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美玲
探究性閱讀是教師在教學中經(jīng)常運用的一種教學策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地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讓學生學會自主體會文字傳達的含義,在理解的基礎上對閱讀獲得新的體會。學生雖然不具備完善的理解能力,但是有著自己的思維方式。教師就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制訂適合的教學計劃,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激發(fā)探究性閱讀興趣
主題閱讀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具有主題明確的特點,這樣的教學方式更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讓學生有更多查閱資料的渠道,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來獲取更全面的知識。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作業(yè)不是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唯一途徑,還有另外一種更高效的學習方式叫作閱讀。所以教師應該利用好主題閱讀這種教學模式,讓學生養(yǎng)成主動閱讀的習慣。教師要以課本為依托,查閱各種課外相關閱讀片段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閱讀的習慣,教師可以有目的地引導學生搜集課外資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會得到進一步加強,同時也可以學習到更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
如,在教學統(tǒng)編本二年級下冊《小馬過河》這篇課文時,教師在課前可以查閱一些相關的寓言故事,并在課上展示給學生,也可以要求學生自行查找與課文相關的寓言故事與同學一同分享。有了教師所舉的例子之后,學生在進行查閱的過程中能夠更具針對性。課堂教學時,教師讓學生展示自己查找到的閱讀資料,并發(fā)表自己的理解。這樣的方式能夠大大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做到了主動學習,課堂的參與感和主動性也會更強。學生不僅對課文內(nèi)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還對寓言故事這種文體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多閱讀對開闊學生的視野有著關鍵性的作用。
以上案例中,教師引導學生查閱相關閱讀資料,學生能夠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產(chǎn)生對閱讀的興趣。大量的閱讀寓言文本讓學生對寓言故事的規(guī)律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除此之外,調(diào)動了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提升探究性閱讀能力
學生正處于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的年齡。教師要牢牢抓住這一特點,在對學生進行充分了解后,制訂合適的教學計劃,把閱讀的趣味性充分展示給學生,這樣讓學生產(chǎn)生對閱讀的熱情,從而自主地探究閱讀的奧秘。如果教師在學生剛剛接觸閱讀時就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枯燥之處,那么學生便會慢慢失去閱讀的興趣,便不會積極主動地去閱讀,這樣長期下去就無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1.借助多媒體,促進閱讀理解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借助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這樣能夠把原本教材中抽象的文字內(nèi)容生動化,從而促進學生的探究性閱讀理解,提升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
如,在教學統(tǒng)編本一年級上冊《秋天》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將課本中描述的秋景圖展示出來,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秋天的美景,從而加深對文字的理解。在觀賞圖片后,讓學生找出圖中的景物,描述自己喜歡什么景物,不喜歡什么景物,以及整個畫面給人一種怎樣的感覺。結(jié)合景物想象作者所描述的“天氣涼了”“樹葉黃了”“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深化學生對“秋”的感受。教師通過播放大雁南飛的視頻,讓學生說一說大雁是怎樣南飛的,從而促進學生對秋天的感受、體驗,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借助趣味游戲,理解文本情感
在閱讀教學中,促進學生對文本情感的理解十分重要,這樣,才能推進他們閱讀水平的有效提升。具體而言,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為學生設計趣味游戲,在游戲中幫助他們在探究性閱讀中深入理解文本中表現(xiàn)出的情感。
如,教學統(tǒng)編本一年級上冊《影子》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所要表達的情感,在課前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玩“互相踩影子”的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找到影子的特點。這種方式將課本中的內(nèi)容引入到生活中,再返回到課堂上,學生就很容易理解課文傳達的含義。游戲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快樂,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除了借助游戲的方法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講故事和創(chuàng)設懸念的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第一種方式:可以將故事和課文融合起來,讓學生形成更深刻的理解。第二種方式:可以通過疑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為了探究故事的后續(xù)發(fā)展,會自主地去探究課文的深層內(nèi)涵。這樣學生將會累積更多的閱讀經(jīng)驗,從而輕而易舉地提高閱讀效率。
三、教給探究性閱讀方法
聚集探究性閱讀是指針對一個主題進行的專項閱讀。課堂教師講解結(jié)束后,學生通常還會有自己理解不了的問題。這時候教師要求學生先通過各種方式自己尋找答案,然后與同學交流,得出結(jié)論。這種方式能夠升華對文章主題的理解,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如,教學統(tǒng)編本二年級下冊《彩色的夢》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開展聚集探究活動。這篇課文是一首兒童詩,教師讓學生根據(jù)這首詩的特點,查閱相關資料,總結(jié)兒童詩的特點。完成任務后,教師提出問題:“兒童詩與一般詩歌的不同之處在哪里?怎樣才算得上是一篇優(yōu)秀的兒童詩?”學生積極討論,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說:“詩歌每一句為一行?!边€有學生說:“剛剛同學所說的是詩歌與一般文章的區(qū)別,我還發(fā)現(xiàn)一些詩歌每句最后一個字都是押韻的?!睂W生爭先恐后,舉手發(fā)言:“我覺得一首好的詩歌必須要押韻?!庇袑W生指出:“我認為押韻只是一個基本條件,好的詩歌應該還應該能夠引發(fā)讀者的想象?!蓖ㄟ^展開熱烈的討論,大家都對詩歌有了一定的認識和深刻的體會。
借助聚集探究性閱讀方法,教師先提出問題,學生進行猜想,最后大家相互討論得出結(jié)論。這種閱讀方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的思維能力也可以得到不斷提升。
四、拓展探究性閱讀平臺
輻射探究性閱讀是豐富學生知識廣度的一種閱讀方式,其基本特點是“拓展”。教師應該常給學生布置課外閱讀的任務。為了能夠讓學生學到更多的文學知識,課外閱讀是必不可少的。如在課堂上教學了古典詩歌,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通過查閱資料,閱讀自己喜歡的其他古典詩歌片段,并對其進行理解和感悟,從而加深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
當在教學統(tǒng)編本三年級上冊《望天門山》《望洞庭》《飲湖上初晴后雨》三首詩歌時,教師要求學生進行輻射探究性閱讀。教師創(chuàng)設了一個探究情境:“課本中的這三首詩歌都描寫了一個地方的自然風光,同學們課后查閱資料,去找一找其他詩人在面對優(yōu)美自然風光時的慷慨陳詞吧,并去體會詩人寄托在詩中的情感?!苯處熥寣W生每個人完成一首詩歌點評,然后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了解到祖國更多的美麗風光,還可以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并能夠很好地開闊自己的閱讀視野。
教師在進行輻射探究性閱讀時,還可以借助網(wǎng)絡平臺,如通過微信分享,學生可以一同討論,每個人都能獲得不同的收獲。學生在此過程中能夠加深對所討論知識的認識,還可以形成自己的詩詞理解方式,為日后文言文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然后,教師在為學生搭建探究性閱讀平臺的過程中,要盡可能突出語用訓練,這樣,才能切實提升學生的探究性閱讀水平,從而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小學生的探究性閱讀能力還較薄弱。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正確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從而提高他們閱讀探究的能力。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方法可以進行探究性閱讀,比如互動探究性閱讀和言意探究性閱讀等,教師應根據(jù)具體情況具體實施,提升學生的整體探究能力,并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作者單位:安徽阜陽市清河路第一小學)
責任編輯 宋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