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德
摘? 要:化學反應速率是高中化學《化學反應原理》模塊的重要探究內(nèi)容,屬于化學動力學范疇。2020新版人教版教材對化學反應速率給了定義并剖析了影響因素,并引入了基元反應,碰撞理論等概念,對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展開了定性和定量分析。2017版課標也明確要求掌握基元反應,催化劑作用的要求。在新高考考題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化學反應歷程機理遍布各地考題,構建思維模型等的教育理念推層出新,各類新科研成果,前言技術以情境模型出現(xiàn)于高考題型,無疑引領時代的進步,考察的不再是學生死記硬背的能力,而更多的是思維的能力,遷移的能力。本文就此部分知識出現(xiàn)的考題進行探索與研究。
關鍵詞:情境教學;思維模型;催化劑;反應歷程
縱觀近幾年高考真題與各地模擬題,筆者發(fā)現(xiàn),在化學反應歷程考察的題型,有以下幾種題型:總能量變化曲線模型;非均相反應歷程模型;“環(huán)式”反應歷程模型……以下是介紹這幾種題型的常見解法。
一、簡單的總能量變化曲線模型
此類題型屬于最基礎的反應歷程:清晰的展現(xiàn)能量變化趨勢圖。如圖1所示,可以讀出以下信息:
1.起點反應物的總能量與終點生成物的總能量的變化為降低的,故為放熱反應,△H<0。
2.E1為正反應的活化能;E2為逆反應的活化能。故放熱反應的正向活化能大于逆向活化能;反之,吸熱反應的正向活化能小于逆向活化能。
3.加入催化劑,活化能明顯降低,且反應歷程為單一基元反應變成兩個基元反應組合起來。
4.結合動力學理論,可以讀出另外的信息:有催化劑的情況下,該反應歷程有經(jīng)歷兩個基元反應。反應①的活化能比反應②的活化能高,故該反應的速率由活化能高的慢反應決定。
例1? 1,3-丁二烯和Br2以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1發(fā)生加成反應分兩步:第一步Br+進攻1,3-丁二烯生成中間體C(溴鎓正離子);第二步Br?進攻中間體C完成1,2-加成或1,4-加成。反應過程中的能量變化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1,2-加成產(chǎn)物A比1,4-加成產(chǎn)物B穩(wěn)定
B.第一步的反應速率比第二步慢
C.該加成反應的反應熱為Eb–Ea
D.升高溫度,1,3-丁二烯的平衡轉化率增大
【解析】A.根據(jù)圖像可知,1,2-加成產(chǎn)物A含有的總能量大于1,4-加成產(chǎn)物B,則1,4-加成產(chǎn)物B穩(wěn)定,故A說法錯誤;
B.第一步的反應的活化能大于第二步,則第一步的反應速率比第二步慢,B說法正確;
C.該加成反應的反應熱為1,3-丁二烯的總能量分別與1,2-加成產(chǎn)物A和1,4-加成產(chǎn)物B的總能量的差值,所以C說法錯誤;
D.根據(jù)圖像可知,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逆反應方向移動,則1,3-丁二烯的平衡轉化率減小,因此D說法錯誤。
二、非均相反應歷程模型
所謂“均相”模型,就如H2O2的分解反應,用FeCl3溶液作為催化劑,均在水相中進行的反應;而“非均相”模型,就如H2O2液體相的分解反應,用固體相MnO2作為催化劑,經(jīng)常表現(xiàn)為催化劑表面的“吸附”與“解吸”反應歷程模型,如圖2所示。
三、“環(huán)式”反應歷程模型
此類題型,可以觀察圖3,可以看到整個反應過程中涉及多種物質(zhì),解題的關鍵在于有些物質(zhì)循環(huán)出現(xiàn),如⑤⑥⑦⑧,有可能是催化劑或者中間產(chǎn)物。如果是一開始就存在的,那么就是催化劑;中間產(chǎn)生的后來又反應掉的,則為中間產(chǎn)物。有些物質(zhì)是進入旋轉圈的,如①④,為反應物;由旋轉圈出來的物質(zhì),如③,為反應產(chǎn)物。
例1(2020年全國1卷第10題)銠的配合物離子[Rh(CO)2I2]-可催化甲醇羰基化,反應過程如圖所示。
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CH3COI是反應中間產(chǎn)物
B.甲醇羰基化反應為CH3OH+CO=CH3CO2H
C.反應過程中Rh的成鍵數(shù)目保持不變
D.存在反應CH3OH+HI=CH3I+H2O
[解析]
A.CH3COI為左側循環(huán)圈的中間產(chǎn)物,正確。
B.縱觀整個圖,進入的物質(zhì)有CO和CH3OH,生成的物質(zhì)為CH3CO2H,所以B正確。
C.圖中左右的Rh,可以看到6個鍵,而最上方的Rh只有4個鍵,最下方的Rh是5個鍵,故C錯誤。
D.圖的左側,可以看到H2O和CH3COI接觸,生成HI和CH3CO2H,正確。
結合上述幾道反應歷程。筆者發(fā)現(xiàn),考題主要考察的知識主要如下:1)化學反應的過程伴隨能量的變化,加入催化劑能改變反應的歷程,不改變反應的反應熱。2)催化劑所起的作用是降低反應的活化能,以提高反應速率的作用;3)催化劑改變的歷程有多種情況:可以是被吸附在催化劑表層,降低反應物的鍵能;也可能是反應物與催化劑反應生成中間產(chǎn)物,再重新與另一反應物反應生成目標產(chǎn)物…不管考題以何種情境何種類型出現(xiàn),考察的內(nèi)容都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只有掌握課本知識,養(yǎng)成提煉題目信息的能力,構建科學的催化劑發(fā)揮作用模型,從“學會知識”轉變?yōu)椤皶W”、“會研究”,才能滿足新高考選拔人材的需要。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74.
[2]徐聰,魏銳.由合成氨工藝引發(fā)的化學反應速率相關問題探討[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20(04):31-33.
惠州市華羅庚中學? 516000