,是一種常見的小建筑物。亭子古時候常建于路旁或園林之中,以供行人和游人駐足休憩,它因功能而得名?!夺屆め寣m室》中的解釋為:“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h3>“埋單”與“買單”有什么不同
現(xiàn)在看來,買單和埋單其實都是結(jié)賬的意思,但最早不是這樣的。“埋單”一詞由來已久,源于廣東話。因為廣州的飲食業(yè)以前有先吃后結(jié)賬的傳統(tǒng)。粵語“埋單”與“買單”中的“埋”與“買”兩字,音近義遠,這兩個詞的意思也是大相徑庭?;浾Z的“埋”字,有多個含義,其中之一,有聚合、結(jié)算之意,如“埋口”(傷口愈合)、“埋份”(參與一份)、“埋堆”(志趣相投者常相聚一起)等。從前做生意者年終結(jié)算,叫“埋年”;至茶樓酒肆,食畢開單結(jié)賬,便是“埋單”。而“買單”一詞,源于早年廣州開埠,穗港異地間商業(yè)票據(jù)往來,本地付款,異地取貨,當(dāng)下付錢“買”到的其實只是一紙?zhí)釂巍?梢姟奥駟巍薄百I單”兩者是有根本區(qū)別的。作為外地人,辨音會意,“埋單”諧音而成“買單”。
我們現(xiàn)在經(jīng)常拿番茄入菜,也同樣把番茄當(dāng)成蘋果、桃一樣的水果直接食用。那為什么番茄不是水果而是蔬菜呢?其實,早期人們剛開始吃番茄時,也有同樣的困擾。但在1893年,輸入美國的蔬菜要繳納稅項,但水果則不用。于是,進口番茄的商人為避稅,就堅稱番茄為水果。但美國相關(guān)部門卻做出完全相反的裁判結(jié)果,他們稱“番茄種植在蔬菜田地里”,而且“番茄在正餐中會出現(xiàn),但在甜品中很少作為材料”。自此,番茄被分類為蔬菜了。
老爺這一稱呼出現(xiàn)在宋元時期,是出自對官吏的畏懼,才使用“老爺”“爺”這樣稱呼長輩的詞語。到了明清時期,這種稱謂被明文規(guī)定下來。明朝的九卿、詞林和外任司道以上的官可以稱為“老爺”,其余小官稱“爺”。到了清代,四品官以上稱“大人”,五品官以下稱“老爺”。由于老百姓見到的一般都是五品以下的小官,所以時間長了,見到什么樣的官都稱“老爺”,這又有了約定俗成的成分。稱官為“爺”,顯示了封建官僚高人一等,但他們并不得民心,百姓如此稱之,只是由于懼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